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釋)是什么意思
释同怿-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释同怿
释音yì。释的本义是解释,解说。《说文》:“释,解也。”假借为怿,喜悦。段注:“说、悦,释、怿,皆古今字。许书无悦、怿二字也。说释者,开解之意,故为喜悦。”《庄子·齐物论》:“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这三个小国的国君,好象生存在蓬草艾蒿之间的小动物,你对他们这样不高兴,这是什么缘故呢?三子者,指宗、脍、胥敖三个假托的小国的国君。若,你,指尧。)嵇康《琴赋》:“其康乐者闻之,则欨(xū)愉欢释,抃(biàn)舞踊溢。”(那些安乐的人听到悠扬的琴声,就和悦欢乐,鼓起掌来跳舞满怀喜悦升腾跳跃。欨愉,和悦。抃,鼓掌,表示欢欣。踊,往上跳。)“喜悦”义,后来更换义符写作“怿”。
舍通释-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舍通释
舍音shì。舍,上古属书纽鱼部;释,上古属书纽铎部。二字为双声通假。舍的本义是客舍,住宿。《说文》:“舍,市居曰舍。”通释。特指上古释菜礼;释放,消除。《周礼·春官·宗伯下·大胥》:“春入学舍采,合舞。”(每年春天学士们入学,向先师举行释菜礼,习舞要合于音乐节奏。采,同菜,芹藻之类。)
《列子·天瑞》:“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那个人的疑虑消除了,很高兴;知道的人也消除疑虑了,十分高兴。舍然,即释然,疑虑消除的样子。)《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许国违背法度就讨伐它,服从了就释放宽恕它,揣度德行而处理,衡量力量来办事。无刑,不法,违法。)
泽通释-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泽通释
泽音shì。泽,上古属定纽铎部;释,上古属书纽铎部。二字为迭韵通假。泽的本义是聚水的洼地。《风俗通义·山泽》:“水草交厝,名之为泽。”通释,散碎,捨去。段注《说文》:“泽,又水草交厝曰泽,又借为释字。”《诗经·周颂·载芟》:“载芟(shān)载柞,其耕泽泽。”(铲除杂草、砍掉杂树,将土捣散碎翻得松散。芟,除草。柞,通斫,砍树。《释文》:泽泽,音释释。载、其,皆动词词头。)《管子·小问》:“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宁肯捨弃生命也不改变,就是讲信用;连自己也不想做的事,就不要施加给别人,这就是仁爱。渝,改变。)
释-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释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释-古代汉语字典
释
【繁体字】:釋
【释义】:
㈠ shì△①解开,解下。《左传·僖公六年》:“武王亲释其缚。”又《僖公三十三年》:“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左骖:驾车时辕马左边的马。孟明:孟明视,人名。)引申为释放,赦免。《左传·成公三年》:“两释累囚以成其好。”《论衡·变虚》:“释其罪。”②放下。《庄子·养生主》:“庖丁释刀对曰。”(庖丁:厨师名丁。)欧阳修《卖油翁》:“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今成语有“爱不释手”。引申为舍弃,放弃。《左传·隐公八年》:“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韩非子·难势》:“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尧、舜户说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劝:勉励。委:丢弃。)③溶解。《老子》第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涣:离散。)引申为浸渍。《礼记·内则》:“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濡ér肉:煮烂的肉。醢hǎi:肉酱。)④排解,解除。《战国策·赵策三》:“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⑤解说,解释。《吕氏春秋·上德》:“太子不肯自释。”⑥淗米。《诗经·大雅·生民》:“释之叟叟。”(叟叟:淗米声。)⑦僧、尼称“释”,也指佛教。《高僧传·释道安》:“安以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乃以释命氏。”(释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梁书·庾詵传》:“晚年以后,尤遵释教。”
㈡yì△⑧同“怿”。喜悦。《庄子·齐物论》:“若不释然,何哉?”(若:乃。)
释-古代汉语字典
释yì
【繁体字】:釋
【释义】:
见“释(釋)”㈡。
释-常用古汉语字典
释shì
【繁体字】:釋
【释义】:
[动]①解除,免除。《国语·勾践灭吴》: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②放弃,丢开。《吕氏春秋·察今》: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蒲松龄《促织》:力叮不释。③放下。《韩非子·五蠹》: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庄子·庖丁解牛》:庖丁释刀对曰。④解除,解开。《左传·殽之战》: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⑤释放。司马迁《屈原列传》: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释-常用字详解字典
释shì
釋
甲
金
篆
□,12画。①放走(被押的人)
释放△开释|保释。②放开;放下
释手△爱不忍释△如释重负|手不释卷。③说明;解说
释文|释读|释要△注释|阐释|诠释。①消除
释疑|释然|释怀△冰释|消释。
〈辨〉释字繁体作釋,从采睪声,义项①为其本义。采字甲骨文字形象兽类的指爪分张的样子,本指兽爪,读biàn,引申为分别、辨别,篆书字形讹变,楷书作采。采字用作偏旁,表示兽或人的指爪或手有所动作。声符睪读yì。简化作释,
为睪用作偏旁时的简化形式,但不单独成字。
释1-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释1shì釋
【释义】:
①
〈文〉解开;松开
释1缚。→②
放走(关押的人)
开释1|保释1|释1放。→③
解除;消散
涣然冰释1|释1疑|释1怀|释1然。→④
解说;阐明
唐诗浅释1|释1义|释1文|解释1|注释1。→⑤
放开;放下
爱不释1手|手不释1卷|如释1重负。
释2-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释2shì釋
【释义】:
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也指佛教
释2门|释2宗|释2子|释2教。
释-汉字异读字典
释
㈠shì ①解释。如:释义。②消溶;消除。如:涣然冰释。③放下;释放。如:手不释卷;保释。④通“舍”。舍弃;抛弃。《吕氏春秋·长见》:“视释天下若释
。”⑤浸渍。《礼记·内则》:“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⑥淘米。《诗·大雅·生民》:“释之叟叟。”⑦释加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
㈡yì 〔通〕“怿”。喜悦。嵇康《琴赋》:“其康乐者闻之,则欨愉欢释。”
释-金瓶梅字典
释
shì 《广韵》:捨也,解也,散也,消也,废也,服也。 施隻切 梗开三入昔书
①释放。 开囚释禁、宥过解𡨚。(六六7下2)
②破解、化解。 休说他又丢了孩儿,只当与他释闷,也请他坐半日。(六一1上10)
③佛教事物。 释伽牟尼佛,乃诸佛之祖,释教之主。(五一18上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