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字典 > 适

适(適)是什么意思

  • 適(适)同嫡-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適(适)同嫡

    适音dí。适的本义是“到……去”。《说文》:“适,之也。”(之,动词,到。)适,由“到”的本义引申为出嫁;又特指正妻。《一切经音义》:“嫡,正妻。”段注:“嫡庶字古祗作适。”《左传·昭公三年》:“今嬖宠之丧,不敢择位,而数于守适,唯惧获戾,岂敢惮烦?”(现在宠姬的丧事,别国不敢按礼选择适当职位的人参加吊丧,而且礼数超过了夫人,只怕获罪,怎么敢怕麻烦?嬖,宠爱。戾,罪,罪过。)《汉书·五行志》:“严公二十年夏,齐大灾。刘向以为齐桓好色,听女口,以妾为妻,适庶数更,故致大灾。”(鲁庄公十二年的夏天,齐国发生了大的灾荒。刘向认为是由于齐桓公喜好美女,听信妾的谗言,把妾当做妻,正妻与妾生的儿子多次变更职位,所以招致了大灾的发生。严公,即庄公,避汉明帝刘庄讳改为“严”。更,易,改。)《三国志·魏书·夏侯尚传》:“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夏侯尚有一个妾受到宠爱,由于受宠强夺了正妻之位。适室,正妻。)“正妻”义,后来更换义符写作“嫡”。

    适由“正妻”义而引申为正妻所生的儿子,通常专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左传·文公十八年》:“(姜氏)将行,哭而过市,曰:‘天乎!仲为不道,杀适立庶。’市人皆哭。”(将要离开的时候,哭着经过集市,说:“天哪!襄仲无道,杀了夫人的长子立了庶子。”集市上的人都跟着哭泣。)《韩非子·难三》:“爱孽不使危正适,专听一臣而不敢偶君。”(宠爱庶子不能让他动摇正妻长子的地位,专听一个大臣的话不敢让他与国君并驾齐驱。孽,家庭旁支。)《汉书·孙叔通传》:“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您一定要废太子而立庶子为君,我情愿先受刑而死。伏诛,受死刑。)“正妻之子”义,后来也写作“嫡”。按:古汉语中,“适”与“適”是二个字,适音kuò,一般限于人名。今“適”简化为“适”。

  • 适通谪-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适通谪

    适音zhé。适,上古属书纽锡部;谪,上古属端纽锡部。二字为迭韵通假。适的本义是往,到。《说文》:“适,之也。”《方言》卷一:“适,往也。”通谪。责罚;贬官,流放。《孟子·离娄上》:“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閒也。”(当政的小人不值得谴责,他们的政治也不值得去非议。閒,非。)《史记·魏其武安候列传》:“举适诸窦宗室毋节行者,除其属籍。”(检举并指责窦婴宗族中品行不好的,把他们从宗谱中除名。)

    《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秦二世元年七月,征发住在闾里左边的贫民九百人,罚他们到渔阳去守边疆。戍,防守。)《汉书·郦食其传》:“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兵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楚人攻占了荥阳,却不坚守转运粮食的枢纽敖仓,就领兵向东进发了,而命令有罪流放的士卒把守成皋,这是天把粮食资助汉啊!)

  • 适-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 适-古代汉语字典

    适dí

    【繁体字】:適

    【释义】:

    见“适(適)”㈡。

  • 适-古代汉语字典

    【繁体字】:適

    【释义】:

    ㈠ shì△①到……去。《诗经·魏风·硕鼠》:“适彼乐土。”《庄子·逍遥游》:“适千里者,三月聚粮。”②女子出嫁。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③适合,合宜。《墨子·辞过》:“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吕氏春秋·适音》:“和心在于行适。”(和心:使心情平和。行:行为。)④恰好。《庄子·让王》:“我适有幽忧之病。”《战国策·赵策三》:“此时鲁仲连适游赵。”又为刚刚,刚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马中锡《中山狼传》:“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虞人:管打猎的官。幸:希望。)

    ㈡dí△⑤古代指正妻。后来写作“嫡”。《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其母非适也。”又为适子,正妻所生的儿子(或长子)。《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后无适,则择立长。”(长:指非正妻所生的长子。)《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

    ㈢zhé△⑥同“谪”。谴责。《诗经·商颂·殷武》:“勿予祸适。”(予:给予。)又为贬谪或流放。《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又以适去,意不自得。”[适戍]被罚戍边。《史记·陈涉世家》:“发闾左适适渔阳九百人。”(闾左:居住在里巷左边的贫苦人。)

    【辨析】適、之、如、往、赴。见“赴”字条。

  • 适-古代汉语字典

    适zhé

    【繁体字】:適

    【释义】:

    见“适”㈢。

  • 适-常用古汉语字典

    适shì

    【繁体字】:適

    【释义】:

    [动]①往,到。刘基《工之侨献琴》: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庄子·逍遥游》: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苏轼《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②顺从,适应。《韩非子·五蠹》: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孔雀东南飞(并序)》: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③出嫁。《孔雀东南飞(并序)》: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世说新语·任诞》:袁彦道有二妹,一适殷渊源,一适谢仁祖。[副]①表示恰巧。正好,恰巧。罗贯中《杨修之死》:适庖官进鸡汤。沈括《雁荡山》: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袁枚《祭妹文》: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声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②表示不久。刚才,刚刚。《孔雀东南飞(并序)》: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意所受师方适成,师死。

  • 适-通假字小字典

    适shì

    (適) 施隻切(书昔开三) 书锡入

    往,到……去。《说文通训定声》:“適,之也。从辵,啻声。假借为敵(敌),又为嫡,又为谪。”

    (一)通“敌(敵)”dí 徒历切(定锡开四) 定锡入 仇敌;相当。

    政适伐国。(《史记·范睢传》)——征伐敌国。〔徐广曰:“音征敌。”《战国策·秦三》作“征敌伐国。”〕

    夫始于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拒。(《史记·田单列传》)——开始时象处女那样柔弱,使敌人放松警惕打开门户;后来象脱逃的兔子那样迅速,使故人来不及抵抗。〔《索隐》:“适音敌。若我如处女之弱,则敌人轻侮,开户不为备也。”〕

    (二)通“嫡”dí 都历切(端锡开四) 端锡入 封建宗法制度下称正妻为“嫡”,正妻生的儿子也叫“嫡。”

    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诗·大雅·大明》)——天有意把皇位给殷朝的嫡派子孙纣王,(但他不修德行,)便使他不能据有四面的地方。〔《释文》:“适,音的。”朱熹《诗集传》:“殷适,殷之嫡嗣也。”挟:据有。〕

    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公羊传·隐公元年》)——立嫡子须立年长的,而不根据是否贤能,立庶子则立地位高的而不根据是否年长。

    鲁庄公无适嗣,爱孟女,欲立其子斑。(《史记·鲁周公世家》)——鲁庄公没有正妻生的儿子,喜爱孟女,想要孟女的儿子斑继承其位。〔斑:孟女之子的名字。〕

    此必适妾将有争宠。(《汉书·杜钦传》)——这一定是正后将会争夺皇上的宠爱。〔颜师古注:“适读曰嫡。嫡,谓正后也。”〕

    (三)通“谪”zhé 陟革切(知麦开二) 端锡入 贬谪,被流放或调派边远地方。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征发住在里巷左边的贫苦人九百人到渔阳去守边疆。〔闾左:居于里巷左侧的贫苦人。 戍(shù):持戈守边。 渔阳:秦所属县,故治在今河北省密云县西南。〕

    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四年,贬谪那些审理案件不公正的官吏,去筑长城和戍守南越。

  • 适1-常用字详解字典

    适1shì

    □,9画。①去;往△无所适1从。②出嫁适1人。③切合;相合适1当|适1用|适1龄△合适1△削足适1履。④舒服适1意△安适1|舒适1|闲适1。⑤恰好适1中|适1得其反|适1可而止。⑥刚才;方才适1才。

  • 适2-常用字详解字典

    适2kuò

    同“”。疾速。多用于人名。

    〈辨〉适字繁体作適,篆书从辵啻声,啻读chì。楷书讹变作適,简化作适。但是,适字原有,为篆书字的讹变。字读kuò,从辵声,义为疾速;读guā,用为偏旁楷书多讹作舌,比如活、括等都是。因为適字简化成了适,适字只好恢复其篆书写法作

  • 适-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适kuò

    【释义】:

    古同“”。

    另见shì。

  • 适1-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适1shì適

    【释义】:

    〈文〉①往;到离京适1沪|适1可而止。→②嫁到夫家去适1人。

  • 适2-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适2shì適

    【释义】:

    符合削足适2履|适2用|适2龄|适2口。→②表示两件事情的巧合或符合,相当于“恰好”适2逢其会|适2得其反|适2值中秋佳节。〇③舒服身体不适2|舒适2|闲适2。“适”本读kuò,古人南宫适、洪适的“适”。汉字简化后,“适”成为“適”的简化字。为了避免混淆,用作古人名的“适”(kuò)可以改用“适”的本字“”。

    另见kuò。

  • 适-汉字异读字典

    ㈠shì “適”的简体字。①往;去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适长沙。”②旧指女子出嫁。如:适人。③适合;凑合。如:适用。④舒适,畅快。如:身体不适。⑤正;恰好。如:适得其反。⑥刚才。《旧唐书·武元衡传》:“适从何处来,而遽集于此?”⑦〔通〕“啻”。仅仅;不过。《南使·刘善明传》:“虽张良陈平适如此耳。”⑧如果;假如。《后汉书·逸民传序》:“适使娇易去就,则不能相为矣。”

    ㈡kuò 〔形〕本作“𨓈”。春秋时有南宫适。《论语·宪问》作“适”,《史记》作“括”。

  • 适-历代避讳字汇典

    适kuò

    唐德宗李氏名适。

    避正讳“适”:

    〔缺笔〕《金石文字记》卷五云:唐国子学石经,今在西安府儒学,凡经中“‘适’字皆缺笔作‘适’,避德宗讳。”

    又避嫌名“括”:

    〔省阙〕〈县名〉《通典》卷一七八《州郡篇》,括苍县但曰“苍县”,避当时讳。

    〔改称〕〈州县名〉《旧唐书·德宗纪上》载:大历十四年五月,德宗即位。“癸末,改括州为处州,括苍县为丽水县。”《闻见后录》卷二六云:“处州,旧为括州。唐德宗立,当避其名,适处士星见分野,故改为处州,音楮。今俗误为‘处所’之‘处’矣……上自朝省,下至士大夫皆云尔,无能正之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