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字典 > 尚

尚(尚)是什么意思

  • 尚-古文字通假字典

    (陽禪shang)讀為當(陽端dang),叠韻,端禪準旁紐

    戰國魏圓肩方足圓跨布幣面文有:“(梁)正(幣)百尚寽(鋝)”(《錢典》二一八)、“二百尚寽”(《錢典》二二一)、“塚(重)釿百尚寽”(《錢典》二二三)、“塚釿五十尚寽”(《錢典》二二六)。幣文尚字作字作,舊皆隸作尚,張頷《古幣文編》猶如是。後者李家浩《戰國貨幣文字中的幣和比》隸作,讀為幣,已為學界所接受。幣文尚讀為當,意為充當,相當。銘意謂梁正幣一百或半幣二百,重釿一百或重釿五十相當於黄金一鋝。又日本菅原石廬藏印有“左庫尚歲”,吴振武《釋三方收藏在日本的中國古代官印》讀“尚歲”為“當歲”即當年,“實際上儲藏輸運時的一種記時印”。按《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自以得使女尚司馬長卿晚。”索隱:“尚本或作當也。”

  • 尚-古文字通假字典

    (陽禪shang)讀為黨(陽端dang),叠韻,端禪準旁紐

    郭店楚簡《語叢二》簡一一~一二:“……靜(爭)生於,尚生於靜(爭)。”

  • 尚-古文字通假字典

    (陽禪shang)讀為儻(陽透tang),叠韻,透禪準旁紐

    《侯馬盟書》六七·六:“自今以往,敢不(率)從此明(盟)(誓)之言,而尚敢或内(納)室者,而或婚(聞)宗人、兄弟或内室者,而弗執弗獻丕顯晉公大冢,明亟之,麻(滅雉)非(彼)是(氏)。”尚字作,與戰國魏圓肩方足圓跨布幣“尚寽”之尚同形。張頷《古幣文編》説:“侯馬盟書有字,用作倘字。”按倘與儻同,假設之辭。曹植《王仲宣誄》:“儻獨有靈,游魂泰素。”庾信《寄徐陵》:“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時。”又按《楚辭·惜誓》:“託回飈乎尚羊。”宋洪興祖考異:“一云:‘託回風乎倘佯’。”

  • 尚-古文字通假字典

    (陽禪shanɡ)讀為上(陽禪shanɡ),雙聲叠韻

    中山王玆方壺:“外之則(將)(使)勤於天子之庿(廟),而退與者(諸)侯齒(長)於晛同,則逆於天,下不(順)於人施(也)。”為尚之注音形聲字,讀為上。又銀雀山竹簡《晏子·一三》:“景公令脩(修)茖(路)(寢)之臺,臺成,公不尚焉。柏常騫見曰:‘〔□〕□甚急,今成,何為不尚焉?’公曰:‘然,每〔□□□〕鳴焉,其聲无不為也,吾是以不尚焉。’”“柏常騫出,曹(遭)晏子於涂(途),曰:‘前日公令脩(修)臺,〔臺〕成而公不尚焉,騫見而□問之,君曰:‘有梟夜鳴焉,吾惡之,故不尚焉。’”尚讀為上。此在傳本為《内篇雜下》第四章,尚明本作踊,與上義近。又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中習見“尚九”、“尚六”,通行本《易》尚皆作上。又馬王堆帛書《老子》甲、乙本《德經》:“知不知,尚矣。”通行本尚作上。又帛書《老子》甲本《道經》:“吉事上左,喪事上右。”乙本已殘,通行本上作尚。按尚、上音義皆近。《廣雅·釋詁一》:“尚,上也。”《史記·五帝本紀》:“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索隱:“尚,上也。”《漢書·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而已。”顔師古注:“上,謂崇尚也。”又隨縣曾侯乙墓匫器(石箱)蓋漆書文字:“民祀隹坊(房),日辰(晨)於維。興歲之四(駟),所尚若(陳,陣)。”尚讀為上,謂天駟如列陣布於天上。按學者或以為是上字繁文。《論語·斅問》:“尚德哉若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尚作上。

  • 尚-古文字通假字典

    (陽禪shanɡ)

  • 尚-古文字通假字典

    (陽禪shanɡ)讀為嘗(陽禪chanɡ),雙聲叠韻

    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蘇秦謂齊王章(四)》:“王尚與臣言,甘薛公以就事,臣甚善之。”尚讀為嘗,曾也。《廣韻·陽韻》:“嘗,曾也。”《論語·衛靈公》:“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郭店楚簡《五行》簡二二~二三:“未尚(聞)君子道,胃(謂)之不聰。”尚馬王堆帛書本《五行》作嘗。

  • 尚-古文字通假字典

    (陽禪shanɡ)通,叠韻,定禪準旁紐

    四十二年鼎:“余肇建長父侯于〈楊〉……”拙文《四十二年鼎銘文箋釋》説“長父”即宣王子“尚父”。《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十一下:“楊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為楊侯。”《廣韻》:“楊,本自周宣王子尚父,幽王邑諸楊,號曰楊侯,後併於晉。”按《論語·公冶長》“申棖”,《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作“申黨”,索隱作“申堂”。《路史·國名紀》:“屯留、尚子。”“尚子”即“長子”,今山西縣。

  • 尚通上-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尚通上

    尚音shàng。尚和上,上古同属禅纽阳部,同音通假。尚的本义是增加。《说文》:“尚,曾也。”徐灏注笺:“曾犹重也,亦加也。”《广雅·释诂二》:“尚,加也。”通上,位置在高处。《说文》:“上,高也。”引申为超过,加。《墨子·非攻下》:“尚欲中(zhòng)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对上想要符合圣王的治国之道,对下要符合国家与百姓的利益。中,符合。国家,诸侯与大夫的封地。)《论语·里仁》:“好仁者,无以尚之。”(爱好仁德的人,不能超过他了。无以,不能。)《孟子·滕文公上》:“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君子的德行好象是风,小人的德行好象是草。风加在草上,必倒。)

  • 尚通掌-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尚通掌

    尚音zhǎng。尚,上古属禅纽阳部;掌,上古属章纽阳部。二字为迭韵通假。尚的本义是增加。通掌,主持,掌握,掌管。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尚,假借为掌。”《韩非子·内储说下》:“尚浴免,则臣得代之,是以置砾汤中。”(掌管洗浴的人被罢免,那么我就可以代替他的位置,因此在热水中放置了碎石。汤,热水。)《史记·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纳太尉北军。”(襄平侯纪通掌管符节,太尉周勃就让纪通持着符节,假托皇帝的命令,要北军接纳太尉。符节,古代出入门、关所持的一种凭证,多用竹或木制成。)

  • 尚通当-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尚通当

    尚音dāng。尚,上古属禅纽阳部;当,上古属端纽阳部。二字为迭韵通假。尚的本义是增加。通当。相当,匹配;应当,应该。《周易·泰》:“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葫芦很大,用它浮水渡河,没有远弃朋友一起渡过,朋友安然无事,在道中充诺匹配。包,通匏,葫芦。荒,大。冯,同凭,依靠。遐,远去。亡,通无,此指无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卓王孙喟(kuì)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卓王孙深深地叹息,自己以为能够使自己女儿卓文君匹配给司马相如晚了。喟然,叹息的样子。司马长卿,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八》:“此尚字即当字也,与尚公主之尚不同。古字当与尚通。”)

    《汉书·灌夫传》:“非大王立,尚谁立乎!”(不是您立为皇太子,应当立谁呢!按:《史记》作“当”。)

  • 上通尚-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上通尚

    上音shàng。上和尚上古同属禅纽阳部,同音通假。上的本义是位置在高处。《说文》:“,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通尚,崇尚,尊崇。《左传·桓公八年》:“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楚国人尊崇左,国君一定在左军之中;不要和楚王正面作战,暂且攻击他的右军。)《吕氏春秋·尽数》:“今世上卜筮祷祠,故疾病愈来。”(如今,社会上的人崇尚占卜祈祷,因此疾病反而更增加了。卜筮,古人“卜”用龟甲,“筮”用蓍草,都是古人迷信用来占卜吉凶的。)《商君书·开塞》:“故贤者立中正,设无私,而民说仁;当此时也,亲亲废,上贤立矣。”(因此贤人设立了公正的标准,提倡无私,而百姓就喜欢仁爱和睦了;在这个时候,任人唯亲被抛弃,崇敬贤人的风尚就树立了。设,此指提倡。说,同悦。第一个“亲”,动词,爱。)

  • 尚-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 尚-古代汉语字典

    尚cháng

    【释义】:

    见“尚”㈡。

  • 尚-古代汉语字典

    【释义】:

    ㈠ shàng ①加在上面。《诗经·郑风·著》:“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充耳:古代贵族冠冕两边用丝悬挂的玉,下垂至耳,称充耳。)引申为超过。《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丑:相同。)又引申为矜夸。《后汉书·张衡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②尊崇,崇尚。《庄子·天道》:“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尚齿:尊崇老年人。)《聊斋志异·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③久远。《吕氏春秋·古乐》:“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④仰攀婚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司马长卿:即司马相如。)又特指娶帝王之女。《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勃:周勃。胜之:周勃之子。)⑤主管,特指帝王的私人事物。《淮南子·览冥》:“夫瞽师庶女,位贱尚葈。”(尚葈:即典枲,掌管布缕麻草之物。)《史记·吕太后本纪》:“襄平侯通尚符节。”(通:纪通,人名。)⑥尚且,还。《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司马迁《报任安书》:“如仆,尚何言哉!”(仆:谦称自己。)

    ㈡cháng ⑦[尚羊]悠游徘徊。贾谊《惜誓》:“临中国之众人兮,托回飚乎尚尚。”又作“尚佯”。《淮南子·览冥》:“尚尚冀州之际。”

    【辨析】尚、上。见“上”字条。

  • 尚-常用古汉语字典

    尚shàng

    【释义】:

    [动]①超过,高出。《论语·里仁》:好仁者,无以尚之。《盐铁论·相刺》:文学言治尚于唐虞。②崇尚。蒲松龄《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黄宗羲《柳敬亭传》:乡俗好尚,习见习闻。③匹配,联姻。《史记·李斯列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形]①久远。《史记·五帝本纪赞》:学者多称五帝,尚矣。《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乐所由来者尚矣。②矜夸,自负。范晔《张衡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副]①加强反诘语气。还。《汉书·苏武传》: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②表示没有变化。还,依然。柳宗元《捕蛇者说》:视其缶,而吾蛇尚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③表示衬托。尚且。《史记·李将军列传》: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白居易《与元九书》:己尚病之,况他人乎?

  • 尚-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尚shàng

    【中古音】:

    【上古音】:

    時亮切

    【通假字释义】:

    禪漾開三(定陽) 曾也。庶幾也。

    【正字及释义】:

    上 shàng 時亮切 禪漾開三(定陽)

    (一)上面。

    《墨子·非攻》:古者封國於天下;尚者以耳之所聞,近者以目之所見,以功戰亡者,不可勝數。〔孫詒讓云:尚同上。〕

    《墨子·魯問》:外匡其邪,而入其善,尚同而無下比。

    《孟子·滕文公上》: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風,必偃。

    《荀子·王霸》:以小人尚民而威。〔楊倞云:尚,上也。使小人在上位而作威也。〕

    (二)上溯,追述。

    《墨子·大取》:愛尚世與愛後世,一若今之世人也。〔王引之云:尚與上同。〕

    《墨子·尚賢上》:不得意賢士不可不舉,尚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

    《孟子·萬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爲未足,又尚論古之人。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是故人之王,尚推神農爲九皇,而改號軒轅謂之黄帝。

  • 尚-通假字小字典

    尚shàng

    时亮切(禅漾开三) 禅阳去

    高尚,尚且。《说文通训定声》:“尚,曾也,庶几也。从八,向声,此词也。假借为上,又为掌,又为当。”

    (一)通“上”shàng 时亮切(禅漾开三) 禅阳平 位置在上,与“下”相对,又引申为“满足”之意。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认为和天下性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追论古代的人物。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那一个时代。这就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赵歧注:“尚,上也。”〕

    这条小路儿向东去,不尚五六里,就是芭蕉洞,休得心焦。(《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这条小路向东边走去,不到五六里,就是芭蕉洞,不要心焦。

    (二)通“当(當)”dāng 都郎切(端唐开一) 端阳平 该当,应该。

    非大王立,尚谁立乎!(《汉书·灌夫传》)——(田蚡对淮南王刘安说道:)不是您大王立(为皇太子),该当谁立呢?〔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作“非大王立,当谁哉!”〕

    (三)通“尝(嘗)”cháng 市羊切(禅阳开三) 禅阳平 假借为虚词,表:如果,曾经等。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墨子·尚贤上》)——如果想要学习和遵循尧、舜、禹、汤等圣人的道德行为,那就不可以不崇尚那些贤人。〔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卷九:“嘗犹若也。假设之词也。字或作‘当’,或作‘常’,或作‘向’。字又或作‘尚’。” 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言行。〕

  • 尚-常用字详解字典

    尚shàng

    □,8画。①尊崇;提倡尚武|尚文△崇尚|风尚。②还(hái)尚待研究△为时尚早。

    〈辨〉尚字金文、篆书从八向声,本义为赠,形符从八,表示分己物予人的意思;引申有崇尚义。

  • 尚1-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尚1shàng

    【释义】:

    崇高高尚1。→②推崇,认为崇高;注重崇尚1|尚1勇|尚1武|不尚1空谈。③指社会上流行的风气;一般人所崇尚的东西时尚1|风尚1。〇①姓。

  • 尚2-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尚2shàng

    【释义】:

    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不变,相当于“还”(hái)年纪尚2小|为时尚2早|尚2未可知。→②〈文〉用于复句前一分句的动词谓语前,提出明显的事例作衬托,相当于“尚且”,后一分句有“况”“何”等呼应,对程度上有差别的同类事例作出必然的结论天地尚2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尚-汉字异读字典

    ㈠shàng ①超过,高出。《盐铁论·相刺》:“文学言治尚于唐虞。”②尊重;崇尚。《荀子·王制》:“尚贤使能。”③夸;自负。任昉《齐司空曲江公行状》:“持论从容,词无矜尚。”④加在上面。《诗·齐风·著》:“尚之以琼华呼尔”。⑤久远。《吕氏春秋·古乐》:“乐所由来者尚矣。”⑥管理帝王的事物。如:尚食;尚衣。⑦匹配,多用于匹配皇家的女儿。《汉书·卫青传》:“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妹阳信长公主。”⑧佑助。《诗·大雅·抑》:“肆皇天弗尚。”⑨还;犹。如:为时尚早。⑩尚且。《史记·李将军列传》:“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⑾庶几;差不多。《左传·昭公十三年》:“余尚得天下。”⑿表示劝勉、命令的语气词。《书·汤誓》:“尔尚辅予一人。”

    ㈡cháng 〔通〕尚羊:同“徜徉”。逍遥。《楚辞·惜誓》:“托回飙乎尚羊”。

  • 尚-金瓶梅字典

    shàng 《广韵》:庶几,亦高尚。 又饰也,曾也,加也,佐也。时亮切 宕开三去漾禅

    副词,尚且。 无情之物尚尔,何况为人。(一1上9)再迟些时,连我这两间房子尚且不勾你还人。(十九10上7)

  • 和尚-历代避讳字汇典

    和尚hé shàng

    《鸡肋编》卷上曰;“京师僧讳‘和尚’,称曰‘大师’;尼讳‘师姑’,呼为‘女和尚’。”

  • 尚之-历代避讳字汇典

    尚之shàng zhī

    南朝宋秘书丞王绚,父名彧,外祖何氏名尚之,舅父名偃。

    《南史·王彧传》云:“(王)绚字长素,早惠。年五六岁,读《论语》至‘周鉴于二代’,外祖何尚之戏之曰:‘可改耶耶乎文哉。’绚应声答曰:‘尊者之名安可戏,宁可道草翁之风必舅?’”《举例》卷七云:“六朝人呼父为‘耶’,此以父名戏之也。《说文》:‘㦽,有文章也。’《论语》‘郁郁乎文哉’,本当作‘㦽’,后人省去‘有’旁,隶变为‘彧’。荀彧字文若,王彧字景文,皆取斯义。读此《传》,知六朝时《论语》本为‘彧’字,今以‘郁夷’字代之,音同而义别矣。《论语》‘草上之风必偃’,今曰‘草翁之风必舅’,盖‘上’、‘尚’嫌名,故改为‘翁’。尚之子名偃,于绚为舅。”彦按:“郁郁”句见《论语·八佾篇》,“草上”句见《论语·颜渊篇》。“郁”、“彧”音同,犹“上”、“尚”音同,据《传》文实难断定六朝本《论语》即用“彧”字。“上之”音谐“尚之”,故以一“翁”字代,《南史》“草翁”句盖衍“之”字。

  • 尚-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