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字典 > 束

束(束)是什么意思

  • 束-古文字通假字典

    (屋審shu)讀為東(東端dong),屋東陽入對轉,端審準旁紐

    《陶彙》三·一一八:“束匋里璋。”《文物》一九八八年六期頁八九璽:“新束陽大夫鉨。”束璽作,陶作。“東陽”地名,見《史記·項羽本紀》,在今江蘇盱眙東。按或説束、東本一字,字作,像捆束的囊形,但後世明顯是二字。

  • 束-古文字通假字典

    (剌,月來lɑ)讀為列(月來lie),雙聲叠韻

    山西運城地區徵集尖足空首布有面文“束人”,何琳儀《剌人布幣考》讀為“列人”。《古本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八年:“惠成王伐邯鄲取列人。”今河北肥城縣東北。束為剌之省,非約束之束。

  • 束-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 束-古代汉语字典

    束shù△

    【释义】:

    ①捆,绑缚。《诗经·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兮。”(茨cí:蒺藜。)《吕氏春秋·顺说》:“管子得于鲁,鲁束缚而槛之。”(槛jiàn:拘囚。)今成语有“束手无策”。引申为约束,限制。《庄子·秋水》:“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商君书·画策》:“辨之以章,束之以令。”②聚集。《汉书·食货志下》:“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③量词。捆儿,把儿。《诗经·小雅·白驹》:“生刍一束。”(生刍:新割的喂牲畜的青草。)《淮南子·氾论》:“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说明】“束”为会意字,表示用绳索捆缚木柴之意。参附录三。

  • 束-常用古汉语字典

    束shù

    【释义】:

    [动]①捆绑,系,结。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收拾,整理。《左传·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孔雀东南飞(并序)》: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③束缚,限制。洪亮吉《治平篇》: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 束-常用字详解字典

    束shù

    □,7画。

    ①捆住;系(jì)束脩|束手就擒|束之高阁△腰束皮带。②控制;加以限制束缚|束身△约束|拘束|管束。③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④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一束鲜花。

    〈辨〉束字甲骨文从□从木,表示束薪为柴的意思;泛指捆束。□读wéi,象示缠绕的绳,古时以荆楚之类的灌木捆以做柴。商代金文象把木棍之类捆束在一起的形状。篆书略同甲骨文;楷书作束◇注意:束字与朿字不同,楷书朿下不封口,朿读cì。

  • 束-汉语字源字典

    束shù

    甲  

    古文字的束字,象用绳索捆扎口袋两端的形状,有的形体则象捆绑木柴之形。所以,束字的本义为捆绑,后来又引申为管束、束缚等义。

  • 束-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束cì

    【释义】:

    姓。

  • 束-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束shù

    【释义】:

    系(jì);捆缚腰束皮带|束发|束之高阁|束手就擒。→②捆在一起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花束|光束|电子束。③用于捆起来的东西一束鲜花|一束箭。→④控制;限制约束|管束|拘束。〇⑤姓。不读sù。

  • 束-金瓶梅字典

    shù 《广韵》:缚也,又姓。 书玉切 通合三入烛书

    ①缚、紥。 狮蛮带紧束狼腰,豹皮裩牢拴虎体。(六二14下8)

    ②控制。 拘束的燕懒莺慵。(九2下5)

    (又讹成:柬、來)

  • 束-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