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收取关税之所。因以钞纳税,故名。
钞 [ chāo ] 1. 同“抄”。 2. 纸币。 如 钞票。现钞。兑换外钞。
关 [ guān ] 1. 闭,合拢。 如 关门。关闭。关张。关停并转(zhǎn)。 2. 拘禁。 如 关押。关禁。 3.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 如 关口。关隘。关卡(qiǎ)。关塞(sài)。关津。嘉峪关。 4.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 如 海关。关税。 5.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 如 关节。难关。年关。 6. 牵连,联属。 如 关连。关联。关心。关涉。关乎。关注。关于。有关。 7.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 如 关饷。 8. 姓。
明•清 两代收取关税之所。因以钞纳税,故名。
引《明史·食货志五》:“计所载料多寡,路近远纳钞,钞关之设自此始。”
清•顾公燮 《丹午笔记·钞关》:“元•末钱多银少,议行纸钞。 明太祖 设立天下各关隘,命以钞纳税,渐次收尽,故名钞关。”
吴晗 《灯下集·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些问题》:“为了保持钞法流通,沿 长江、运河 及各布政司所在地,建立了三十三个钞关。”
古代按载货的数量和路途远近,令舟船缴纳货税的地方。
引《金瓶梅·第八一回》:「你到家,好歹讨老爹一封书来,下与钞关钱老爹,少纳税银,先放船行。」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不日来到扬州,在钞关住了一日,要换江船回南京。」
钞关是明代征收内地关税的税关之一。宣德四年 (1429年),因商贩拒用正在贬值的大明宝钞,政府准许商人在商运中心地点用大明宝钞交纳商货税款,以疏通大明宝钞,并趁机增税。在这些地点设立征收商货税款的税关,因此得“钞关”之名。成化(1465—1487) 以后,钞关折收银两。设立钞关的处所有: 崇文门、河西务、北新、正阳、临清、济宁、徐州、淮安、扬州、上新河、浒墅、九江、金沙洲、漷县。各关屡有兴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