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


拼音
yǐ yì dài láo
注音
ㄧˇ ㄧˋ ㄉㄞˋ ㄌㄠˊ
词性
成语
繁体
以逸待勞
近义词
以逸击劳 按兵不动 一张一弛 用逸待劳 养精蓄锐 逸以待劳
反义词
疲于奔命

以逸待劳yǐ yì dài láo

  1. 指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时再出击。

    英wait at one's ease for the fatigued enemy;

分解意思

  • 拼音 yǐ 部首 人 总笔画 4

    以 [ yǐ ] 1. 用,拿,把,将。 如 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2. 依然,顺,按照。 如 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3. 因为。 如 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 在,于(指时日)。 如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于。 如 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 如 梦寐以求。 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 如 以前。以内。 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 如 可以。得以。 9. 古同“已”,已经。 10. 太,甚。 如 不以急乎? 11. 及,连及。 如 富以其邻。

  • 拼音 yì 部首 辵 总笔画 11

    逸 [ yì ] 1. 跑,逃跑,逃~。奔~。 2. 散失。 如 逸散。逸史。逸事。逸闻。 3. 安闲,安乐。 如 安逸。逸乐(安乐)。以逸待劳。闲情逸致。 4. 超过一般。 如 超逸。逸兴(xìng )(超逸豪放的兴致)。逸趣。逸致。逸品(超脱绝俗的艺术品)。逸珠(特异的珍珠,喻人的品德)。 5. 隐遁。 如 逸士(隐居之士)。逸民(a.旧时称遁世隐居不做官的人;b.亡国后不在新朝代做官的人,亦作“佚民”)。 6. 放任,不受拘束。 如 逸荡。飘逸。骄奢淫逸。

  • 拼音 dài,dāi 部首 彳 总笔画 9

    待 [ dài ] 1. 等,等候。 如 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 如 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 如 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待 [ dāi ] 1. 停留,逗留,迟延。 如 你待一会儿再走。

  • 拼音 láo 部首 力 总笔画 7

    劳 [ láo ] 1.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 如 劳动。劳力。劳逸。功劳(功业,成绩)。按劳分配。 2. 辛苦,辛勤。 如 劳苦。劳顿(劳累困顿)。劳瘁(劳累病苦)。劳碌(事情多而辛苦)。劳心。疲劳。烦劳。任劳任怨。 3. 劳动者的简称。 如 劳工(旧时指工人)。劳资。 4. 用力。 如 劳苦功高。勤劳。徒劳无功。 5.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 如 慰劳。劳军(慰劳军队)。 6. 姓。

引证文献

  1. 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原作“以佚待劳”。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飢,此治力者也。”
    唐•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若未可入,则深壁高垒,以逸待劳。”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斯取胜。”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国语辞典

以逸待劳yǐ yì dài láo

  1. 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方疲倦、实力削弱时,再予以痛击。也作「以佚待劳」。

    《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
    《三国演义·第五〇回》:「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

网络解释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