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乞)是什么意思
乞儿乘车-古書典故辭典
乞儿乘车
嘲讽人官职提升得很快。《三国志·魏志·邓艾传》附《州泰传》裴松之注引《世语》:“宣王为泰会,使尚书钟繇调泰:‘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乞儿乘小车,一何驶乎?’”宣王:指司马懿。调:调弄,开玩笑。
乞丐之徒-古書典故辭典
乞丐之徒
指乞求荣宠的可耻之辈。《晋书·杨骏传》:“然犹身极宠光,任兼文武,存荷台衡之寄,没有从享之荣,可谓无德而禄,殃将及矣。逮乎贻厥,乃乞丐之徒,嗣恶稔之余基,纵奸邪之凶德。”逮:及。贻厥:指子孙,语出《书·五子之歌》。稔:成熟。恶稔犹言积恶。
乞巧-古書典故辭典
乞巧
旧时民间的一种风俗。传说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穿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绣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予瓜上,则以为符应。”
乞如愿-古書典故辭典
乞如愿
原指南北朝流行湖神婢女如愿的故事,后演变为在除夕或元旦祝贺一年如意的风俗。旧题唐朝冯贽《云仙杂记·如愿》:“有商人过清湖,见清湖君,君问所需,商曰:‘但乞如愿。’君许之,果得一婢。如愿即其名也。商有所求,悉能致之。后因正旦,如愿晚起,商人挞之,走入粪壤中不见。今人正旦,以细绳系绵人投粪扫中,云乞如愿。”宋代范成大《打灰堆词》:“除夜将阑晓星烂,粪扫堆头打如愿。”
乞身-古書典故辭典
乞身
封建时代把作官视为委身事君,因此把官员自请退职,称为“乞身”。亦称“乞骸骨”。《晏子春秋》:“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又称“赐骸骨”。《史记·项羽本纪》:“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史记,张仪列传》:“今闻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愿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齐必兴师而伐梁。”
乞灵-古書典故辭典
乞灵
求助于所谓神灵或某种权威。《左传·哀公二十四年》:“昔臧文仲以楚师伐齐,取穀。宣叔以晋师伐齐,取汶阳。寡君欲微福于周公,愿乞灵于臧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长卿:司马相如字。子渊:王褒字。
乞食饭牛-古書典故辭典
乞食饭牛
指春秋时百里奚与宁戚起自贫贱,终获成功的故事。百里奚想远离本国,而到秦缪公那里去做官,一路乞食以往,终于获得任用而执国政。宁戚以微贱贫穷之身,饲牛高歌,齐桓公闻之而感到惊异,因而也委以重任,使之执掌国政。《汉书·邹阳传》:“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乞浆得酒-古書典故辭典
乞浆得酒
浆:茶水。要点水解渴,却得到酒喝。比喻所得超过所求。宋代李石《续博物志》:“太岁在丑,乞浆得酒。”
向火乞儿-古書典故辭典
向火乞儿
烤火的乞丐,比喻趋炎附势的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张九龄见朝之文武僚属趋附杨国忠,争求富贵,惟九龄未尝及门,杨甚衔之,九龄常与识者议曰:‘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旦火烬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于沟壑中,祸不远矣。’”
摇尾乞怜-古書典故辭典
摇尾乞怜
摇动其尾以乞求别人垂怜,形容人的卑屈求媚之态。唐代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俛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俛:同“俯”。帖:同“贴”。
告哀乞怜-汉语成语大词典
告哀乞怜gào āi qǐ lián
见【乞哀告怜】(783页)。
乞哀告怜-汉语成语大词典
乞哀告怜qǐ āi gào lián
告:请求。 乞求别人哀怜和帮助。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 也作【告哀乞怜】。《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一章:“杜(锡珪)又派人分头疏通,告哀乞怜地请求他们勿再辞勋,以保全内阁的体面。”
乞儿暴富-汉语成语大词典
乞儿暴富qǐ ér bào fù
见【穷儿乍富】(831页)。
乞骸骨-汉语成语大词典
乞骸骨qǐ hái gǔ
封建时代官员因年老自请退休。《汉书·两龚传》:“哀帝遣使者即楚拜(龚)舍为太山太守……既至数月,上书乞骸骨。”《晋书·庾亮传》:“亮明日又泥首谢罪,乞骸骨。”(泥首:顿首至地。)《宋书·王弘传》:“其后弘寝疾,弘表屡乞骸骨。上辄优诏不许。” 也作【请骸骨】。《史记·陈丞相世家》:“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
乞浆得酒-汉语成语大词典
乞浆得酒qǐ jiāng dé jiǔ
浆:古代一种带酸味的饮料,用来代酒。 讨点水浆解渴,却得到一碗酒喝。比喻所得过于所求。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一:“太岁在酉,乞浆得酒。”
束緼乞火-汉语成语大词典
束緼乞火shù yùn qǐ huǒ
束缊:搓乱麻为引火绳。乞火:向邻家讨火。 比喻为人排难解纷,也比喻求人援助。《汉书·蒯通传》:“通曰:‘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汝)安行,我今令而(尔)家追汝矣。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缊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臣请乞火于曹相国。’”(曹相国:齐悼惠王时相国曹参。)宋·方岳《三虎行》:“打门声急谁氏子,束缊乞火霜风寒。”
向火乞儿-汉语成语大词典
向火乞儿xiàng huǒ qǐ ér
乞儿:乞丐。 烤火的叫化子。比喻趋附权势的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张九龄见朝士趋附杨国忠,语人曰:‘此曹皆向火乞儿,一旦火烬灰冷,当冻裂肌肤矣。’”
摇尾乞怜-汉语成语大词典
摇尾乞怜yáo wěi qǐ lián
怜:怜悯,怜爱。 狗摇着尾巴乞讨主人的欢喜和怜爱。比喻人卑躬屈膝地向别人谄媚讨好或乞求怜悯。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元·吴澂《送何太虚北游序》:“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塞上行·行纪·忆西蒙·十一》:“然而另外有人,则于惊惶恐惧之后,感到个人当前与今后的危险,于是胁肩谄笑,摆尾乞怜于矮朋友之前。”
吹篪乞食-中华成语大词典
吹篪乞食chuī chí qǐ shí
篪:古代的一种管乐,像笛子,有八孔。乞:乞讨。吹着篪管乞讨吃食。指在街头要饭吃。(汉)司马迁《史记·范雎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也作“吹箫乞食”。
乞裒告怜-中华成语大词典
乞裒告怜qǐ āi gào lián
乞:乞讨、乞求。哀:怜悯。告:请求。指乞求别人的怜悯。(现代)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
摇尾乞怜-中华成语大词典
摇尾乞怜yáo wěi qǐ lián
摇尾:像狗一样摇着尾巴。乞怜:求别人怜悯自己。形容人的卑躬屈膝,奉承讨好,以求人可怜可怜自己的丑态。(唐)韩愈《昌黎集·卷十八·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乞怜者,非我之志也。”(元)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五:“稍遇贬仰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
向火乞儿-中华成语大词典
向火乞儿xiàng huǒ qǐ ér
火:炎热、烫人,借指权势。乞儿:乞丐、要(讨)饭的。围着火的乞丐。比喻趋炎附势的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载:张九龄见朝之文武僚属趋附杨国忠,争求富贵,惟九龄未尝及门,杨甚衔之。九龄常与识者,议论说:“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旦火烬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于沟壑。祸还远矣。”
乞浆得酒-中华成语大词典
乞浆得酒qǐ jiāng dé jiǔ
乞:乞求。浆:浆水、面汤之类。乞讨点浆水之类,却得到了酒。比喻很幸运,所得超过所求。《唐人小说·张文成〈游仙窟〉》:“乞浆得酒,旧来神口,打兔得麞,非意所望。”
蓝桥乞浆-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蓝桥乞浆
【源出】:
《太平广记》卷五十
【解释】:
秀才裴航在汉水与樊夫人同船。临别,樊夫人给他一首诗说:“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京。”裴航上京路过蓝桥,感到口渴,向路旁一家要水喝。老妈叫声:“云英拿水来!”一个十分美貌的少女捧出水。裴航惊呆了,向老妈要求娶那少女。老妈只问他要一副玉杵臼作聘礼。裴航千方百计弄来玉臼,老妈用玉杵臼春药,药成,老妈、云英、裴航服了,都成了仙。
【用法】:
指神仙的恋爱婚姻。
【例句】:
现在不少年轻男女一见钟情,并获得美满的结合,其幸福甜蜜并不亚于神仙的蓝桥乞浆了。
向火乞儿-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向火乞儿
【源出】: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解释】:
向火,烤火;乞儿,乞丐。张九龄见朝官们趋附杨国忠。他对人说,这帮人都是向火乞儿,一旦火烬灰冷,当冻裂肌肤。
【用法】:
比喻趋炎附势。
【例句】:
他现在正得势,就象一盆旺旺的火,某些人就象向火乞儿,都赶了上去。
摇尾乞怜-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摇尾乞怜
【源出】: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解释】:
乞,乞求;怜,怜爱。象狗一样摇动尾巴。乞求主人怜爱。原文:“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用法】:
形容卑劣者的丑态。
【例句】:
他象一只哈叭狗,在主人面前摇尾乞怜,只为了几根骨头。
乞灵药石-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乞灵药石
【源出】:
《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注疏
【解释】:
乞灵,求助于神灵或某种权威;药石,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只好求助于医药。原文:“寡君欲徼福于周公,愿乞灵于臧氏。”“孟孙之恶我,药石也。”后四字成典。
【用法】:
指求医治病。
【例句】:
我素来不进医院,如今也不得不乞灵药石了。
乞巧-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乞巧
【源出】: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解释】:
旧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庭中陈列瓜果祭祀,穿针乞巧。如有喜蛛落在瓜果上,就是织女给以智巧了。
【用法】:
指七月七日。
【例句】:
牛郎织女乞巧相会,成为千古美谈。
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乞qǐ
向人讨——赐(~食)
乞求-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乞求qǐqiú
请求给予——恩赐、赐给(迷信的人,总是乞求鬼神~他们幸福。)
乞降-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乞降qǐxiáng
请求对方接受投降——受降(辽沈战役时,长春守敌乞降,我们派出~代表,同他们进行了谈判。)
求乞-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求乞qiúqǐ
请求人家救济;讨饭——施舍(人穷志不穷,决不向别人求乞,也不需要别人~。)
乞浆得酒-新编成语词典
乞浆得酒qǐ jiāng dé jiǔ
乞:求。浆:一般饮料。讨点水浆解渴,却得到酒喝。比喻得到的比所要求的还多。宋·李石《续博物志》:“太岁在酉,乞浆得酒。”〔例〕本想通过试验获得一点样品,没想到竟获得那么多的宝贵数据,真是乞浆得酒,大家欢呼雀跃。
〔近义〕亡羊得牛 塞翁失马 〔反义〕得不偿失
摇尾乞怜-新编成语词典
摇尾乞怜yáo wěi qǐ lián
乞:乞求。怜:怜悯,爱怜。像狗一样摇着尾巴,乞求主人的怜爱。形容谄媚、讨好别人,以求得别人垂怜的丑态。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例〕他宁愿挨饿受冻,也不愿向那可恨的财主摇尾乞怜,求一点施舍。
〔近义〕俯首帖耳 低三下四
摇尾乞怜-中华词典宝库
摇尾乞怜yáo wěi qǐ lián
【释义】:
乞怜:显出可怜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像狗那样摇着尾巴,乞求主人爱怜。比喻用谄媚的姿态讨别人的欢心。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穽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例句】:
①《水浒传》:“你等造下弥天大罪……今日却来摇尾乞怜,希图逃脱刀斧。”②明·王盌《春芜记·构衅》:“这丫头怎么骂我摇尾乞怜,终不成我是狗?!”
吹箫乞食-中华成语大辞典
吹箫乞食chuī xiāo qǐ shí
乞:向人讨要。吹箫讨饭吃。原指春秋时伍子胥因父、兄遇害,出走逃出昭关后,无以糊口,在吴市吹箫乞食。后用指英雄被困而沿街乞讨。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裴骃集解引徐广曰:“篪,一作箫。”清·洪昇《长生殿》第三十八出:“那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倒做了伍子胥吹箫也那乞丐。”
乞哀告怜-中华成语大辞典
乞哀告怜qǐ āi gào lián
乞:乞讨。哀:怜悯。告:请求。请求别人怜悯和帮助。〔例〕他没有亲人,又能向谁乞哀告怜呢?这一切不幸和痛苦,只能由他自己默默地忍受着。
乞宠求荣-中华成语大辞典
乞宠求荣qǐ chǒng qiú róng
乞:乞讨。宠:宠爱。荣:显贵。乞求得到另眼看待,从而获得荣华富贵。〔例〕这个铁杆汉奸,出卖祖国,出卖灵魂,向侵略者乞宠求荣,真是无耻已极。
乞儿马医-中华成语大辞典
乞儿马医qǐ ér mǎ yī
乞儿:乞丐。马医:兽医中专治马病的人。旧泛指地位卑贱的人。《列子·黄帝》:“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章炳麟《驳神我宪政说》:“既与乞儿马医同贱,为民请命,是其故常。”
乞浆得酒-中华成语大辞典
乞浆得酒qǐ jiāng dé jiǔ
乞:求讨。浆:一般饮料。乞讨点浆喝,却得到了一碗酒。比喻得到的超过了所要求的。宋·曾慥《类说·三五》引《意林》:“袁惟正书曰:‘岁在申酉,乞浆得酒。’”宋·李石《续博物志》:“太岁在酉,乞浆得酒。”〔例〕我们向领导提出要求增加一些研究经费,领导不仅照批,而且还为我们调拨了一批精密的试验仪器,这可是乞浆得酒,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期望。
死乞白赖-中华成语大辞典
死乞白赖sǐ qī bái lài
没完没了地纠缠。意指硬要强求。〔例〕他死乞白赖地硬把别人的东西拿走了。
向火乞儿-中华成语大辞典
向火乞儿xiàng huǒ qǐ ér
向火:脸冲着火烤火。乞儿:乞丐,叫化子。比喻趋炎附势,巴结权贵的人。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张九龄见朝士趋附杨国忠,语人曰:‘此曹皆向火乞儿,一旦火烬灰冷,当冷裂肌肤矣。’”
摇尾乞怜-中华成语大辞典
摇尾乞怜yáo wěi qǐ lián
乞:乞求。怜:爱怜。象狗那样摇着尾巴,乞求主人爱怜。形容卑躬屈节、谄媚讨好的丑态。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例〕他的这般自白,活画出一个向敌人屈膝求饶、摇尾乞怜的叛徒嘴脸。
摇尾乞食-中华成语大辞典
摇尾乞食yáo wěi qǐ shí
乞:乞求。食:吃的。摇着尾巴要一点吃的。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猛虎在深山,为百兽震恐,及其在阱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后用以形容逢迎拍马讨一点好处。
摇尾乞怜-学生必备工具书
摇尾乞怜yáo wěi qǐ lián
【解词】 乞:乞求。怜:爱怜。
【解义】 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贬〉
【例句】 要做自强不息的人,怎能低三下四,向人~?
死乞白赖-汉语新成语词典
死乞白赖sǐ qǐ bái lài
北方口语,纠缠不休。浩然《浮云》:“你呢,还狗皮膏药贴上了,死乞白赖地拉住人家的衣裳不松手。”
乞哀告怜-简明成语词典
乞哀告怜qǐ āi gào lián
乞:乞求。哀:怜悯。告:请求。乞求别人的同情怜悯。[近]摇尾乞怜[反]自力更生
死乞白赖-简明成语词典
死乞白赖sǐ qǐ bái lài
没完没了地死死纠缠。[近]死皮赖脸
摇尾乞怜-简明成语词典
摇尾乞怜yáo wěi qǐ lián
乞:乞求。怜:爱。狗摇着尾巴,以讨主人的欢喜。比喻卑躬屈膝地谄媚讨好。[也作]乞怜摇尾[近]卑躬屈膝乞哀告怜[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告哀乞怜-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告哀乞怜gàoāi-qǐlián
【释义】:
见“乞哀告怜”。
乞哀告怜-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乞哀告怜qǐāi-gàolián
【释义】:
其他 乞求人家怜悯、帮助自己。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多用于表示生活窘迫方面。也作“告哀乞怜”。
乞哀昏暮-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乞哀昏暮qǐāi-hūnmù
【释义】:
述补 晚上向人诉苦。〔例〕她乞哀昏暮,很令人讨厌。△贬义。描写小人行状。
乞儿马医-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乞儿马医qǐér-mǎyī
【释义】:
并列 乞丐和专治马病的兽医。比喻身份低微、地位卑贱的人。《列子·黄帝》:“自此以后,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贬义。多用于表示社会下层民众方面。
乞丐之徒-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乞丐之徒qǐgàizhītú
【释义】:
偏正 如乞丐求食般乞求宠幸的小人。《晋书·贾充传论》:“逮乎贻厥,乃乞丐之徒。”△贬义。多用于表示谄媚取宠方面。
乞骸骨-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乞骸骨qǐháigǔ
【释义】:
述宾 旧时官员自请退休。语出《晏子春秋·重而异者》:“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汉书·两龚传》:“哀帝遣使者即楚拜(龚)舍为太守。既至数月,上书乞骸骨。”△多用于表示退休告老方面。也作“请骸骨”。
乞浆得酒-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乞浆得酒qǐjiāng-déjiǔ
【释义】:
连动 讨水浆解渴却得到酒。语出晋·袁淮《正书》:“太岁在酉,乞浆得酒;太岁在巳,贩妻鬻子。”宋·陆游《对食作》:“乞浆得酒岂嫌薄,卖马僦船常觉宽。”△用于描写所得过于所求。
借贷无门。也作“求浆得酒”。
乞灵药石-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乞灵药石qǐlíngyàoshí
【释义】:
述宾 求效验于汤药、针石。语本《周易·无妄》:“无妄之病,勿药有喜。”反其意而用。〔例〕他女儿病得很重,到处乞灵药石。△多表示医药方面。
乞食饭牛-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乞食饭牛qǐshí-fànniú
【释义】:
并列 沿路乞讨食物,在牛车下吃饭。比喻人在潦倒时虽身份低微,但可当大任。语本《汉书·邹阳传》:“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桓公任之以国。”〔例〕他乞食饭牛,但仍心怀大志。△褒义。多用于表示任人惟贤方面。
乞诸东郭-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乞诸东郭qǐzhū-dōngguō
【释义】:
述补 向东城外公墓中祭祖者乞食。语本《孟子·离娄》:“及至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例〕老王乞诸东郭,仍矢志不移。△贬义。多用于表示乞讨方面。
束缊乞火-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束缊乞火shùyùn-qǐhuǒ
【释义】:
见“束缊请火”。《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缊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适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