壝墙


拼音
wéi qiáng
注音
ㄨㄟˊ ㄑㄧㄤˊ
繁体
壝牆

壝墙wěi qiáng

  1. 坛、墠之外的矮土围墙。

分解意思

  • 拼音 wéi 部首 土 总笔画 18

    壝 [ wéi ] 1. 古代祭坛四周的矮墙。 如 “掌设王之社壝。”

  • 拼音 qiáng 部首 土 总笔画 14

    墙 [ qiáng ] 1.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 如 砖墙。土墙。院墙。城墙。墙垣。墙头。墙头草。铜墙铁壁。 2. 门屏。 如 萧墙(喻内部,如“祸起墙墙”)。 3.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

引证文献

  1. 坛、墠之外的矮土围墙。

    引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三更驾诣郊坛行礼。有三重壝墙。”
    《金史·礼志一》:“圆坛三成,成十二陛,各按辰位。壝墙三匝,四面各三门。”
    《明史·礼志一》:“坛至内壝墙,四面各九丈八尺五寸。”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壝墙

壝墙,汉语词汇。

拼音:wěi qiáng

释义:坛、墠之外的矮土围墙。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