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吞消灭。
英conquer and annex;
吞 [ tūn ] 1.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 如 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 2. 兼并,侵占。 如 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灭 [ miè ] 1. 火熄。 如 熄灭。 2. 完,尽,使不存在 。 如 灭口。灭亡。不可磨灭。灭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犯罪,株连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都被一起杀掉)。 3. 淹没。 如 灭顶之灾。
并吞消灭。
引《汉书·王莽传中》:“莽 志方盛,以为四夷不足吞灭。”
晋•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强 秦 兼并,吞灭四隅。”
宋•苏辙 《七代论》:“其兵不足以相吞灭。”
《明史·外国传四·琉球》:“当是时, 日本 方强,有吞灭之意。”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 日本 ﹞无限止地吞灭全 中国 是不可能的。”
犹包容。
引宋•苏轼 《又次前韵赠贾耘老》:“具区 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喻淹没。
引郭沫若 《金刚坡下》:“她低下头去,吻着她自己的婴儿,就以那样的姿势,被夜境吞灭了去。”
沙汀 《航线》:“波涛汹涌着,血和火汹涌着,好象就要吞灭掉这一切的不平。”
并吞且灭亡。
引《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莽志方盛,以为四夷不足吞灭。」
《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强秦兼并,吞灭四隅。」
【词目】吞灭
1. 并吞消灭。
《汉书·王莽传中》:“莽志方盛,以为四夷不足吞灭。”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强秦兼并,吞灭四隅。” 宋 苏辙《七代论》:“其兵不足以相吞灭。”《明史·外国传四·琉球》:“当是时,日本方强,有吞灭之意。”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后来蒙古兴起,金邦渐衰,蒙古与南宋联兵,将他吞灭,还有未曾死亡的遗族,逃奔东北,伏处海滨,经过了二百多年,又产出一个大人物来;这个人物,说是天女所生,真正奇事!”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日本﹞无限止地吞灭全中国是不可能的。”
2. 犹包容。
宋 苏轼 《又次前韵赠贾耘老》:“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3. 喻淹没。
郭沫若 《金刚坡下》:“她低下头去,吻着她自己的婴儿,就以那样的姿势,被夜境吞灭了去。” 沙汀 《航线》:“波涛汹涌着,血和火汹涌着,好象就要吞灭掉这一切的不平。”
吞灭(罗姆语:Porajmos[瀂吀脂洂吀猂崀)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克罗地亚独立国、匈牙利王国试图消灭欧洲罗姆人的一场行动。在希特勒的统治之下,罗姆人与犹太人一样受到敌视和迫害,并因此在纳粹占领区濒于灭亡。由于东欧的罗姆人社群不像犹太人一样有一定的组织,因此“吞灭”并未得到充分记录。二战中,罗姆人的死亡人数约在22万到15万之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