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娑


拼音
suō suō
注音
ㄙㄨㄛ ㄙㄨㄛ

娑娑suō suō

  1. 飘动、轻扬貌。

  2. 从容自得貌。

分解意思

  • 拼音 suō 部首 女 总笔画 10

    娑 [ suō ] 1. 〔婆~〕见“婆”。(pó )。 2. 〔~~〕轻扬、松散的样子,如“修初服之~~兮,长余佩之参参

引证文献

  1. 飘动、轻扬貌。

    《后汉书·张衡传》:“脩初服之娑娑兮,长余珮之参参。”
    北周 王褒 《高句丽》诗:“倾杯覆盌漼漼,垂手奋袖娑娑。”
    《梁书·文学传下·刘杳》:“杳 尝於 约 坐语及宗庙牺樽, 约 云:‘ 郑玄 答 张逸,谓为画凤皇尾娑娑然,今无復此器,则不依古。’”

  2. 从容自得貌。

    引清•龚自珍 《书金伶》:“时则必有一人,敝衣冠,面目不可喜,而清丑如图画者,视之如古铜古玉,娑娑然权奇杂厕於其间以为常。”

国语辞典

娑娑suō suō

  1. 松散、飞扬的样子。

    《文选·张衡·思玄赋》:「修初服之娑娑兮,长余佩之参参。」

网络解释

娑娑

娑娑,汉语词汇,释义为飘动、轻扬貌。从容自得貌。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