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陽春白雪)是什么意思
阳春白雪-古書典故辭典
阳春白雪
古代楚国的歌曲名,是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音乐。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zhǐ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用以比喻深奥而不易为一般人所欣赏的文学艺术品。故又有“白雪难和”的说法。
阳春白雪-汉语成语大词典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春秋时楚国高雅歌曲名。后泛指高雅或艰深的文学艺术。《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hè)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属:跟着。和:一起唱。)《隋唐演义》第三十回:“韩俊娥唱罢,众人都称赞道:‘韩家姐姐,唱得这样精妙,真个是阳春白雪,叫我们如何开口?’”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二节:“鲲鹏图南,斥
笑之;阳春白雪,巴人嗤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中华成语大词典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中国古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高、难度大的乐曲。后泛指较高级的文学艺术。常与“下里巴人”相对举用。(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唐)薛用弱《集异集记·王涣之》:“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阳春白雪-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阳春白雪
【源出】: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解释】:
古代楚国一种艺术性很高,难度大的乐曲。有人在楚国郢都唱歌,起初唱“下里巴人”,随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唱阳春白雪时,都城中跟着唱的才几十人。
【用法】:
代称高雅的歌曲,也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艺作品。
【例句】:
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阳春白雪-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阳春白雪yángchūnbáixuě
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深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现在是“阳春白雪”和“~”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阳春白雪-新编成语词典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春秋战国时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用以泛指高雅的曲子。也比喻高深的非通俗文学作品。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李周翰注:“《阳春》、《白雪》,高曲名也。”〔例〕我们的文艺作品,既要有“下里巴人”,也需要“阳春白雪”。
〔近义〕曲高和寡 〔反义〕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中华词典宝库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释义】: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高级乐曲,后泛指高深而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品,
【成语出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例句】:
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那个阳春白雪调偏高,赋甄神醉邀,风流难遇五陵豪,怜奴禁放渔郎掉,杀浓烟锁碧桃。”
阳春白雪-中华成语大辞典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属于一种艺术性较高的音乐。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跟着)而和(一起唱)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唐·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后用以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艺作品。〔例〕文学作品,当然要普及,但也不能不注意提高,因此,在肯定“下里巴人”的同时,也不能完全否定“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学生必备工具书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解义】 原指战国时楚国的两首高雅乐曲名。后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艺作品
【出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例句】 严肃音乐是音乐中的~。
【反义】 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汉语新成语词典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春秋时代楚国高雅的歌曲,现在常用来比喻较为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常与通俗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下里巴人”对举。例:“在这次演奏会上演出的作品,大都是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简明成语词典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楚国的高雅歌曲。后泛指高雅的文学艺术。[也作]白雪阳春[近]曲高和寡[反]下里巴人[注意]常与“下里巴人”连用。
阳春白雪-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阳春白雪yángchūn-báixuě
【释义】:
并列 《阳春》、《白雪》,都是战国时楚地高雅艰深的曲调。后泛指高雅不凡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有时也形容才能出众。语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宋·辛弃疾《满庭芳·游豫章东湖再用韵》词:“阳春白雪,清唱古今稀。”杨链《龙膏记》9出:“当年子建应无逊,阳春白雪谁能并。”△多着重于不被多数人理解或接受。
下里巴人。也作“白雪阳春”。
阳春白雪-汉英成语词典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art and literature which appeal to highbrows only
春秋时代楚国一种高深的歌曲,用来比喻高妙的曲调或高深的文学、艺术作品,例阳春白雪虽然曲调高妙,却难免曲高和寡,无法受到普遍欢迎。
The Spring Snow melodies of the State of Chu,though melodious,were difficult for the ordinary folk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They only appealed to the highbrows.
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反义词应用词典
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 xiàlǐbārén
阳春白雪 yángchūnbáixuě
【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例句〕
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阳春白雪】比喻艺术性很高、难度较大的文艺作品。
〔例句〕
况且“传统风格”完全可以写出堪称“阳春白雪”的作品。
阳春白雪-汉语成语分类词典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古乐曲名。古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阳春白雪-中华成语辞海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战国时楚国的高雅歌曲名。《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李周翰注:“《阳春》、《白雪》,高曲名也。”后因用以泛指高雅的曲子。唐·薛用弱《集异记·王之涣》:“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也用其喻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
阳春白雪-成语辞海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自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即春秋时楚国高雅的歌曲。后泛指高深的、不为大众所接受的文艺作品。
阳春白雪-古今成语大词典
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
喻高雅的曲调。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李周翰注:“《阳春》《白雪》,高曲名也。”唐·薛用弱《集异记·王之涣》:“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者《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