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蠩兰


拼音
chán zhū lán
注音
ㄔㄢˊ ㄓㄨ ㄌㄢˊ
繁体
蟾蠩蘭

蟾蠩兰chán zhū lán

  1. 豕首草的别名。可入药。

分解意思

  • 拼音 chán 部首 虫 总笔画 19

    蟾 [ chán ] 1. 〔~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酥”(色白,可入药)。“~宫”(月亮)。“~桂”。“~轮”(圆月)。“~辉”、“~光”、“~魄”(均指月光)。“~宫折桂”(旧喻科举考试登科)。

  • 拼音 zhū 部首 虫 总笔画 21

    蠩 [ zhū ] 1. 〔蜛蠩〕見“蜛”。 蠩 [ chú ] 1. 〔蟾蠩〕也作“蟾蜍”。癩蛤蟆的別名。《集韻•魚韻》:“蜍,蟾蜍。蟲名。或从諸。”

  • 拼音 lán 部首 八 总笔画 5

    兰 [ lán ] 1. 指“兰草”和“兰花”。 如 兰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兰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兰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2. 古书上指“木兰”。 3.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 4. 古同“斓”,斑斓。 5. 姓。

引证文献

  1. 豕首草的别名。可入药。

    《周礼·地官·掌染草》“以春秋敛染草之物” 唐•贾公彦 疏:“豕首,一名蟾蠩兰,今 江 东呼豨首,可以煼蚕蛹。”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天名精》﹝释名﹞引 苏恭 曰:“天名精,即活鹿草也。 《别録》:一名天蔓菁,南人名为地菘,叶与蔓菁、菘菜相类,故有此名。其味甘辛,故有薑称……香气似兰,故又名蟾蜍兰。”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蟾蠩兰

蟾蠩兰,是汉语词汇,出自《周礼·地官·掌染草》。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