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唯)是什么意思
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反义词词典
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lìshǐwéixīnzhǔyì-lìshǐwéiwùzhǔyì
【词性】:名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例】 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有种种答案。从根本上说,是两种答案: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
唯名论←→实在论-反义词词典
唯名论←→实在论wéimínglùn-shízàilùn
【词性】:名
唯名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一个派别。认为事物先于概念而存在,但认为概念只是空名,不能反映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实在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一个派别。认为一般的概念(共相)是真实的存在,并且是永恒的、先于个别事物的存在。
【例】 从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思想斗争主要表现为唯名论和唯实论(实在论)的斗争。从经院哲学开始起,这场斗争延长了几个世纪。(汪子嵩 张世英 任华等编著:《欧洲哲学史简编》)
唯物论←→唯心论-反义词词典
唯物论←→唯心论wéiwùlùn-wéixīnlùn
【词性】:名
唯物论:唯物主义。
唯心论:唯心主义。
【例】 论敌是唯心论者呢,他的立场是唯物论,待到和唯物论者相辩难,他却又化为唯心论者了。(鲁迅:《二心集·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反义词词典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wéiwùzhǔyì-wéixīnzhǔyì
【词性】:名
唯物主义: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物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唯心主义: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物质世界是精神、意识的产物,精神、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唯心主义一般是剥削阶级的世界观。
【例】 法国唯物主义有两个派别:一派起源于笛卡儿,一派起源干洛克。(马克思 恩格斯:《神圣家族》) 唯心主义哲学的诡辩就在于:它把感觉不是看作意识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而是看作隔离意识和外部世界的屏障、墙壁;不是看作同感觉相符合的外部现象的映象,而是看作“唯一的存在”。(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反义词词典
唯物史观←→唯心史观wéiwùshǐguān-wéixīnshǐguān
【词性】:名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史观:历史唯心主义。
【例】 是不是承认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独唯-古汉语虚词词典
独唯dú wéi
副词
见“唯独”。
唯-古汉语虚词词典
唯wéi
连词
一、用于让步或转折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让步或转折。义即“即使”、“虽然”。①唯信,亦以为大王弗如也。(《汉书·韩信传》)——句义:即使是我韩信,也认为您不如他。②唯雎,亦得谒。(《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句义:即使是范雎,也能谒见〔张相国〕。③近古之史也,言唯详备,事罕甄择。(《史通·疑古》)——句义:近古的史书,言辞虽然详备,史实却少甄别与选择。
二、用于因果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原因。义即“因为”。①卫懿公唯不去其旗,是以败于荧。(《左传·成公十六年》)——句义:卫懿公因为不取下他的旗子,所以在荧地失败。②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礼记·檀弓下》)——斯:此。副词
一、用于小句前或谓语前,表示情况仅限于某种范围。义即“只有”。①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世说新语·言语》)——愀(qiǎo)然变色: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戮力王室:合力效忠王室。②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世说新语·贤媛》)——二生:嵇康、阮籍二人。
二、在“唯·宾·是·动”格式中,表示对宾语的强调。义即“只”。①小国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句义:小国将期望贵国君王〔赐恩〕,岂敢不听命〔于贵国〕。②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句义:只看我所骑马的马头。
三、用于应对,表示同意对方的意见。义即“是的”、“好”。①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论语·里仁》)——参:曾参。一以贯之:用一个基本观念贯穿它。②老子曰:“子自楚之所来乎?”南荣趎曰:“唯。”(《庄子·庚桑楚》)——句义:老子说:“你从楚国那地方来吗?”南荣越说:“是的。”助词
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愿望或强调。①愚臣亡识,唯陛下财察。(《汉书·晁错传》)——句义:臣下没有见识,望陛下审察裁定。财:通“裁”。②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学而》)——句义: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学不到的。”
唯独-古汉语虚词词典
唯独wéi dú
副词
用于谓语前,表示事物或动作只限于某一范围。义即“只〔有〕”。“独唯”义同。①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战国策·燕策一》)——不下者:没被攻下的。②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史记·淮阴侯列传》)——非:不。③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余皆属燕。(《史记·燕召公世家》)
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历史唯物主义lìshǐwéiwùzhǔyì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历史唯心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两种世界观)
历史唯心主义-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历史唯心主义lìshǐwéixīnzhǔyì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任人唯亲-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任人唯亲rènrénwéiqīn
任用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人,而不管德才如何——任人唯贤(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决不能“任人唯亲”。)
任人唯贤-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任人唯贤rènrénwéixián
任用德才兼备的人,而不管跟自己关系是否亲密——任人唯亲
唯物论-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唯物论wéiwùlùn
同唯物主义——唯心论(世界上只有~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唯物论和辩证法则要用气力,它要根据客观实际,并受客观实际检查。)
唯物史观-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唯物史观wéiwùshǐguān
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史观
唯物主义-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唯物主义wéiwùzhǔyì
唯物主义一般是先进阶级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是哲学中的两大派别)
唯心论-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唯心论wéixīnlùn
即唯心主义——唯物论(提倡~,反对唯心论。)
唯心史观-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唯心史观wéixīnshǐguān
同历史唯心主义——唯物史观
唯心主义-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唯心主义wéixīnzhǔyì
认为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唯心主义一般是剥削阶级的世界观——唯物主义(~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唯唯诺诺-现代汉语反义词词典
唯唯诺诺wěiwěinuònuò
形容一味顺从别人的意见——桀骜不驯(那个人一向~)
惟独(唯独) 独 单单 惟有(唯有)-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惟独(唯独) 独 单单 惟有(唯有)
惟独(唯独)wéidú 独dú107 单单dāndān 惟有(唯有)wéiyǒu
副词。表示就只是这一个(或这一样),再没有其他的。
“惟独”和“独”都含有“别的都不是,只这一个是”的意味。“惟独”比“独”更突出“就只是、仅只是(这一个)”的意思,语意较重;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他浑身披雪,唯独脸蛋被风雪刮得通红”(《北京文艺》,1979,8);“白娘娘的女侍小青,都是雌蛇变的,唯独在川剧中,却是雄蛇变的”(秦牧:《艺海拾贝》)。“独”强调独一无二,没有任何其他的;可以重叠而加重意思,这重叠形式不能用在“有”或“是”的前面。例如:“大家都报名了,独有她还在考虑,好象不愿参加”;“平常凡是有歌舞的时候,都是准我看的。独于今天连演习都不准我看”(《沫若文集》,第三卷);“孔子称学生从来直呼其名,独独这里对闵损称字”(杨伯峻:《论语译注·导言》)。
“单单”含有“这一个特别地不同于其他”的意味;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例如:“别人都上车坐好了,单单他还要站在月台上贪凉快”;“唉,我看他是没有救药的。我们不能单单看成分”(《周立波文集》)。
“惟有”强调仅只这一个;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一般的棉花都减产了,唯有这种棉花却提前早收了半个多月”(《江山多娇——游记选集》);“朋友们为免掉和减少他的难过,惟有走开的一途了”(《胡也频选集》);“惟有明白旧的,看到新的,了解过去,推断将来,我们的文学的发展才有希望”(鲁迅:《二心集》)。
“单单”在作为“单”的重叠形式,加重语气地表示“只”的意思时(如说:“单单为了宝这个字,就很要破费些工夫”〔鲁迅:《且介亭杂文》〕,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
只怕 惟恐(唯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只怕 惟恐(唯恐)
只怕zhǐpà 惟恐(唯恐)wéikǒng
动词。表示只是担心。
“只怕”含有“所担心的事情也许会发生”的意味;较适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当时我心里急得油煎火燎,只怕说个不成”(马烽:《太阳刚刚出山》);“走的时候,还频频回头,只怕不意的有追骑赶上来”(郑振铎:《桂公塘》)。
“惟恐”含有“一味地担心”的意味,意思比“只怕”重;是文言词,只用于书面语,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天色黑下来后,他更害怕了,惟恐西院里有人来报仇”;“何香凝先生叹气:‘当年唯恐其不起者,今日唯恐其不死。’”(《瞿秋白文集》,第一卷);“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睛既不看杨英,也不看小龙,却始终固定地盯在他前下方的某一点上,好象他正在集中他的思想,惟恐遗漏了什么一样”(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
上述诸说,唯君明察-实用委婉语词典
上述诸说,唯君明察
用于向人谦恭地陈述不能接受的理由,请对方理解。
明德唯馨-实用委婉语词典
明德唯馨
意为光明磊落的德行就像人闻到了花的芬芳。“馨”,即馨香。
飞雪有声,唯在竹间最雅-实用委婉语词典
飞雪有声,唯在竹间最雅
意为冬天的急雪飞落有声,但只有落在竹林听起来才感到最有韵味。语出明高濂《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实用委婉语词典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意指只有胸怀宽阔才可以容纳他人,只有本身有足够的厚度才可以承载物体。语出明薛瑄《薛文清集》。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实用委婉语词典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意为大自然创造了万物,只有人是最宝贵的。语出《列子·天瑞》。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实用委婉语词典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意为祸福本身并没有来路,常常是人自己造成的。“召”,即引来。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唯-孙子兵法词典
唯wéi
【释义】:
同“惟”。独,只。《地形篇》:“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王晳注:“战与不战,皆在保民利主而已矣。”
惟 唯 维-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
惟 唯 维
[惟wéi 唯wéi 维wéi]
同 语气助词。放在句首或句中。《盐铁论·本议》:“惟始元六年”。(始元:汉昭帝年号)《尚书·说命》:“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左传·僖公三十年》:“唯君图之”。《汉书·张良传》:“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六国后:指秦以外的六国后代。无复立:指无法再立别人了)《史记·秦始皇本纪》:“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八年,皇帝作始。”
【惟维】 思,考虑。《诗·大雅·生民》:“载谋载惟”。司马迁《报任安书》:“所以自惟”。《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维万世之安”。(维:希望)
【惟唯】 只,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白居易《长恨歌》:“惟将旧物表深情”。《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方今唯秦雄天下”。(如今只有秦国称雄天下)
异 【惟】 本义是“思”,“考虑”。例见上。
【唯】 本义是答应。读wěi。《礼记·曲礼上》:“必慎唯诺”。《韩非子·八奸》:“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诺:应答声)成语有“唯唯诺诺”。
【维】 本义是系物的大绳子。《淮南子·天文训》:“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触:撞击。绝:断)
辨 三者本义不同。在“思”的意义上,“惟”和“维”通用,在“只有”的意义上,“惟”和“唯”通用;在作语气助词上,三者都通用。
唯唯诺诺 不卑不亢-反义词应用词典
唯唯诺诺 不卑不亢
唯唯诺诺 wéiwéinuònuò
不卑不亢 bùbēibùkàng
【唯唯诺诺】一味的顺从别人的意见,毫无自己的主见。
〔例句〕
1.他思念父母面上……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
2.在主子面前,他总是摆出一副唯唯诺诺,驯服顺从的样子,像个哈叭狗儿。
【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强调对人的态度把握适度。
〔例句〕
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捞几个钱。
独一 唯一-近义词应用词典
独一 唯一
独一 dúyī 唯一 wéiyī
【独一】唯一,单一。如:
1.湖南许多地方,像湘乡、衡山、湘潭等县,地主权力完全推翻,形成了农民的独一权力,自无问题。
【唯一】只有一个,也作“惟一”。如:
2.这正是我们党在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关头所采取的唯一正确的方针,所表现的大公无私的态度。
辨析:“独一”指许多事物中单独的一个,如独一无二。“唯一”指只有一个,它比“独一”更加专一,更是独一无二的,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宁唯是-古文观止词典
不宁唯是bù níng wéi shì
不仅如此(1)。《子产却楚逆女以兵》: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不仅如此,又使公子围欺骗了我先君。
不唯-古文观止词典
不唯bù wéi
不是因为(1)。《宫之奇谏假道》:不唯逼乎?——不是因为使他们感到构成威胁吗?
唯-古文观止词典
唯wéi
【词性】:副词
一、表示希望产生、出现某一动作行为。可译为“请”、“希望”(7)。《烛之武退秦师》: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损害秦国却有利于晋国,请您考虑这件事。《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唯大夫图之。——希望大夫考虑一下。《乐毅报燕王书》: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所以我才敢冒味地用这封信来回答,希望陛下用心考虑。
二、表示人或事物或其数量仅限于某一范围。可译为“只有”、“只”(7)。《郑庄公戒饬守臣》: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我只有几个同姓大臣尚且不能相安无事,难道还敢由于〔灭了〕许国就自己认为有了功劳吗?《子产论政宽猛》: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只有有道德的人能够用宽大的政策来使人民顺服。《鲁仲连义不帝秦》:方今唯秦雄天下。——现在只有秦国称雄天下。
唯-古文观止词典
唯wéi
【词性】:连词
一、连接分句、表示让步。可译为“即使”(1)。《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即使是马牛互相追逐也不能相遇。
二、连接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1)。《宫之奇谏假道》:而以为戮,不唯逼乎。——晋国竟把他杀了,这还不是因为他们对晋侯构成的威胁吗?
唯-古文观止词典
唯wéi
【词性】:助词
用在句首,使语句和谐匀称。可不译出(2)。《郑庄公戒饬守臣》: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我们郑国有请求于许国的,就是重新缔结婚姻,象过去一样和好,〔许国〕大概能够屈己应允吧。《齐国佐不辱命》: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那先君的破旧器物和土地,我们是不敢爱惜的。
唯-古文观止词典
唯wěi
【词性】:叹词
表示应答。可译为“嗯”(1)。《宋玉对楚王问》:宋玉对曰:“唯,有之。”——宋玉回答说:“嗯,有这情况。”
唯唯-古文观止词典
唯唯wěi wěi
【词性】:叹词
表示应而不置可否的样子(3)。《范雎说秦王》:范雎曰:“唯唯。”——范雎说:“嗯,嗯”。《范雎说秦王》:范雎曰:“唯唯。”——范雎说:“嗯嗯。”《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太史公说:“嗯,嗯,不,不,不是这样。”
唯利是视-古文观止词典
唯利是视wéi lì shì shì
以利为行动的出发点,一心只谋取利益(1)。《吕相绝秦》: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我虽然与晋国交往,但我只看见对我有利的。
唯命-古文观止词典
唯命wéi mìng
“唯命是听”的略语。只要吩咐就听从,谓绝对服从(1)。《郑伯克段于鄢》: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制”是个险要的地方,虢叔曾死在这里,别的地方,只要您吩咐就听从。
唯命是从-古文观止词典
唯命是从wéi mìng shì cóng
只要吩咐就听从,谓绝对服从(1)。《子革对灵王》: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现在周天子和四国都来事奉您楚王了,他们都会绝对服从您的。
唯命是听-古文观止词典
唯命是听wéi mìng shì tīng
只要吩咐就听从,谓绝对服从(1)。《齐国佐不辱命》:况其不幸,敢不唯命是听?——何况不幸失败,怎敢不绝对听从您的命令?
唯……是……-古文观止词典
唯……是……wéi……shì……
“唯”限制动作行为的范围,“是”标志宾语前置。可译为“只……”(3)。《寺人披见文公》:除君之恶,唯力是视。——除掉国君痛恨的人,只看自己的力量行事。《齐国佐不辱命》:唯吾子戎车是利。——只顾您战车的便利。《吕相绝秦》: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我率领诸侯来听您的命令,只请求能和您言归于好。
君子见难而不避,唯天命是从-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君子见难而不避,唯天命是从
【释义】:
天命:命中注定的命运。君子不逃避灾难与困苦,只看作是天命安排。《封神演义》二二:虽有七载之困苦,是吾愆尤,怎敢怨君,归善于己。古语有云“君子见难而不避,唯天命是从。”
一切万般皆下品,唯有阴德是良图-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一切万般皆下品,唯有阴德是良图
【释义】:
意谓一切打算计谋都是劣计,只有积阴德才真正是良谋。劝人行善之语。《金瓶梅词话》六〇:正是: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一切万般皆下品,唯有阴德是良图。
玉皇若问人间事,唯有文章不值钱-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词典
玉皇若问人间事,唯有文章不值钱
【释义】:
玉皇大帝如果问到人间的事,就告诉他世上只有文章最不值钱。原为讥讽翰林院祭酒不做文章,只图钱粮。后用来形容读书人最难谋生。《归莲梦》二:小弟原是金陵庠士,只为斯文一脉衰敝已极,故此弃了书本在外谋生,正所谓“玉皇若问人间事,唯有文章不值钱”。这两句实令人感慨不尽。
独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独唯dúwéi
副词
表示事物仅限于某个范围。作状语。可译为“仅仅”。
《史记·燕召公世家》: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余皆属燕。(《史记》册五页一五五八)
——齐国的城池没有被攻下来的,仅仅有聊、莒、即墨,其余的城都属于燕国了。
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唯wéi
副词
在句中作状语
一、表示专独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仅限于某一范围。可译为“只”。
《荀子·解蔽篇》: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荀子》册三卷十五页一上)
——偏爱他们长期形成的主张,只怕听到别人说他的坏话。
《乐府诗集·木兰诗》: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乐府诗集》册五卷二五页八上)
——听不到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女儿在叹息。(机:织布机。杼:织布梭。)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后汉书》册一页六)
——当时城中只有八九千人。
《颜氏家训·文章》:刘孝绰当时既有重名,无所与让,唯服谢朓。(《颜氏家训》册二卷四页十五下)
——刘孝绰当时已经有大的名望,没有他钦佩的人,只佩服谢朓。(让:谦让.这里指钦佩。)
2.表示人、事物仅限于某一范围。可译为“只”。
《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春秋左传集解》册一页五六)
——我只有这几个同姓大臣尚且不能相安无事,难道还敢把灭许国作为自己的功劳吗?(寡人:古代诸侯对下的自称。父兄:这里指同姓大臣。亿:安。)
《论语·泰伯》: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注疏》册二卷八页四上)
——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能够效法它。(则:效法。)
《淮南子·氾论训》: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淮南子》册四卷十三页十七下)
——在晋阳被围时,我的社稷很危急,国家将要灭亡,群臣没有人不怀着骄傲轻慢的思想,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的礼节。(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
《梦溪笔谈·杂志一》: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kuī)然挺立耳。(《元刊梦溪笔谈》卷二四页十二)
——推究它的原因,应当是被沟里的大水冲激,沙土全部流失,只有大石高峻地挺立着。
二、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出现。可译为“已经”。
《管子·禁藏》:如鸟之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管子》册三卷十七页九上)
——〔利益引诱人〕就象鸟儿孵卵一样,〔虽然〕没有外形变化,没有叫声,却已经看见小鸟孵成了。
《庄子·内篇·人间世》: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庄子》册一卷二页七上)
——〔我〕颜回家里贫穷,已经不饮酒、不吃荤几个月了。(茹:吃。)
三、表示希望产生、出现某一动作行为。可译为“请”。
《左传·僖公三十年》:阙(quē)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春秋左传集解》册一页三九六)
——损害秦国却有利于晋国,请您考虑这件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史记》册八页二四四一)
——请大王跟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件事。(孰:用同“熟”。仔细。)
《汉书·爰盎晁错传·晁错》:昧死上狂惑
(chè)茅之愚,臣言唯陛下财择。(《汉书》册八页二二九九)
——冒死讲些狂妄混乱粗浅的意见,我的话请陛下判定选择。(财:用同“裁”。判定。)
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唯wéi
介词
“唯”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作状语。可译为“因”、“因为等。
《左传·昭公四年》:曹畏宋,邾畏鲁,鲁、卫逼于齐而亲于晋,唯是不来。(《春秋左传集解》册四页一二三六)
——曹国害怕宋国,邾国害怕鲁国,鲁国和卫国受齐国威胁而亲近晋国,因此〔他们〕不来参加会盟。
《左传·僖公二年》: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春秋左传集解》册一页二三八)
——冀国已经衰弱,就是因为您〔反攻〕的缘故。(病:疲。这里指衰弱。君:指虞国国君。)
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唯wéi
连词
一、连接分句,表示让步。可译为“虽然”、“即使”等。
《荀子·大略篇》: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荀子》册四卷十九页十五下)
——天下的人,虽然各自都有独特的见解,然而也有共同赞许的东西。(予:用同“与”。赞许。)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唯大臣亦以为然。(《史记》册九页三〇四八)
——相如出使时,蜀郡长老大都说沟通西南夷没有什么用处,即使朝廷的大臣也认为是这样。(夷:古代对我国四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二、连接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等。
《左传·成公十六年》:卫懿公唯不去其旗,是以败于荧。(《春秋左传集解》册二页七五一)
——卫懿公由于不肯收藏起自己的军旗,所以在荧泽被〔狄人〕打败了。
《老子·二十二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上篇页十二下)
——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礼记·檀弓下》: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jiē)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礼记注疏》册三卷十页十二下)
——〔饥饿的人〕睁开眼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到了这种地步。”(嗟来之食:喊着叫人来吃饭。意谓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唯wéi
助词
“唯”、“惟”、“维”作助词时是通用的。《左传》、《论语》中常用“唯”。用在句首。不能译出。
《左传·成公八年》:唯或思或纵也。勇夫重闭,况国乎?(《春秋左传集解》册二页六九六)
——〔大国侵伐小国扩张国土,小国〕有的警惕〔而保存〕,有的大意〔而灭亡〕。勇敢的人还要关闭内外门户,何况国家呢?
《论语·述而》: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论语注疏》册二卷七页五下)
——〔我们〕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与:赞许。)
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唯wěi
应对词
独立于句子之外,表示应允。可译为“嗯”。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论语注疏》册一卷四页二下)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有一个基本观念贯穿之。”曾子说:“嗯。”
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文选》中册页六二七)
——楚襄王问宋玉,说:“您大概有失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士人百姓对你很不称赞呢?”宋玉回答说:“嗯,是,有那么回事。”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史记》册七页二四〇六)
——秦王长跪请求说:“先生用什么来教导我呢?”范睢说:“嗯,嗯。”
唯独-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唯独wéidú
副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对象仅限于某一范围。作状语。可译为“只”。
《战国策·燕一》: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战国策》下册页一〇六六)
——齐国城池没有被打下来的,只有莒县和即墨。
《史记·淮阴侯列传》: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史记》册八页二六二九)
——在那时,我只知道韩信,不知道陛下。
唯……是……-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
唯……是……wéi……shì……
固定格式
由副词“唯”和助词“是”组成。“唯”限制范围,“是”标志宾语前置。可译为“只……”。
《左传·襄公十四年》:唯余马首是瞻!(《春秋左传集解》册三页九〇六)
——只看我的马头〔所向而行动〕!(瞻:看。)
《孙子·地形篇》: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孙子》册五卷十页十一下)
——因此〔将帅〕带兵前进不追求名利,后退不逃避罪责,只保护老百姓。
《仪礼·士昏礼》:某固唯命是听。(《仪礼注疏》册二卷六页六下)
——我一定只听〔你的〕吩咐。(某:指代说话人自己。)
皮肤脱落尽,唯有真实在-佛源语词词典
皮肤脱落尽,唯有真实在
皮肤,指人体,人的本性、灵魂的外壳。佛教认为,人的外貌各不相同,但本性却是一样的,只有本性才是真实的。所以尽管肉体消失了,但是本性仍然存在。《祖堂集·卷十三·招庆和尚》:“问‘古人有言:皮肤脱落尽,唯有真实在。皮肤则不问,如何是真实?’师云:‘莫是将皮肤过与汝么?’”参见“皮肤”条。
唯我独尊-佛源语词词典
唯我独尊
佛教中对释迦牟尼佛推崇的尊敬用语。传说释迦牟尼诞生时,即能言语,“唯我独尊”是他诞生时自己说的。《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是时夫人诞生太子已了,无人抚接。其此太子东西南北,各行七步,莲花捧足。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世尊才生下,乃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后来形容极端狂妄自大的人。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八章:“它们倒象是这屋子的主人,全有着唯我独尊正统的神情。”
唯心-佛源语词词典
唯心
佛教认为,一切唯在内心,心外无法。《楞伽经》:“由自心执着,心似外境转,彼所见非有,是故说唯心。”现代汉语中的“唯心主义”、“唯心史观”、“唯心论”等哲学概念中的“唯心”即源于此。指精神、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中,前者是第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对此持反对的态度,佛教则是坚决主张唯心的,它是佛教哲学的奠基石。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佛源语词词典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至道,最真实的真理,无可辩驳的真理,佛教用来指佛法;拣择,选择。要想了解最高的真理并不难,主要看你选择哪一个。意谓了解真理并不难,辨别真理才是难的。《祖堂集·卷十一·永福和尚》:“有人问赵州,古人道: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何是不拣择的法。’赵州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唯-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唯wéi
①只,仅仅。《周处》:“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余其一。”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见长江天际流。”②连词,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礼记·檀弓下》:“予~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老子》:“夫~不居,是以不去。”③连词。表示让步。可译为“虽然”“即使”。《荀子·性恶》:“然则~禹不知仁义法正,不能仁义法正也。”《汉书·金日磾传》:“(金)敞为人正直,敢犯颜色,左右惮之,~上亦难焉。”④语气词。(1)表示希望、祈使语气。《烛之武退秦师》:“阙秦以利晋,~君图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2)表示加强语气。不必译出。《论语·先进》:“~求则非邦也与?”(求:冉求。邦:国。)《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另见wěi。
【唯独】只有,只是。《战国策·燕策一》:“齐城之不下者,~莒、即墨。”《史记·淮阴侯列传》:“当是时,臣~知韩信,非知陛下也。”
【唯恐】只怕,就怕。《国语·越语下》:“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弗及。”《荀子·大略》:“~不能,敢忘命矣!”
唯-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唯wěi
象声词。应答声。《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贫之。’曾子曰:‘~。’”《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楚王曰:‘~,~!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面以从。’”
另见wéi。
【唯唯】①象声词。应答之声。《战国策·秦策三》:“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若是者三。”②表示谦卑的应答。《史记·赵世家》:“徒闻~,不闻周舍之谔谔。”③相随而行的样子。《诗经·齐风·敝笱》:“敝笱在梁,其鱼~。”
不宁唯是-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宁唯是bù níng wéi shì
【释义】:
不仅如此。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的几种答案》:“将责任平分给‘各方’。这里也有国民党,也有共产党,也有民主同盟,也有社会贤达。不宁唯是,而且有‘全国人民’,四亿七千五百万同胞一个也逃不了责任。”
不唯-现代汉语大词典
不唯bù wéi
【释义】:
同“不惟”。王汶石《少年突击手》:“凡是他能做的事,妈妈不唯自己不帮忙,奶奶要帮忙,她还不让呢。”
主观唯心主义-现代汉语大词典
主观唯心主义zhǔ guān wéi xīn zhǔ yì
【释义】:
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否认世界的物质性,认为存在只是“我”的感觉,物质世界只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体现或产物。
任人唯贤-现代汉语大词典
任人唯贤rèn rén wéi xián
【释义】:
指任用人只挑选德才兼备的人。与“任人唯亲”相对。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
任人唯亲-现代汉语大词典
任人唯亲rèn rén wéi qīn
【释义】:
任用人不管德才如何,只选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与“任人唯贤”相对。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结果叛党而去。”
唯1-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1wéi
【释义】:
①独;仅;只有。茅盾《无题》:“夫人唯有逢到她那将护丈夫的‘艺术工作’的一片好心被误解了时,一定要声辩。”②因为。参见“唯其”。
唯一-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一wéi yī
【释义】:
唯独;独一无二。鲁迅《鸭的喜剧》:“有一匹还成了爱罗先珂君在北京所作唯一的小说《小鸡的悲剧》里的主人公。”
唯心-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心wéi xīn
【释义】:
即唯心主义。鲁迅《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倘以为文艺可以改变环境,那是‘唯心’之谈,事实的出现,并不如文学家所豫想。”
唯心史观-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心史观wéi xīn shǐ guān
【释义】:
唯心主义历史观。应用到社会历史、社会现象上的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并且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唯心主义-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心主义wéi xīn zhǔ yì
【释义】:
哲学的基本派别之一。与“唯物主义”相对,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精神的产物。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为没有人的主观意志就没有物质世界的存在,即物质世界相对于人的意识才具有存在的意义。
唯心论-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心论wéi xīn lùn
【释义】:
即唯心主义。毛泽东《实践论》:“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
唯成分论-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成分论wéi chéng fèn lùn
【释义】:
把出身、成分作为评定和任用人的唯一标准的错误观念。《钟山》1985年第4期:“咱们不讲‘唯成分论’。不过魏书记的恶霸地主家庭出身带来的恐惧心理,会不会是促使他加倍地卖力和创造性地大搞极左的一个原因,还待研究。”
唯我论-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我论wéi wǒ lùn
【释义】:
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推到极端的理论。认为只有“我”是存在的,其他一切(包括整个世界)都是我的表象或为我(主观意识)所创造出来的。续范亭《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至于‘狡兔三窟’的政策,那是你自己‘唯中论’、‘唯我论’哲学的传统。”
唯我独尊-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我独尊wéi wǒ dú zūn
【释义】:
本为佛教推崇释迦牟尼之语。《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后用以形容极端狂妄自大者。萧军《五月的矿山》:“它们倒像是这屋子的主人,全有着唯我独尊正统的神情。”
唯利是图-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利是图wéi lì shì tú
【释义】:
一心求利,别的什么都不顾。徐迟《火中的凤凰》:“他们唯利是图,以低价得到精品,以高价向外兜售。”
唯识-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识wéi shí
【释义】:
佛教语。一切事物皆为人的耳、目、口、鼻、身、意、神识、灵性等八识所变现,没有心外之物。鲁迅《致许广平六十》:“太虚倒并不专讲佛事,常论世俗事情,而作陪之教员们,偏好问他佛法,什么‘唯识’呀,‘涅槃’哪。”
唯妙唯肖-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妙唯肖wéi miào wéi xiào
【释义】: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巧妙,非常逼真。老舍《赵子曰》:“这样从锣鼓中把古人的一举一动形容得唯妙唯肖。”又如:她唯妙唯肖地学着将军的声调、神色,和她那美丽轻盈的姿态一对比,逗得满屋子人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唯其-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其wéi qí
【释义】:
正因为。老舍《四世同堂》:“唯其她不大文雅,她才不怕去站队领粮,以至于挨了皮鞭,仍不退缩。”
唯物史观-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物史观wéi wù shǐ guān
【释义】:
历史唯物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观。
唯物主义-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物主义wéi wù zhǔ yì
【释义】:
哲学的基本派别之一。与“唯心主义”相对,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强调客观世界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和思维不能违背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唯物论-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物论wéi wù lùn
【释义】:
即唯物主义。毛泽东《实践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唯物辩证法-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物辩证法wéi wù biàn zhèng fǎ
【释义】: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毛泽东《矛盾论》:“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唯命是从-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命是从wéi mìng shì córig
【释义】:
同“唯命是听”。如:他对父亲向来是唯命是从的,这一次却一反常态,当面顶撞起来。
唯命是听-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命是听wéi mìng shì tìng
【释义】:
只要吩咐便听从。犹绝对服从。郭沫若《孔雀胆》:“我是唯命是听的,丞相说怎样我就怎样。”
唯独-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独wéi dú
【释义】:
单单;只有。康濯《我的两家房东》:“就这上下三五十里,唯独咱村有枣。”
唯美主义-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美主义wéi měi zhǔ yì
【释义】:
十九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反对文艺的社会教育作用,美化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鲁迅《批评家的批评家》:“譬如一个编辑者是唯美主义者罢,他尽可以自说并无定见,单在书籍评论上,就足够玩把戏。”
唯理论-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理论wéi lǐ lùn
【释义】:
认识论中的一派,同“经验论”相对,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泉源,否认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经验。毛泽东《实践论》:“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
唯谨-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谨wéi jǐn
【释义】:
唯有谨慎。郭沫若《跨着东海》:“经了检事亲自出马的介绍,警察局长当然是奉命唯谨,没有第二句话好说了。”
唯2-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2wěī
【释义】:
旧读wéi应答声。如:唯唯。
唯诺-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诺wěi nuò
【释义】:
形容卑恭顺从。鲁迅《补白》:“倘遇见这样的平民,必须恭维他,至少也得点头拱手陪笑唯诺,像先前下等人的对于贵人一般。”
唯唯-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唯wěi wěi
【释义】:
①恭敬的应答声。梁斌《播火记》:“刘老万、刘老士、严老松皆拱手唯唯称是。”②应而不置可否的样子。如:唯唯否否。
唯唯否否-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唯否否wěi wěi fǒu fǒu
【释义】:
形容虚与委蛇,佯应而不置可否。否否,人家说否,也跟着说否。巴金《雾》:“老头子的话似乎就不会有完结的时候。青年只是唯唯否否地应着。”
唯唯诺诺-现代汉语大词典
唯唯诺诺wěi wěi nuò nuò
【释义】:
形容卑恭顺从。鲁迅《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
客观唯心主义-现代汉语大词典
客观唯心主义kè guān wéi xīn zhǔ yì
【释义】:
唯心主义的一个派别,主张有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精神”或“理”,认为物质世界是这种“精神”或“理”的体现或产物。
机械唯物主义-现代汉语大词典
机械唯物主义jī xiè wéi wù zhǔ yì
【释义】:
世界观的一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典型形式。其特点是用机械的观点来解释一切现象,把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过程都归结为物体在空间的机械移动,否认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质的变化和发展的飞跃。
一唯-汉语大词典
一唯
【1】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后因以“一唯”谓应诺迅速,全无疑问。《朱子语类》卷四一:“{顔子}問目﹐却是初學時;{曾子}一唯﹐年老成熟時也。”{明}{李贽}《寄焦弱侯书》:“觀自言{回}死則亡﹐未聞有好學者﹐則{參}雖一唯﹐亦不得謂之好學矣。”【2】谓完全听从。{明}{沈德符}《野获编·内阁三·相公投刺司礼》:“{馮保}勢雖張﹐然一唯{江陵}指麾。”《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何消如此多疑!使得﹐使得。一唯尊命﹐只求快些。”
不唯-汉语大词典
不唯
【1】不仅;不但。{唐}{韩愈}《韩滂墓志铭》:“羣輩來見﹐皆曰:‘{滂}之大進﹐不唯於文詞﹐爲人亦然。’”{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四》:“以予觀之﹐不唯于語法不順﹐而義亦未完也。”{王汶石}《少年突击手》:“凡是他能做的事﹐妈妈不唯自己不帮忙﹐奶奶要帮忙﹐她还不让呢。”【2】犹言非因。《左传·僖公五年》:“{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爲戮﹐不唯偪乎?”
不寧唯是-汉语大词典
不寧唯是
【1】不仅如此。《左传·昭公元年》:“不寧唯是﹐又使{圍}蒙其先君。”{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将责任平分给‘各方’。这里也有国民党﹐也有共产党﹐也有民主同盟﹐也有社会贤达。不宁唯是﹐而且有‘全国人民’﹐四亿七千五百万同胞一个也逃不了责任。”
主觀唯心主義-汉语大词典
主觀唯心主義
【1】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否认世界的物质性,认为存在只是“我”的感觉,物质世界只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体现或产物。
匪唯-汉语大词典
匪唯
【1】见“匪惟”。
任人唯賢-汉语大词典
任人唯賢
【1】语出《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指任用人只挑选德才兼备的人。与“任人唯亲”相对。{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
任人唯親-汉语大词典
任人唯親
【1】任用人不管德才如何,只选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与“任人唯贤”相对。{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结果叛党而去﹐这是一个大教训。”{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
唯-汉语大词典
唯
《廣韻》以追切,平脂,以。【1】独;仅;只有。《易·乾》:“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宇宙可臻其極,情性不知其窮,唯在少欲知足,爲立涯限爾。”{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予去國二十七年復還,朝儀寖有不同,唯此聲尚存。”{茅盾}《无题》一:“夫人唯有逢到她那将护丈夫的‘艺术工作’的一片好心被误解了时,一定要声辩。”【2】以;因为。《老子》:“夫唯不可識,故强爲之容。”《左传·僖公二年》:“{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夫唯嗜魚,故不受也。”【3】表示希望﹑祈请。《韩非子·初见秦》:“爲人臣不忠,當死;言而不當,亦當死。雖然,臣願悉言所聞,唯大王裁其罪。”《史记·乐毅列传》:“恐侍御者之親左右之説,不察疏遠之行,故敢獻書以聞,唯君王之留意焉。”{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传》:“道聽之徒,唯大王察之。”【4】听凭;任随。《仪礼·燕礼》:“公坐取賓所媵觶,興,唯公所賜。”《汉书·董仲舒传》:“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唯甄者之所爲;猶金之在鎔,唯冶者之所鑄。”《北史·齐炀王宪传》:“{文帝}嘗賜諸子良馬,唯其所擇。”{明}{冯梦龙}《智囊补·兵智·高仁厚》:“{孫子}使使報王曰:‘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雖赴水火猶可也。’”【5】思;考虑。《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老臣得罪,當與新婦俱歸私門,唯受恩累世,今當遠離宫殿,情懷戀戀,願復一入直。”{胡三省}注引{李贤}曰:“唯,思念也。”按,《後汉书·何进传》作“惟”。《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自唯虚薄,爲四海英雄共推盟主。”{胡三省}注:“‘唯’,當作‘惟’。惟,思也。”【6】虽然;即使。《荀子·性恶》:“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能之理邪?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杨倞}注:“唯,讀爲雖。”《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使時,{蜀}長老多言通西南夷不爲用,唯大臣亦以爲然。”{汉}{刘向}《列女传·齐东郭姜》:“吾事夫子,國人之所知也,唯辱使者不可以已。”{梁端}校注:“唯讀爲‘雖’,古字通。”【7】语首助词。亦写作“惟”﹑“維”。《论语·述而》:“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汉书·张良传》:“今乃立六國後,唯無復立者,游士各歸事其主,從親戚,反故舊,陛下誰與取天下乎?”{颜师古}注:“唯,發語之辭。”
唯-汉语大词典
唯
《廣韻》以水切,上旨,以。【1】应答声。《论语·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战国 楚}{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衆庶不譽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十五年》:“王微聞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對曰:‘唯,唯。’”【2】招呼声。{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九出:“生白怪風一陣,有如裂帛之聲。唯,猛獸業畜,不得無禮!”
唯心史觀-汉语大词典
唯心史觀
【1】唯心主义历史观。应用到社会历史﹑社会现象上的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并且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唯命是從-汉语大词典
唯命是從
同“[唯命是聽]”【1】{清}{徐士銮}《宋艳·丛杂》:“公嘗召而謂曰:‘吾死亦當從我爾。’妾亦恭應曰:‘唯命是從。’”《觅灯因话·姚公子传》:“爾本貴人﹐故重其值﹐但輸券之後﹐當唯命是從﹐不得違忤。”《左传·昭公十二年》:“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將唯命是從﹐豈其愛鼎?”《後汉书·列女传·渤海鲍宣妻》:“既奉承君子﹐唯命是從。”
唯唯否否-汉语大词典
唯唯否否
【1】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裴駰}集解引{晋灼}曰:“唯唯,謙應也;否否,不通者也。”{钱锺书}《管锥篇·史记会注考证五八》:“蓋不欲逕‘否’其説,姑以‘唯’先之,聊減峻拒之語氣。”后因以“唯唯否否”形容虚与委蛇,佯应而不置可否。{沙汀}《淘金记》二:“{白酱丹}意味深长的向他瞄了一眼﹐唯唯否否的哼了一声。”{巴金}《雾》八:“老头子的话似乎就不会有完结的时候。青年只是唯唯否否地应着。”{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的岳父照例地以为不可。却又怕他的‘姑老爷’的脾气发作﹐就对他唯唯否否﹐弄得他十分不快。”
唯利是求-汉语大词典
唯利是求
【1】见“唯利是視”。
唯物論-汉语大词典
唯物論
【1】即唯物主义。{毛泽东}《实践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唯物辯證法-汉语大词典
唯物辯證法
【1】{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毛泽东}《矛盾论》一:“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
唯妙唯肖-汉语大词典
唯妙唯肖
【1】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巧妙,非常逼真。{老舍}《赵子曰》第十四:“这样从锣鼓中把古人的一举一动形容得唯妙唯肖。”{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她唯妙唯肖地学着{蒋介石}的声调﹑神色﹐和她那美丽轻盈的姿态一对比﹐逗得满屋子人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唯心主義-汉语大词典
唯心主義
【1】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或产物。{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例如一部分唯心主义者﹐他们可以赞成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是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唯理論-汉语大词典
唯理論
【1】认识论中的一派,同“经验论”相对,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泉源,否认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经验。{毛泽东}《实践论》:“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
唯然-汉语大词典
唯然
【1】独有貌。《文选·颜延之<赠王太常>诗》:“歷聽豈多士﹐唯然覯時哲。”{张铣}注:“覯﹐見……言歷聽豈有多士﹐然獨見{僧達}可爲時哲矣。”
唯喏-汉语大词典
唯喏
【1】见“唯2 諾”。
唯吾獨尊-汉语大词典
唯吾獨尊
【1】见“唯我獨尊”。
唯我獨尊-汉语大词典
唯我獨尊
亦作“[唯吾獨尊]”【1】本为佛教推崇{释迦牟尼}之语。《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獨尊。”后用以形容极端狂妄自大者。{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孤家看來﹐朝裏朝外﹐唯我獨尊。”{秦牧}《艺海拾贝·<爱友·诤友>》:“这样的学习观点也决定了他和劳动同伴之间相处的态度﹐不可能是‘唯我我尊’的。”{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八章:“它们倒象是这屋子的主人﹐全有着唯我独尊正统的神情。”
唯物史觀-汉语大词典
唯物史觀
【1】历史唯物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观。
唯所欲爲-汉语大词典
唯所欲爲
【1】随心所欲,任意而为。语本《隋书·天文志上》:“〔銅儀〕所以準驗辰曆,分考次度,其於揆測,唯所欲爲之者也。”{严复}《辟韩》:“今{韓子}務尊其尤强梗﹐最能欺奪之一人﹐使安坐而出其唯所欲爲之令﹐而使天下無數之民﹐各出其苦筋力﹑勞神慮者以供其欲。”
唯復-汉语大词典
唯復
【1】还是。用在疑问句,表示选择。{宋}{杨万里}《夏夜玩月》诗:“上下兩輪月﹐若箇是真底?唯復水是天?唯復天是水?”
唯謹-汉语大词典
唯謹
【1】唯有谨慎。《论语·乡党》:“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经了检事亲自出马的介绍﹐警察局长当然是奉命唯谨﹐没有第二句话好说了。”{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高宗幸太学》:“上欲幸齋﹐必預敕齋名﹐擗截唯謹。”《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子孫勝冠者在側﹐雖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僕訢訢如也﹐唯謹。”
唯諾-汉语大词典
唯諾
亦作“[唯喏]”【1】形容卑恭顺从。{元}{胡长孺}《耕渔乐赠金华相士》诗:“長官怒駡沸於爚﹐口自唯諾心自怍。”{鲁迅}《华盖集·补白》:“倘遇见这样的平民﹐必须恭维他﹐至少也得点头拱手陪笑唯诺﹐象先前下等人的对于贵人一般。”{唐}{韩琬}《御史台记·來俊臣》:“〔{周綝}〕懼{俊臣}莫敢西顧﹐但視東唯諾而已。”【2】应答。《礼记·曲礼上》:“必慎唯諾。”{孔颖达}疏:“必慎唯諾者:唯﹐﹐也﹐﹐諾﹐應對也。”《水浒传》第八一回:“{李師師}執盞擎杯﹐親與{燕青}回酒謝唱﹐口兒裏悠悠放出些妖嬈聲嗽﹐來惹{燕青};{燕青}緊緊的低了頭﹐唯喏而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吾觀《禮經》﹐聖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諾﹐執燭沃盥﹐皆有節文﹐亦爲至矣。”《老残游记》第十五回:“{老殘}聽得没頭没腦﹐答應不是﹐不答應又不是﹐只好念糊唯諾。”
唯其-汉语大词典
唯其
【1】犹言正因为。{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唯其大翫於詞﹐而與世抹摋﹐人皆劫劫﹐我獨有餘。”{老舍} 《四世同堂》八十:“唯其她不大文雅﹐她才不怕去站队领粮﹐以至于挨了皮鞭﹐仍不退缩。”《朱子语类》卷五十:“{紂}之至親豈不多?唯其衆叛親離﹐所以不濟事。”
唯識-汉语大词典
唯識
【1】佛教语。谓一切事物皆为人的耳﹑目﹑口﹑鼻﹑身﹑意﹑神识﹑灵性等八识所变现,没有心外之物。《楞严经》卷五:“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六十》:“{太虚}倒并不专讲佛事﹐常论世俗事情﹐而作陪之教员们﹐偏好问他佛法﹐什么‘唯识’呀﹐‘涅槃’哪。”
唯獨-汉语大词典
唯獨
【1】单单;只有。{唐}{元稹}《论谏职表》:“其所謂舉諫職者﹐唯獨誥令有不便﹐除授有不當﹐則奏一封執一見而已。”《汉书·高帝纪下》:“吾以羽檄徵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計唯獨{邯鄲}中兵耳。”《战国策·燕策一》:“{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康濯}《我的两家房东》:“就这上下三五十里﹐唯独咱村有枣。”
唯心-汉语大词典
唯心
【1】即唯心主义。{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出现﹐才能完成争取群众战胜敌人的任务。”{鲁迅}《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倘以为文艺可以改变环境﹐那是‘唯心’之谈﹐事实的出现﹐并不如文学家所豫想。”【2】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语本《华严经·十地品》:“三界所有,唯是一心。”《楞伽经》:“由自心執著﹐心似外境轉﹐彼所見非有﹐是故説唯心。”
唯阿-汉语大词典
唯阿
【1】《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唯﹑阿皆应诺声。后因以“唯阿”喻差别极小。{唐}{刘禹锡}《<送鸿举师游江西>诗引》:“視予之仕﹐昔與今乃唯阿之差耳。”《宋书·蔡兴宗传》:“率衛相去﹐唯阿之間。”【2】形容卑恭顺从。{明}{唐顺之}《莆田林氏先墓表》:“嚘咿唯阿﹐苞苴承迎之行﹐可以無譴訶憎疾於人。”{李大钊}《真理之权威》:“吾爲愛真理之故﹐而不敢有所附和唯阿﹐以趨承此社會。”
唯美主義-汉语大词典
唯美主義
【1】十九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反对文艺的社会教育作用,美化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颓废生活。{鲁迅}《花边文学·批评家的批评家》:“譬如一个编辑者是唯美主义者罢﹐他尽可以自说并无定见﹐单在书籍评论上﹐就足够玩把戏。”{老舍}《骆驼祥子》七:“他自居为‘社会主义者’﹐同时也是个唯美主义者﹐很受了{维廉·莫利司}一点儿影响。”
唯心論-汉语大词典
唯心論
【1】即唯心主义。{续范亭}《感言》:“今日{蒋先生}提出‘{中国}之命运’……完全是以唯心论﹑主观主义﹑自私自利﹑独裁梦想的个人英雄主义﹐来决定{中国}之命运的。”{毛泽东}《实践论》:“如果以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
唯利是圖-汉语大词典
唯利是圖
【1】见“唯利是視”。
唯唯-汉语大词典
唯唯
【1】相随而行貌。《诗·齐风·敝笱》:“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郑玄}笺:“唯唯﹐行相隨順之貌。”《南史·文学传·卞彬》:“蝌斗唯唯﹐羣浮闇水。”{唐}{李咸用}《赠友弟》诗:“誰能終歲摇頳尾﹐唯唯洋洋向碧濤。”【2】恭敬的应答声。《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老泉}納於袖中﹐唯唯而出。”{战国} {楚}{宋玉}《<高唐赋>序》:“王曰:‘試爲寡人賦之。’{玉}曰:‘唯唯。’”{梁斌}《播火记》四七:“{刘老万}﹑{刘老士}﹑{严老松}皆拱手唯唯称是。”《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齊王}曰:‘雖然﹐略以子之所聞見言之。’僕對曰:‘唯唯。’”{颜师古}注:“唯唯﹐恭應之辭也。”【3】引申为恭顺谨慎之义。《新唐书·牛仙客传》:“爲相謹身無它﹐與時沈浮﹐唯唯恭愿。”【4】应而不置可否貌。《战国策·秦策三》:“{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間﹐{秦王}復請﹐{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宋}{徐铉}《稽神录·林昌业》:“忽有一男子﹐年可三十﹐髭髯甚長﹐來詣{林}﹐{林}問何人﹐但微笑﹐唯唯不對。”{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余聆玉人詞旨﹐心乃奇駭﹐唯唯不能作答。”
唯一-汉语大词典
唯一
【1】唯独;独一无二。{汉}{王充}《论衡·言毒》:“物爲靡屑者多﹐唯一火最烈﹐火氣所燥也。”{巴金}《随想录·文学的作用》:“生活的确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鲁迅}《呐喊·鸭的喜剧》:“有一匹还成了{爱罗先珂}君在{北京}所作唯一的小说《小鸡的悲剧》里的主人公。”
唯命是聽-汉语大词典
唯命是聽
【1】只要吩咐便听从。谓绝对服从。{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我是唯命是听的﹐丞相说怎样我就怎样。”《北史·宇文护传》:“羣公咸曰:‘此公之家事﹐敢不唯命是聽!’”《左传·宣公十二年》:“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聽。”《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飛}({岳飛})因進説曰:‘……招撫能提兵壓境﹐{飛}唯命是聽。’”
唯唯諾諾-汉语大词典
唯唯諾諾
【1】语本《韩非子·八奸》:“優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后因以“唯唯諾諾”谓卑恭顺从。《醒世恒言·三孝廉让户立高名》:“他思念父母面上﹐一體同氣﹐聽其教誨﹐唯唯諾諾﹐並不違拗。”{鲁迅}《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
唯物主義-汉语大词典
唯物主義
【1】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一般是先进阶级的世界观。参见“[唯心主義]”。
唯然-汉语大词典
唯然
【1】微弱貌。唯,轻应声。《列子·仲尼》:“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來干我者﹐我必知之。”
唯我論-汉语大词典
唯我論
【1】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推到极端的荒谬理论。认为只有“我”是存在的,其他一切(包括整个世界)都是我的表象或为我(主观意识)所创造出来的。{续范亭}《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至于‘狡兔三窟’的政策﹐那是你自己‘唯中论’﹑‘唯我论’哲学的传统。”
唯利是視-汉语大词典
唯利是視
亦作“[唯利是圖]”亦作“[唯利是求]”【1】以利为着眼点。谓一心只顾谋取利益。{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徵賦嚴切﹐唯利是求。”{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九:“{張虔釗}多貪……心與口背﹐唯利是求。”《左传·成公十三年》:“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陈书·虞荔传》:“此數人者﹐將軍所知﹐首鼠兩端﹐唯利是視。”{陆文夫}《小贩世家》:“从唯利是图变得大公无私。”《隋书·百官志上》:“其衣冠子弟﹐多自修立﹐非氣類者﹐唯利是求﹐暴物亂政。”{徐迟}《火中的凤凰》:“他们唯利是图﹐以低价得到精品﹐以高价向外兜售。”
客觀唯心主義-汉语大词典
客觀唯心主義
【1】唯心主义的一个派别,主张有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精神”或“理”,认为物质世界是这种“精神”或“理”的体现或产物。
姦唯-汉语大词典
姦唯
亦作“[姧唯]”【1】犹奸回。奸恶邪僻。{汉}{王符}《潜夫论·断颂》:“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脉脉規規﹐常懷姧唯﹐昧冒前利﹐不顧廉恥。”
機械唯物主義-汉语大词典
機械唯物主義
亦称“[機械論]”【1】世界观的一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典型形式。其特点是用机械的观点来解释一切现象,把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过程都归结为物体在空间的机械移动,否认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质的变化和发展的飞跃。
獨唯-汉语大词典
獨唯
【1】见“獨惟”。
應唯-汉语大词典
應唯
【1】古代礼仪。口应“唯”声,表示遵从。多用于对尊长。《礼记·内则》:“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唯﹐敬對﹐進退周旋慎齊。”{唐}{谷神子}《博异志·马侍中》:“又曰:‘大驚怕否?{胡二姊}知君在此﹐故來安慰﹐無至憂疑也。’{燧}乃應唯而出。”
豈唯-汉语大词典
豈唯
亦作“[豈維]”亦作“[豈惟]”【1】难道只是; 何止。《後汉书·张衡传》:“夫情勝其性﹐流遯忘反﹐豈唯不肖﹐中才皆然。”{宋}{苏轼}《和东方有一士》:“豈惟舞獨鶴﹐便可躡飛鸞。還將嶺茅瘴﹐一洗月闕寒。”《庄子·逍遥游》:“豈惟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也有之。”《楚辞·离骚》:“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新唐书·突厥传上》:“誠能復兩渠之饒﹐誘農夫趣耕﹐擇險要﹐繕城壘﹐屯田蓄力﹐{河}{隴}可復﹐豈唯自守而已。”{明}{王守仁}《大学问》:“其與天地萬物而爲一也。豈惟大人﹐雖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左传·襄公二年》:“吾子之請﹐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
進退唯谷-汉语大词典
進退唯谷
【1】见“進退維谷”。
諾唯-汉语大词典
諾唯
【1】应诺。{宋}{苏轼}《戏子由》诗:“道逢{陽虎}呼與言﹐心知其非口諾唯。”{清}{朱琦}《感事》诗:“機幄時咨對﹐震懾但諾唯。”
非唯-汉语大词典
非唯
亦作“[非惟]”【1】不只﹔不仅。《左传·昭公八年》:“{子大叔}曰:‘若何弔也?其非唯我賀﹐將天下實賀。’”{汉}{司马相如}《封禅文》:“非唯雨之﹐又潤澤之。”{明}{李东阳}《<琼楼吟稿>序》:“〔{杜}詩〕非惟不易學﹐亦不易讀也。”
阿唯-汉语大词典
阿唯
【1】唯唯喏喏﹐迎合顺从。《太平广记》卷九八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怀濬》:“與之語﹐即阿唯而已﹐里人以神聖待之。”《辽史·耶律引吉传》:“時{蕭革}﹑{蕭圖古辭}等以佞見任﹐鬻爵納賄;{引吉}以直道處其間﹐無所阿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