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束之高阁

束之高阁(束之高閣)是什么意思

  • 束之高阁-汉语成语大词典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

    阁:小楼,古人用以藏书之处。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小阁楼上。比喻弃置一旁。《晋书·庾翼传》:“京兆杜(yì)、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清·朱彝尊《跋〈大戴礼记〉》:“自小戴之书单行,而《大戴记》遂束之高阁。”毛泽东《实践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也作①【置诸高阁】。《慈禧太后演义》第十六回:“总署诸公闻得开战二字,都吓了一大跳,忙把原奏呈入。为此一吓,把琉球国事竟置诸高阁了。”廖仲恺《作事必须有恒心》:“当时兄弟以为这种书干燥无味,太没意趣,所以不甚当心,遂置诸高阁。”②【置之高阁】。清·黄宗羲《蒋万为墓志铭》:“二场三场,置之高阁,去取止在头场。”清·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纵有黄帝握奇、太公阴符、孙吴心法、诸葛八阵,或置之高阁,或视为陈言。”③【庋(guǐ)之高阁】。(庋:收藏,置放。)清·朱彝尊《书〈成都文类〉后》:“自杨氏志行,而袁氏之文类庋之高阁矣。”(杨氏志:指杨慎《全蜀艺文志》。袁氏文类:指袁说友《成都文类》。)

  • 束之高阁-新编成语词典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

    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楼阁上。比喻放着不用或扔在一边不管。《晋书·庾翼传》:“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例〕有了正确的理论,如果只是束之高阁,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近义〕置之不理 〔反义〕奉若神明

  • 束之高阁-中华词典宝库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

    【释义】:

    束:捆。之:第三人称代词,它,指所捆的东西。高阁:放置书籍、器物的高架子。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扔在一边,不用或不管。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庾稚恭既常有中原之志”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杜、殷浩诸人盛名冠世,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

    【例句】:

    毛泽东《实践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苏叶《去老舍茶馆》:“只要这一类茶馆依旧束之高阁……不管它是不是使的大碗,我都觉得老舍的灵魂是决不会光临此地!”

  • 束之高阁-中华成语大辞典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

    束:捆,绑。阁:搁置东西的橱柜。捆起来放在高阁上。比喻搁下不用或弃置不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庾穉恭(翼)即常有中原之志。”梁·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杜义(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唐·房玄龄等《晋书·庾翼传》:“京兆杜义,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参看“置诸高阁”。〔例〕那种把革命理论当作教条,束之高阁,并不实行的人,不是真正的革命者。

  • 束之高阁-学生必备工具书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

    【解义】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出处】 《晋书·庾翼传》:“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例句】 如今有了现代化的织布厂了,就请你把老式织布机~吧。

  • 束之高阁-简明成语词典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

    束:捆。阁:放东西的架子。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架子上。比喻弃置不用。[也作]束置高阁置诸高阁[近]置之不理置之脑后[注意]阁,不可写作为“搁”。

  • 束之高阁-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束之高阁shùzhī-gāogé

    【释义】:

    述补 阁,小楼。把东西捆起来放在小阁楼上,表示不用或不管它。语出《晋书·庾翼传》:“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毛泽东《实践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多用于比喻不用或不管。→庋之高阁 置之不理。也作“庋之高阁”、“束之高屋”、“束置高阁”、“束在高阁”、“置之高阁”、“置诸高阁”。

  • 束之高阁-汉英成语词典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shelve something and forget it

    比喻搁在一边不用,例员工们三番五次要求改革旧制,但都被厂长束之高阁。

    The workers asked time and again that the old rules and regulations be changed but the factory boss would not listen and shelved the idea.

  • 束之高阁 置之不理-同义成语词典

    束之高阁 置之不理

    束之高阁 shù zhī gāo gé

    置之不理 zhì zhī bù lǐ

    〔同〕都有“放在一边,不理不睬”的意思,在句中常作谓语。

    〔异〕【束之高阁】“之”,代词,它;“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放在高架上。比喻弃置不用。偏重在“不用”,其对象多是“物”(具体的或抽象的),可以将它的对象用在“把”后,构成的介词结构作它的状语,但不能用“对…”“对于…”作它的状语。前半截是动宾结构,后半截为偏正结构,前后两截是补充关系。例:①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实践论》)②多数的医生压根就不曾上过前线,他们把总会所发给的急救箱之类束之高阁,每天躲在安全地带的医院里,看看报,发发议论,几曾把伤兵的长途颠簸的痛苦放在心上。(唐弢《我也为伤兵请命》)

    【置之不理】“置”,放,摆;“理”,理睬。放在一边,不予理睬。偏重在“不理”。对象多是“事”,不能用于“把”字句,前面常用“对…”“对于…”作状语。前半截是动宾结构,后半截是偏正结构,前后两截是连动关系。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和宾语等。例:①这真是吃得闲空,然而我却不愿意奉陪了,这几年来,生命耗去不少,也陪得够了,所以决计置之不理。(鲁迅《两地书》六十)②老颜惦得要死,又写信又打长途,可她竟硬起一副置之不理的铁心肠。(叶文玲《父母官》三)③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一则当地党委如加追究,会使她被动;二则那些肇事者们说不定得寸进尺,来日把账算到他头上。(楚良《在污染中净化》)

  • 束之高阁-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

    又作“置之高阁”。束:捆住。捆好东西,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弃之不用。《晋书·庾翼传》:“京兆杜义(yì),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入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 束之高阁-中华成语辞海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

    阁:小楼,古人用以藏书之处。捆好的东西放在高高的楼阁上。比喻放在一边,不加利用。《晋书·庾翼传》:“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也作“束置高阁”。

  • 束之高阁-成语辞海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

    束:捆、绑。高阁:高高的楼阁。即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阁上。比喻扔在一旁,弃置不用。毛泽东《实践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也作“置之高阁”。

  • 束之高阁-古今成语大词典

    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

    放入高楼,弃置不用。《晋书·庾翼传》:“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识字》:“读书必须识字,今人口习授受,漫不经心,《说文》、《玉篇》等书,束之高阁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