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当仁不让

当仁不让(當仁不讓)是什么意思

  • 当仁不让-古書典故辭典

    当仁不让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后泛指应该做的事,应主动积极地承担,毫不推辞。

  • 当仁不让-汉语成语大词典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

    仁:仁义。 原指面对合乎道义的事决不退让。现也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争先去做,不退让。《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唐·王勃《上李常伯启》:“当仁不让,下走无惭于自媒。”孙中山《和平统一之通电》:“各派首领不乏明达,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其间大有其人在也。”

  • 当仁不让-中华成语大词典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

    当:面临。仁:正义的事、应该做的事。应该做的事不推托。比喻积极主动,不犹豫谦让。《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 当仁不让-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当仁不让

    【源出】:

    《论语·卫灵公》

    【解释】:

    仁,正义之事,应做的事;让,辞让,推托。遇到应做的事,就主动做,不推托。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用法】:

    指应做的事应主动。

    【例句】:

    我们是国家主人,凡利国利民之事,我们要当仁不让。

  • 当仁不让-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当仁不让dāngrénbùràng

    指遇到应做的事情,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敬谢不敏(本应当仁不让,只因才疏学浅,只好~了,请多多原谅。)

  • 当仁不让-新编成语词典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

    仁:仁爱。原指为了仁,不谦让。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主动去做,绝不推诿。《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例〕他以一种当仁不让的神情接受了任务。

    〔近义〕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反义〕百般推委

  • 当仁不让-中华词典宝库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

    【释义】:

    当:面对,面临。仁:正义的事,指应该做的事。原指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来,不退让,不推诿。

    【成语出处】: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例句】:

    ①《别了,〇!》:“当地一家报纸评论说:‘中国人刚一回到奥运会,就迈出当仁不让的步伐,令人不安。’”②叶圣陶《一篇宣言》:“‘就请王咏沂先生把这一串意思写下来吧……’王先生当仁不让,回来就起草了那篇宣言。”

  • 当仁不让-中华成语大辞典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

    当:面对。仁:合乎道义的事。面对合乎道义的事决不退让。《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现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情,要主动积极地去做,决不推让。〔例〕记不清是谁提议道,“就请王咏沂先生把这一串意思写下来吧,他是国文教师,笔下来得。”王先生当仁不让,回来就起草了那篇宣言。(叶圣陶《一篇宣言》)

  • 当仁不让于师-诸子百家大辞典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鼓励积极行仁的思想。出自《论语·卫灵公》。孔子一生非常重视仁,认为人人都应该行仁。孔子又认为,在仁德面前,弟子不必谦让于师。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此解释道:“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孔子这一思想对鼓励后人追求真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 当仁不让-诸子百家大辞典

    当仁不让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意谓面对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表现了孔子在其视为最高的道德规范“仁”面前的高度的原则性。后来人们用“当仁不让”往往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要主动去做,不应推诿、谦让。如《后汉书·曹褒传》:“夫人臣依义显君,竭君彰主,行之美也。当仁不让,吾何辞哉。”

  • 当仁不让-学生必备工具书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

    【解词】 当:面对着。仁:正义的事情。

    【解义】 原指面对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勇于承担。

    【例句】 她长大后,~地挑起了家庭重担。

    【近义】 义无反顾

  • 当仁不让-简明成语词典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

    当:面对。仁:合乎道义的事。指面对合乎道义的事就积极主动地去做,毫不退让。[近]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反]袖手旁观作壁上观[注意]当,不读dàng。

  • 当仁不让-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当仁不让dāngrén-bùràng

    【释义】:

    偏正 遇到应做的事,不推诿,主动去做。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高和《越轨诉讼》:“赵雅兰拦了一辆车,两人把东西搬到车上,赵雅兰坐后边,张警察当仁不让地坐到了司机旁边。”△褒义。用于描写积极主动做事。→义不容辞 自告奋勇 责无旁贷 义无反顾 毛遂自荐 善为我辞 推三阻四 萎缩不前

  • 当仁不让-汉英成语词典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not pass on to others what one is called upon to do

    对于应该做的事绝不推让,例事关大家的福利,当仁不让,你应当据理力争。

    Since this problem i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welfare of all,you are duty-bound to argue strongly in its defence.

  • 当仁不让 义不容辞-同义成语词典

    当仁不让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dāng rén bù ràng

    义不容辞 yì bù róng cí

    〔同〕都有相同的语素“不”,都含褒义,都表示“正义的事情不推托”的意思,都可作谓语、状语、宾语。

    〔异〕【当仁不让】以仁为任,无所谦让。今多指遇到应该做的事情,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偏重从情理上着眼,(对事)敢于承当。前半截为动宾结构,后半截为偏正结构,前后两截为紧缩复句关系。例:①记不清是谁提议道:“就请王咏沂先生把这一串意思写下来吧,他是国文教师,笔下来得。”王先生当仁不让,回来就起草了那篇宣言。(叶圣陶《一篇宣言》)②各派首领不乏明达,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其间大有其人在也。(孙中山《和平统一之通电》)③这样,在无形中,宋国的地位就在齐国之上了。宋襄公自然“当仁不让”,准备出场当霸主了。(羽白、子殷《长勺之战·泓水之战》)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拒绝。作定语时,多跟“义务”、“任务”、“职责”等词配合。其中的“容辞”是动宾结构,再和“不”构成偏正结构,然后和前边的“义”构成主谓关系。例:①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一定用我的党性来保证,对革命负责,对同志负责,对党负责,把我们的革命力量保住!(黎汝清《万山红遍》上卷第二章)②我这种义不容辞的慷慨态度,对熟悉我的疏懒性格的人来说,简直有些突如其来,一反常态了。(孙犁《方纪散文序》)③朝廷吃紧,局势危急,论理,我身为两江总督,应诏出兵原是义不容辞的。(凌力《星星草》上卷第八章)

  • 当仁不让-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

    当:面对着。仁:正义的事。形容遇到应该做的事情就积极主动去做,不谦让不推诿。《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 当仁不让-中华成语辞海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

    仁:仁义。原指面对合乎仁义的事决不退让。现也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争先去做,不退让。《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后也指对于应该做的事情,要积极主动承当,决不推辞。也作“当仁无逊”。逊:退让。

  • 当仁不让-成语辞海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àng

    当仁:指面对仁义之事。让:推诿,辞让。《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也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即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决不推诿、辞让。

  • 当仁不让-古今成语大词典

    当仁不让dāng rén bù ròng

    不推辞责任,实现自己应做的事情。《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宋·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汉书·曹褒传》:“夫人臣依义显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当仁不让,吾何辞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