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诵读。
习 [ xí ] 1.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 如 练习。学习。实习。 2. 学。 如 习文。习武。 3. 对某事熟悉。 如 习见。习闻。习以为常。 4.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 如 习惯。积习。陈规陋习。 5. 相因。 如 世代相习。习习相因。 6. 姓。
诵 [ sòng ] 1.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 如 诵读。背诵。诵诗。 2. 称述,述说。 如 “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3. 诗歌。 如 作诵(作诗)。 4. 怨谤。
学习诵读。 《汉书·张良传》:“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
引良 异之,常习诵。”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又詔中官近臣於 东观 受读经传,以教授宫人,左右习诵,朝夕济济。”
刘师培 《<骈文读本>序》:“经籍之名,臬丝製锡,故必偶类齐音,以资习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