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字典 > 事

事(事)是什么意思

  • 事-古文字通假字典

    (之牀shi)讀為士(之牀shi),雙聲叠韻

    伯公父簠:“我用召卿事辟王,用召者(諸)考者(諸)兄。”叔多父盤:“其吏能多父壽考事,利于辟王鄉事師尹。”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説·小臣坭跋》云:“古鄉卿二字不分,事士音同通作,鄉事即卿士。鄉事、師尹連言猶《書·洪範》之以卿士、師尹連言也。”《璽彙》三五九〇:“甘事齎。”“甘士”為複姓。《通志·氏族略四》:“甘士氏,周甘平公為王卿士,因氏焉。”按《尚書·金縢》:“二公及王乃問諸史與百執事。”《後漢書·蔡邕傳》引“執事”作“執士”。

  • 事-古文字通假字典

    (之牀shi)讀為使(之山shi),叠韻,山牀旁紐

    毛公鼎:“王曰:父嫼,噽之庶出入事于外尃命尃政……”屲攸比鼎:“乃事攸衛牧誓曰……”師坭:“才(在)昔先王小學,女(汝)敏可事。”《璽彙》〇二七七:“丘事人鉩。”或説此為齊璽。“事人”即“使人”。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損》六四:“損其疾,事端(遄)有喜。”今通行本《周易》事作使。按《尚書·君奭》:“故一人有事于四方。”《文選·四子講德論》引作“迪一人使四方”。

  • 事-古文字通假字典

    (之牀shi)4

  • 士通事、仕-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士通事、仕

    士音shì。士、事和仕上古同属崇纽之部,三字为同音通假。士的常用义指未婚的青年男子,武士,士人等。通事,职事,事情,从事。《诗经·豳风·东山》:“制彼裳衣,勿士行枚。”(缝制一件家常的衣裳,从此不再衔枚把兵当。行,通横。行枚,短而细的木棒,古代行军,口衔一枚以防止喧哗。)《荀子·致士》:“然后士其刑赏而还与之。”(这以后从事处罚与奖赏,而且交给有关部门进行应得的赏罚。)

    士又通仕,做官。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士,假借为仕。”《周礼·地官司徒·载师》:“以场圃任园地,以宅田、士田、贾(gǔ)田,任近郊之地。”(把城墙外、外城内的空地做为场圃,把近郊的土地用做宅田和作官人的田地,当做商人的田地。任,担任,做。)《论衡·刺孟》:“有士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子之爵禄。”(比如有一个求官的人在这里,而你又喜欢他,可是不向王请示,私自把你的官爵俸禄让给他。)

  • 事-古代汉语字典

    事shì

    【释义】:

    ①职位,职业。《左传·庄公十四年》:“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上大夫:官职名。)《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龟:同“皲jūn”,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洴píng:浮。澼pī:漂洗。絖kuàng:丝絮。)②事情。《论语·子路》:“言不顺则事不成。”诸葛亮《出师表》:“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特指变故,事故。《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多事,吏弗能纪。”③侍奉。《左传·隐公元年》:“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大叔:共叔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④实行,从事,使用。《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回:颜回自称其名。斯:此。)《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本:根本,农业。末:末业,指工商。)《史记·淮阴侯列传》:“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信:韩信。)⑤量词。件。白居易《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管弦三两事。”

  • 事-常用古汉语字典

    事shì

    【释义】:

    [名]①事情。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彭端淑《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②政事,职权。《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柳宗元《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③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④事业,功业。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⑤变故,事故。贾谊《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⑥关系或责任。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动]①侍奉。《国语·勾践灭吴》: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司马迁《鸿门宴》:吾得兄事之。苏洵《六国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②从事。《韩非子·五蠹》: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洪亮吉《治平篇》:又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高启《书博鸡者事》:不事产业。

  • 事-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事shì

    【中古音】:

    【上古音】:

    鉏吏切

    【通假字释义】:

    牀志開二(從之) 職也。

    【正字及释义】:

    持 chí 直之切 澄之開三(定之) 執着,握住。

    《淮南子·主術》:矯拂其本,而事修其末。

    《淮南子·泰族》:故仁義者,治之本也,今不知事修其本,而務治其末,是釋其根而灌其枝也。

    吏 lì 力置切 來志開三(來之) 古代百官的通稱。

    《管子·法禁》:進則受禄於君,退則藏禄於室,毋事治職,但力事屬,私王官,私君事,去非其人,而人私行者,聖王之禁也。〔郭沫若云:事與吏古字通。私王官,私君事,事,亦當爲吏,官與吏分言。〕

    《管子·大匡》:諸侯之臣及國事,三年不聞善,可罰也。〔于省吾云:事,應作吏,金文事、吏同字。〕

    使 shǐ 疎士切 山止開二(心之) 派遣,支使。

    《管子·問》:吏惡何事。

    《管子·問》:身外事謹。〔郭沫若云:外事,當讀爲外使。金文事、使同字。〕

    《荀子·王制》:五疾,上收而養之,材而事之。〔于省吾云:按事應讀作使,金文同字。〕

    《韓非子·解老》:然則爲禮者,事通人之樸心者也。

    士 shì 鉏里切 牀止開二(從之) 從事耕種等勞動的男子。引申爲有才能的人。

    《荀子·非相》:故事不揣長,不揳大,不權輕重。

    《韓非子·八説》:爲人見其難,因釋其業,是無術之事。〔王先慎云:事,當作士。〕

    《鹽鐵論·貧富篇》:富而可求,雖執鞭之事,吾以爲之。

    《韓詩外傳·卷五》:仁義之事,不可假乎哉?〔許維遹云:事、士古通。《治要》引事作士。〕

    仕 shì 鉏里切 牀止開二(從之) 做官。

    《晏子春秋·内篇諫下》:臣聞明君必務正其治,以事利民,然後子孫享之。

    祀 sì 詳里切 邪止開四(邪之) 祭祀。

    《漢書·韋玄成傳》:立廟京師之居,躬親承事,四海之内,各以其職來助祭。

    剚 zì 側吏切 莊志開二(精之) 殺,刺入。

    《管子·水地》:秦之水泔冣(古聚字)而稽,滯而雜,故其民貪戾罔而好事。〔郭沫若云:事,讀爲剚。謂好殺伐也。〕

    《商君書·賞刑》:晉文公將欲明刑,以親百姓,於是合諸侯大夫於侍千宫,顛頡後至。〔吏〕請其罪,君曰:“用事焉。”吏遂斷顛頡之脊以徇。

    《商君書·壹言》:故治國者,其摶力也,以富國强兵也;其殺力也,以事敵勸民也。〔高亨注:事,讀爲倳,刺也,殺也。〕

    《漢書·蒯通傳》: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於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顔師古云:事,字本作倳。〕

  • 事-常用字详解字典

    事shì

    □,8画。①事情事后|事假△公事。②事故事端△出事|无事。③职业;工作事业△谋事|差事|共事。④关系;责任煞有介事|行若无事。⑤工夫费事。⑥从事无所事事|不事生产。⑦侍奉事父母,讲孝道。

    〈辨〉事字和吏、使等古文字中同字,详吏字下。篆书讹变,楷书作事。

  • 事-敦煌俗字典

    事shì

    P.5032《渠人轉帖》:“渠人轉帖……上件渠人:今緣水次逼近,切要通底河口,人各鍬钁一事,白刺三束,枝兩束,橛一笙。”

    P.213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經文》:“政(正)見門中事不收。”

  • 事-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事shì

    【释义】:

    事情,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一件事|找你有点事|好人好事|天下大事。→②职业;工作我想在城里谋个事儿|你得找点事儿干干,别光闲着|做事。→③变故;事故街上出事了|平安无事。→④〈文〉为……做事;侍奉事亲|善事主人|事奉。⑤从事;做大事宣传|无所事事|不事生产。→⑥责任;关系不关我的事|没你的事,快走开。

  • 事-金瓶梅字典

    (一)shì 《广韵》:使也,立也,由也。 鉏吏切 止开三去志崇

    事情。 风月事我说与你听。(五二10下5)

    (二)当作“高”gāo,草写形近讹。 你有赵事指鹿心、屠岸贾纵犬机。(七十13下4)

    (又讹成:争)

  • 事-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