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茆苫”。
谓用茅草覆盖。亦指茅舍、草屋。
古礼居丧者的草垫。
茅 [ máo ] 1.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 如 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苫 [ shān ] 1. 草帘子,草垫子。 如 草苫子。 苫 [ shàn ] 1. 用席、布等遮盖。 如 车上苫块塑料布。
亦作“茆苫”。
谓用茅草覆盖。亦指茅舍、草屋。
引唐•元稹 《茅舍》诗:“茅苫竹梁栋,茅疏竹仍罅。”
宋•苏轼 《吴中田妇叹》:“茆苫一月壠上宿,天晴穫稻随车归。”
清•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三九:“‘灵能回朴’。村坞间茅苫土壁,塑一 关壮繆,衮冕执圭,席地而坐,望其灵之如响,为嗤笑而已!”
古礼居丧者的草垫。
引宋•梅尧臣 《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之二:“九原开附穴,故土覆新丘。岁晏寒松下,茅苫孝子留。”
用茅草编织成的蓬盖。
引宋·苏轼〈吴中田妇叹〉诗:「茅苫一月胧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茅苫亦指茅舍、草屋。含义是用茅草覆盖,古礼居丧者的草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