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舒)是什么意思
舒-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舒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舒-古代汉语字典
舒shū
【释义】:
①舒展,展开。《淮南子·原道》:“与刚柔卷舒兮。”钱起《中书遇雨》:“湘燕皆舒翼。”引申为宣泄,发泄。司马迁《报任安书》:“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②迟缓,缓慢。《诗经·小雅·小弁》:“君子不惠,不舒究之。”《礼记·大学》:“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③舒惰,懈怠。《尚书·多方》:“罔丕惟进之恭,洪舒于民。”又为傲慢。《史记·五帝本纪》:“富而不骄,贵而不舒。”④安详,平和。《淮南子·原道》:“柔弱以静,舒安以定。”蔡邕《议郎胡公夫人哀赞》:“舒详闲雅,仪节孔备。”⑤春秋时国名。《诗经·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膺yīng:打击。)《春秋·僖公三年》:“徐人取舒。”
舒-常用古汉语字典
舒shū
【释义】:
[动]①伸,伸展。吴敬梓《范进中举》:把拳头舒过来。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未舒。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众乡老展脚舒腰拜。②抒发,发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司马迁《报任安书》: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③飘展,飘扬。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形]①舒展,松弛。林嗣环《口技》: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②舒畅。杜甫《五盘》: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③舒缓,迟缓。王符《潜夫论·爱日》:治国之日舒以长,乱国之日促以短。
舒-常用字详解字典
舒shū
从予舍声,形声,
,12画。①伸展;宽解拘束或憋闷状态
舒展|舒卷|舒畅|舒经活血△宽舒。②缓慢;从容
舒徐|舒缓。③开阔;广阔△极目楚天舒。
〈辨〉舒字从予,义为将物予人表达自己的仁爱之意,引申为义项①;予即给予。
舒-敦煌俗字典
舒shū
Φ096《雙恩記》:“旋遶寶花舒王(玉)腕,發揚金口整珠瓔。”
舒-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舒shū
【释义】:
①
伸展;宽松
舒眉展眼|舒筋活血|舒心。→②
缓慢;从容
舒缓。→③
轻松愉快
舒服|舒畅|舒适|舒坦。〇④
姓。
舒-金瓶梅字典
舒
shū 《广韵》:缓也,迟也,伸也,徐也,叙也。 伤鱼切遇合三平鱼书
伸。 那迎儿真个舒着脸,被妇人尖指甲掐了两道血口子。(八3上1)舒舌头在他口里。(五一14上7)你家孩儿现吃了他药好了,还恁舒着嘴子骂人!(三三1下1)
舒-历代避讳字汇典
舒shū
(一)
唐西平郡王哥舒翰。
《新唐书·十一宗诸子传》云:“舒王谊……大历十四年始王舒……军中以哥舒翰由元帅败,(1)而王所封同之,帝乃使徙王普。”
(二)
唐王初、王哲兄弟,父名仲舒。
关于偏嫌“书”:
《独异志》云:“唐长庆、太和中,王初、王哲俱中科名。其父仲舒显于时,二子初宦不为秘书省官,以家讳故也。既而私相议曰,‘若遵典礼避私讳,而吾昆弟不得为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列部尚书’,乃相与改讳,只言‘仲’字可矣。又为宣武军掌书记。识者曰:‘二子逆天忤神,不永。’未几,相次殒谢。”
舒-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