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𨝸〕字拼音是(tán),部首是阝部,总笔画是14画。
〔𨝸〕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覃、阝”或“覃、⻏”。
〔𨝸〕字仓颉码是MJNL,五笔是SJBH,郑码是FJEY。
〔𨝸〕字的UNICODE是U+2877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65752,UTF-32:00028778,UTF-8:F0 A8 9D B8。
〔𨝸〕字异体字是譚、𨟜、𨟣、𨟩、𨟬。
◎拼音tán。古国名。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58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78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64頁,第20字
《唐韻》:徒含切;《集韻》:徒南切,𡘋音覃。《說文》:國也。齊桓公所滅。
又,通作譚。《詩・衞風》:譚公維私。《春秋・莊十年》:譚子奔莒。
〔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𨝸〕字拼音是t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覃、⻏。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卷别卷六下反切徒含切頁碼第211頁,第24字續丁孫
𨟬、𨟣、𨝸
國也。齊桓公之所滅。从邑𪉷聲。
臣鉉等曰:今作譚,非是。《說文注義》有譚長,疑後人傳寫之誤。
段玉裁注:「《詩》、《春秋》、《公》、《穀》皆作『譚』……『𨝸』、『譚』古今字也。」
卷别卷十二反切杜檐反頁碼第545頁,第3行,第1字述
國也,齊桓公之所滅。從邑覃聲。
臣鍇按:杜預曰:「東海褰冥是也。子爵,魯莊十年滅。」
卷别卷六下反切徒含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194頁,第1字許惟賢第524頁,第3字
國也。齊桓公之所滅。
《衞風》曰:譚公維私。《小雅》曰:東國困於役而傷於讒。譚大夫作《大東》以告病。《左傳》莊十年曰:齊師滅譚。譚無禮也。譚子奔莒。同盟故也。今濟南府府東南七十里有故譚城。在二志濟南郡之東平陵縣。東平陵故城在今濟南府府東七十五里。
从邑。𪉲聲。
徒含切。古音在七部。按詩,《春秋》,公,穀皆作譚。許書又無譚字。葢許所據從邑。《齊世家》譌作郯。可證司馬所據正作𨝸。𨝸譚古今字也。許書有譚長。不以古字廢今字也。
朱一今姓談當從此。
錢一譚字《說文》無,𨝸姓。談話。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18頁,第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39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1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69頁,第1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59頁,第2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934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614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475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380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65頁,第14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67頁,第1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16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6718頁【補遺】第1700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408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568頁【崇文】第226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865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279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354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645頁,第8字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