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聞)是什么意思
聞-古文字通假字典
聞
(文明wen)讀為汶(文明wen),雙聲叠韻
故宫藏有“聞陽司空”印,收入羅福頤主編之《秦漢南北朝官印徵存》一·二〇一,印為田字格,煘印,編者據睡虎地秦簡有縣司空、邦司空的記載,定為秦印,拙文《秦印探述》從之。“聞陽”即“汶陽”,《漢書·地理志》魯國縣,秦為薛郡縣。按《孝經》:“言不文。”釋文:“文本或作聞。”
聞-古文字通假字典
聞
(文明wen)讀為門(文明men),雙聲叠韻
《璽彙》〇〇二八~〇〇三〇:“聞司馬鉨。”〇〇三一~〇〇三二:“右聞司馬。”〇〇三三:“右聞司馬鉨。”
聞-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聞wén
【中古音】:
【上古音】:
無分切
【通假字释义】:
微文合三(明文) 知聞也。
【正字及释义】:
文 wén
無分切 微文合三(明文) 文字,文辭。
《史記·自序》:罔羅天下放失舊聞。
《漢書·叙傳》:劉向司籍,辯章舊聞。
問 wèn
亡運切 微問合三(明文) 詢問,問候;音訊。
《易·旅象》:
牛之凶,終莫之聞也。
《詩·王風·葛藟》:謂他人昆,亦莫我聞。〔《箋》云:不與我相聞命也。〕
《詩·大雅·雲漢》:群公先正,則不我聞。〔馬瑞辰云:聞。當讀問,問,猶恤問也。〕
聞-敦煌俗字典
聞wen
S.527《顯德六年正月三日女人社再立條件》:“蓋聞至城(誠)立社,有條有格。”
S.5774《茶酒論》:“阿你不聞道:‘浮梁歙州,萬國來求?’”
Φ096《雙恩記》:“‘我聞’兩字,聞成就。”“澄潭隱隱聽龍吟,古洞深深聞虎驟。”
Φ096《雙恩記》:“不敢遮障,合具奏聞。”“王聞臣奏,又雲:……”
S.2832《願文等範本》:“設三乘教綱,群生遇以心開。廣演五部之眾經,六趣聞道。”
闻(聞)-汉语字源字典
闻(聞)wén
甲
金
篆
甲骨文的闻字,象一个人竖起耳朵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什么东西的样子。小篆闻字从耳门声,门也可以是个义符,似乎可以理解为一耳贴在门外偷听别人说话。闻的本义为听、听见,又指所听到的事情、消息,如新闻、奇闻,引申为见闻、知识。后来闻字从听觉变成了“嗅”的意思,如“闻香下马”。
[闻风丧胆]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极端恐惧。
[闻一知十]形容聪明,善于类推。
聞-金瓶梅字典
聞
(一)wén 《广韵》:说文曰,知声也。 无分切 臻合三平文微
①听说。 盖聞电光易灭,石火难消。(五一17下2)
②嗅。 聞着喷鼻香。(六七12上2)
(二)当作“閗”(𨷖)dòu,形近讹。 又聞李桂姐和郑月儿,彼此互相戏駡不绝。(七三21下10)
(又讹成:開)。
聞-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