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豨)是什么意思
豨-古文字通假字典
豨
(微曉xi)讀為豕(支審shi)
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狗(姤)》初六:“羸豨復(孚)適(蹢)屬(躅)。”又帛書《六十四卦·乖(睽)卦》九二:“乖苽(孤),見豨負塗,載鬼一車。”今通行本《易》豨並作豕。按《史記·天官書》“奎曰封豕,為溝瀆”,《漢書·天文志》作“封豨”。黄焯《古今聲類通轉表》説曉審喉舌通轉,引《莊子·大宗師》釋文:“狶韋氏許豈反,李音豕。”
豨-古代汉语字典
豨xī
【释义】:
猪。《墨子·耕柱》:“狗豨犹有斗。”《淮南子·本经》:“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封:大。修:长。)
豨-难僻字字典
豨xī
【同音字】:希
【释义】:
①猪。②大野猪。③豨莶(xiān):一种中草药。
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豨xī
【释义】:
①
〈文〉猪。〇②[豨莶]xīxiān
菊科稀莶属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茎上有灰白毛,叶对生,花黄色,结黑色瘦果,有四棱。全草可以做药材。
豨-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