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字典 > 辱

辱(辱)是什么意思

  • 辱-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 辱-古代汉语字典

    辱rǔ△

    【释义】:

    耻辱,可耻。《诗经·鄘风·墙有茨》:“所可读也,言之辱也。”(读:指公开地说出来。)张溥《五人墓碑记》:“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人:指人品、人格。行:行为。)又受辱,侮辱,辱没。《吕氏春秋·当染》:“故国皆残亡,身或死辱。”《史记·陈涉世家》:“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忿恚huì尉:使尉愤怒。)韩愈《杂说四》:“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用作谦词,意思是使对方蒙受了屈辱。《左传·僖公四年》:“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寡君:对别国谦称自己的国君。)司马迁《报任安书》:“曩者辱赐书。”(曩nǎng:从前,过去。书:书信。)

    【辨析】辱、羞、耻。见“耻”字条。

  • 辱-常用古汉语字典

    辱rǔ

    【释义】:

    [名]耻辱。《庄子·逍遥游》:辩乎荣辱之境。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动]①辱没。《论语·子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②侮辱,羞辱。司马迁《陈涉世家》: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司马迁《毛遂自荐》:三战而辱王之先人。③屈尊,受辱。《左传·殽之战》:君何辱讨焉?《左传·殽之战》:以辱二三子。[形]可耻的。张溥《五人墓碑记》:其辱人贱行。[副]表示谦虚。承蒙。宗臣《报刘一丈书》:何至更辱馈遗。

  • 辱-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辱rǔ

    【中古音】:

    【上古音】:

    而蜀切

    【通假字释义】:

    日燭合三(泥屋) 耻也。

    【正字及释义】:

    蓐 rù 而蜀切 日燭合三(泥屋) 厚,隆重。

    《管子·侈靡》:故緣地之利,承從天之指,辱舉其死。〔丁士涵云:辱與蓐古字通用。《方言》、《廣雅》並云:蓐,厚也。〕

  • 辱-常用字详解字典

    辱rǔ

    从寸从辰,会意,,10画。①声誉上受的损害;可耻的事情。与“荣”相对耻辱|荣辱|屈辱|奇耻大辱|含垢忍辱。②侮辱;使受耻辱辱骂△折辱|羞辱|凌辱|受辱。③玷污;使不光彩辱没|辱命△玷辱。①谦辞。表示承蒙辱临|辱承指教。

    〈辨〉辱字从寸从辰会意,寸为手,辰为蜃壳,初民用边缘磨锐利的蜃壳耕田除草,辱字正象其意。辱是耨字本字;耨字又加耒为形符,读nòu。后来辱借用为耻辱字。

  • 辱-敦煌俗字典

    辱ru

    甘博001《法句經》:“此道寂無上,受辱心如地。”

    敦研117《維摩詰所說經》:“忍辱是道場,於諸眾生心無礙故。”

    敦研105(5-1)《妙法蓮華經》:“大慈悲爲室,柔和忍辱衣。”

    敦博072《妙法蓮華經》卷第四:“住忍辱地。”

    浙敦027《大智度論》:“可以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度者,隨其所應而攝取之。”

  • 辱-汉语字源字典

    辱rǔ

    辱为“耨”或“薅”的本字。篆书的辱字,从辰从寸,象人手持蜃壳之形,表示用磨锐的蜃壳为工具耨除田间杂草之意,其本义为芸草,引申为耻辱、侮辱、屈折、辜负等义。又用作谦词,犹言承蒙。《说文解字》:“辱,耻也。从寸在辰下。”

    [辱没]玷辱,羞辱。

    [辱命]指玷辱、辜负使命。

    [辱临]敬称他人的来临。

  • 辱-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辱rǔ

    【释义】:

    声誉上受到的损害;可耻的事情奇耻大辱|耻辱|屈辱。→②使受到耻辱丧权辱国|侮辱|凌辱。③使不光彩;玷污不辱使命|辱没。→④〈文〉谦辞,用于表示对方行动的动词前辱赐教。

  • 辱-金瓶梅字典

    rǔ 《广韵》:恥辱。又污也,恶也。 而蜀切 通合三入烛日

    ①侮辱,使蒙受羞辱。 潘金莲私仆受辱。(十二1上2)听信唆调,将女百般痛辱熬打。(九二13下5)

    ②敬辞。 辱承老先生事枉驾,当容踵叩。(五一15下8)

  • 辱-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