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削(筆削)是什么意思
笔削-古書典故辭典
笔削
古代用竹简记载文字,有所改动就用刀削刮,故后称删改为“笔削”。《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畜笔削之刑,怀轻重之意。”张铣注:“笔削,谓迁易其文不定也。”唐代韩愈《读荀》:“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
笔削褒贬-中华成语大辞典
笔削褒贬bǐ xiāo bāo biǎn
笔削:古时文字写在竹简上,删改时要用刀刮掉竹上的字,然后再写上修改好的文字。后指修改文章。褒:表扬。贬:贬抑。删改记载,加上表扬或贬抑的话。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笔削褒贬-中华成语辞海
笔削褒贬bǐ xiāo bāo biǎn
笔削:古时无纸,文字写在竹简或木札上,遇有讹误需删改时,要用刀刮掉上面的字,再用笔改正,后指删改文章;褒:赞扬;贬:贬抑。删改原来的记载,加以赞扬或贬抑的话。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