铄(鑠)是什么意思
铄-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铄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铄-古代汉语字典
铄shuò△
【繁体字】:鑠
【释义】:
①熔化。《墨子·经说下》:“火铄金,火多也。”《淮南子·兵略》:“故割革而为甲,铄铁而为刃。”今成语有“众口铄金”。引申为销毁,毁坏。《庄子·胠箧》:“铄绝竽瑟。”又:“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②削弱。《战国策·秦策五》:“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矣。”③渗进,授与。《孟子·告子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陆九渊《与曾宅之》:“此理本天所以与我,非由外铄。”④辉煌,美盛。《诗经·周颂·酌》:“於铄王师。”(於:叹词。师:军队。)[铄铄]辉煌的样子。《三国志·蜀书·郤正传》:“铄铄车服。”
铄-难僻字字典
铄shuò
【同音字】:烁
【释义】:
①熔化金属。②同“烁”。光亮。
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铄shuò鑠
【释义】:
①
〈文〉熔化
众口铄金(比喻众人议论的影响很大)|铄石流金(形容天气极热)。→②
〈文〉消损;削弱。〇③同“烁”。现在通常写作“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