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 > 金丹

金丹(金丹)是什么意思

  • 九转金丹-古書典故辭典

    九转金丹

    道家认为,用矿石药物烧炼成丹,吃后可以成仙,称为金丹。转:循环变化的意思。九转:即反复多次地烧炼,如把丹砂烧成水银,再将水银又炼成丹砂。烧炼时间愈久,则转数愈多,效能愈高。晋代葛洪《抱朴子·金丹》:“八转之金丹,服之十日得仙;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后用来比喻文章写得非常精练。

  • 九转金丹-中华成语大词典

    九转金丹jiǔ zhuǎn jīn dān

    九转:指反复烧炼。据(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载:道家烧炼丹药,经反复烧炼,时间越长,药力越足。比喻对文章的提炼加工,功夫越深文章越精。(唐)吕温《月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

  • 九转金丹-实用分类典故辞典

    九转金丹

    【源出】:

    晋·葛洪《抱朴子·金丹》

    【解释】:

    九转,反复多次烧炼。道家丹鼎派用矿物反复多次烧炼成的丹药,说是吃了可以成仙,其实是骗术。亦作“九转功成”。

    【用法】:

    指道家炼的仙药。

    【例句】:

    见太上老君,把他九转还魂丹求得一粒来,管取救活他也。(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九回)

  • 金丹-诸子百家大辞典

    金丹

    《抱朴子·内篇》篇名。叙丹书及金丹烧炼之法。文中称,神人授左慈《太清丹经》及《九鼎丹经》,左慈传葛仙公,辗转传至葛洪。介绍九丹之名及其功效,九丹分别是丹华、神符、神丹、还丹、饵丹、铄丹、柔丹、伏丹、寒丹。又叙述太清之丹的神异效应,一转之丹,服之三年成仙;至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即可成仙。详列金丹烧炼之法,甚为具体。篇首指责世俗方士多夸诞自誉以欺人,《道机经书》是曹魏军督王图所撰,并不是古传仙经,其书误人最甚。此篇是传授丹法,颇为虚妄。

  • 金丹-诸子百家大辞典

    金丹

    介绍炼丹术的论文。载于《全唐文》卷926。吴筠撰。专论金丹大药。开头指出,对于金丹大药,看文不如口诀,口诀不如眼见,眼见不如手传。在介绍金丹大药时,用口诀加以叙述:“金土配乾坤,龙虎生骨髓。魂魄为夫妇,龟蛇二女子。午神本四位,三炁还守二。法象得成龙,姹女因留止。为得铅中金,兼得石中水。”此实为道士炼丹诗。

  • 金丹换骨-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金丹换骨jīndān-huàngǔ

    【释义】:

    主谓 使用仙丹,能让人脱胎换骨。比喻人的创作灵感已到了极深的境界。宋·陆游《夜吟》:“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褒义。常用于写人的创作悟性已达到极深意境。

  • 九转金丹-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

    九转金丹jiǔzhuǎn-jīndān

    【释义】:

    偏正 多次反复烧炼的仙丹妙药。比喻对文章反复推敲加工。宋·陆游《次韵师伯浑见寄》:“万钉宝带知何用,九转金丹幸有闻。”△多用于文艺创作细致认真。→千锤百炼 一锤定音。也作“九转还丹”。

  • 金丹换骨-中华成语辞海

    金丹换骨jīn dān huàn gǔ

    比喻文人创作进入了造诣极深的顿悟之境。宋·陆游《夜吟》诗:“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钱仲联校注:“金丹换骨云者,盖以喻学诗工夫由渐修而入顿悟之境界。”

  • 九转金丹-中华成语辞海

    九转金丹jiǔ zhuàn jīn dān

    转:循环变化之意。道家烧炼丹药,以九转为贵,即反复经过烧炼,如把丹砂烧成水银,将水银又炼成丹砂。烧炼时间越久,转数越多,效能越高。见晋·葛洪《抱朴子·金丹》。比喻文章等经过反复锤炼加工而达到很高的境界。唐·吕温《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诗:“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

  • 九转金丹-成语辞海

    九转金丹jiǔ zhuǎn jīn dān

    九转:反复多次烧炼。比喻写文章所下的功夫。

  • 金丹换骨-古今成语大词典

    金丹换骨jīn dān huàn gǔ

    喻诗人造诣之深,入于意境。宋·陆游《夜吟》:“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钱仲联校注:“金丹换骨云者,盖以喻学诗工夫由渐修而入顿悟之境界。”

  • 煮海金丹-古今成语大词典

    煮海金丹zhǔ hǎi jīn dān

    一种宝石,其色红黄。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珠玉》:“宝石有玫瑰,如珠之有玑也……星汉砂以上,犹有煮海金丹,此等皆西番产。”《牡丹亭·谒遇》:“这是星汉神砂,这是煮海金丹和铁树也。”

  • 金丹道起义-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金丹道起义

    清朝光绪年间热河省的农民起义。1891年4月,天主教会在热河建昌(今辽宁凌源)向各铺供粮,在理教首领徐荣代表本教和百姓到教堂说理,竟被教士枪杀,并对当地人民进行武装蹂躏。被迫害的农民、矿工积极参加金丹道和在理教,共同反抗天主教的压迫。11月金丹道首领李国珍、杨悦春和在理教首领郭万谆(一说万昌)等率众起义,并攻克朝阳(今属辽宁)。周围诸县人民纷纷响应,积极参加。义军捣毁教堂武装,惩办作恶教士。在它们影响下,奉天(今沈阳市)、锦州和直隶开平(今河北独石口)诸地人民也掀起驱逐教士活动。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大为惊慌,急调直、热、奉军队进行镇压,起义军进行了英勇抵抗,坚持两个多月,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