侵(侵)是什么意思
侵-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侵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侵-古代汉语字典
侵
【释义】:
㈠ qīn ①进攻,侵犯。《左传·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吕氏春秋·察微》:“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②冒犯,欺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从坐上语侵之。”(夫:指灌夫。)《淮南子·本经》:“万民莫相侵欺。”引申为越权,超越限度。《韩非子·难一》:“百官不敢侵职。”《淮南子·泰族》:“刑不侵滥,则无暴虐之行矣。”③渐进,迫近。宋玉《风赋》:“夫风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溪谷。”《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侵晨进攻。”④荒年。《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㈡qǐn ⑤相貌短小丑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者,貌侵。”
【辨析】侵、袭、讨、伐。见“伐”字条。
侵-古代汉语字典
侵qǐn
【释义】:
见“侵”㈡。
侵-常用古汉语字典
侵qīn
【释义】:
[动]①侵犯。杜甫《登楼》: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苏洵《六国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②侵袭。王守仁《瘗旅文》: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
侵-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侵qīn
【中古音】:
ㄑㄧㄣ
【上古音】:
七林切
【通假字释义】:
清侵開四(清侵) 漸進也。
【正字及释义】:
浸 jìn
子鴆切 精沁開四(精侵) 漸近。
《史記·孝武本紀》:是嵗,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矣。〔《索隱》:侵尋即浸淫也。顔師古云:浸淫,漸染之義。〕
《列子·湯問》: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阨。〔《釋文》:侵,作浸。〕
《文選》宋玉《風賦》: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李善注:侵淫,漸進也。〕
寢 qǐn
七稔切 清寢開四(清侵) 容貌醜陋;止息。
《管子·明法》:下情上而道止,謂之侵。〔《定聲》:侵,借爲寢。〕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田蚡〕者,貌侵。〔《集解》引韋昭云:侵音寑,短小也。又云醜惡也。〕
《漢書·田蚡傳》:〔田〕蚡爲人貌侵。
侵-常用字详解字典
侵qīn
甲
金
篆
□,9画。①侵犯;侵入;夺取
侵害|侵略|侵蚀△入侵。②接近(天明)
侵晨|侵晓。
〈辨〉侵字甲骨文字形象以手持帚扫牛的形状;金文象以手持帚扫人身上的尘土;篆书讹变作从人从又从帚,表示人持帚扫物。扫除时扫帚扫地或物有个渐进过程,引申指侵犯。楷书讹省作侵。
侵-敦煌俗字典
侵qīn
S.388《正名要錄》:“儀侵:從人。”“右各依脚注。”
敦研136《金光明經》:“各各自足,不相侵奪。”
P.2536《春秋穀梁經傳》:“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夏,鄭人侵許。”
S.6537Vb《家童再直放書一道》:“不信佛僧,侵鄰人物。”
S.223《發願文》:“已誓願力,不令侵擾。”
S.453《禮懺文》:“我等龍神,以誓願力,不令侵擾。”“兵賊不侵,萬民安樂。”“勿來侵害。”
Φ096《雙恩記》:“截銀漢,侵北斗,柄押欄杆光冷透。”
Φ096《雙恩記》:“理無純正醍醐乱,信不堅牢妄念侵。”
侵-汉语字源字典
侵qīn
甲
金
篆
甲骨文的侵字,象人手持帚把驱赶牛群之形,表示侵夺他人财产之意。侵的本义为侵占、掠夺,引申为进犯、攻占,进一步引申为欺凌、迫害之义。
[侵占]以不法手段强将他人之物掳为己有。
[侵略]侵犯掠夺。
[侵吞]暗中占有。又指用武力吞并别国或占有其部分领土。
侵-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侵qīn
【释义】:
①
〈文〉逐渐地前进或进入
侵淫(渐渐进展或扩大)。→②
(外来的敌人或有害事物)进入内部并造成危害
全歼入侵之敌|病毒侵入肌体|侵犯|侵害|侵蚀|侵占。→③
〈文〉临近;接近
侵晨|侵晓。
统读qīn,不读qǐn。
侵-汉字异读字典
侵
㈠qīn ①侵犯。《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夏,郑人侵许。”②侵蚀。《北齐书·邢邵传》:“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坠。”③渐近。如:“侵晨。④荒年。《榖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谓之大侵。”⑤姓。汉代有侵恭。
㈡qǐn 〔通〕同“寝”。容貌丑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者,貌侵。”
侵-金瓶梅字典
侵
qīn 《广韵》:渐进也。 七林切 深开三平侵清
①接近。 待老身明日侵早往大官人宅上请他去吧。(八5上7)
②袭犯。 青春未半而白发来侵。(五一17下7)侵人冷雾满穹蒼。(一6上7)
侵-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