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语


拼音
pái yǔ
注音
ㄆㄞˊ ㄩˇ
繁体
俳語

俳语pái yǔ

  1. 戏笑嘲谑的言辞。

  2. 讲究对偶的骈体文字。

分解意思

  • 拼音 pái 部首 人 总笔画 10

    俳 [ pái ] 1. 古代指杂戏、滑稽戏。 如 优俳。 2. 演杂戏的艺人。 如 俳优。俳倡。 3. 诙谐,玩笑,滑稽,幽默。 如 俳文。俳谐。

  • 拼音 yǔ,yù 部首 讠 总笔画 9

    语 [ yǔ ] 1. 话。 如 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 如 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 如 手语。旗语。 4. 说。 如 细语。低语。 语 [ yù ] 1. 告诉。 如 不以语人。

引证文献

  1. 戏笑嘲谑的言辞。

    《新唐书·李实传》:“优人 成辅端 为俳语讽帝。”
    明•沉德符 《野获编·祝唐二赋》:“祝(祝允明 )先有《烟花洞天赋》……其后又有《风流遁赋》,则皆俳语也。”
    清•赵翼 《戏为俳体遣闲》诗:“閒遣无聊作俳语,丽譙更鼓已三挝。”

  2. 讲究对偶的骈体文字。

    引宋•苏辙 《滕王阁》诗:“豪风相凌荡,俳语终仓猝。”
    自注:“欧阳文忠 尝云:‘ 王勃 记文似俳,而 唐•人贵之如此,何也?’”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枚 氏《七发》,非必於七也,文涣而成七。后之作者无七,而必於七,然皆俳语也。”

国语辞典

网络解释

俳语

俳语,汉语词汇,指戏笑嘲谑的言辞,出自《新唐书·李实传》。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