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 如: 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②. 放出,露出。 如: 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③. 说出。 如: 吐话。一吐为快。
①.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 如: 呕吐。上吐下泻。
②.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 如: 吐还不义之财。
①.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 如: 蚕丝。丝绸。缂(kè)丝(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②. 像丝的东西。 如: 铁丝。菌丝。肉丝。游丝。
③.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④.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 如: 一丝不差。 一丝笑容。
⑤.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 如: 情丝。愁丝。
⑥. 指弦乐器。 如: 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①. 本人,己身。 如: 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
②. 从,由。 如: 自从。自古以来。
③. 当然。 如: 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
④. 假如。 如: 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①. 捆绑。 如: 绑缚。手无缚鸡之力。解缚。
②. 拘束。 如: 束缚。作茧自缚。
拼音: tǔ sī zì fù
注音: ㄊㄨˇ ㄙ ㄗˋ ㄈㄨˋ
繁体: 吐絲自縛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作茧自缚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即“作茧自缚”。见“作茧自缚”条。
此处所列为“作茧自缚”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蚕吐丝成茧,把自己给裹起来。这本是养蚕时常见的景象,有心人将它用来比喻人做了某事,反将自己困于其中。南朝梁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善恶不二颂〉,颂中有:“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两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佛的境界不必外求,它就在我们本来的身心中。一般人不了解,一直向外去追求,于是以为坐禅可以成佛,却不知那就像吐丝为茧,反而牢牢地把自己给困住了。所以颂中接下去说:“法性本来圆明,病愈何须执药。”法性就是佛性,我们的佛性本来就存在的,不必靠外在修练的,就像没生病的人何必吃药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颂〉中,志公和尚也说:“一切无非佛事,何须摄念坐禅?”意思也是一样。在〈菩提烦恼不二颂〉中更明白地说:“大道祇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就在眼前,迷糊的人们不了解,用尽心机往外去寻找,那倒真像是蚕吐丝为茧,把自己越捆越紧,离佛的境界也就越来越远了。后来“作茧自缚”这句成语或即从这里演变出来。出现“作茧自缚”这句成语的文献如:《浮生六记・卷六・养生记逍》:“又读〈逍遥游〉,而悟养生之要,惟在闲放不拘,怡适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茧自缚矣乎!”
1:那种不与国外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做法,是吐丝自缚,固步自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