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熏)是什么意思
熏-古文字通假字典
熏
(文曉xun)讀為纁(文曉xun),雙聲叠韻
毛公鼎、吴方彝、
盨、番生坭等記王賞賜之物皆有“虎
熏裏”。熏讀為纁。《爾雅·釋器》:“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説文》:“纁,淺絳也。”按《儀禮·士昏禮》:“玄纁束帛儷皮。”鄭玄注:“今文纁皆作熏。”《穀梁傳·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為之緇衣熏裳。”《左傳·僖公三十一年》正義引熏作纁。
熏-古文字通假字典
熏
(文曉xun)讀為薰(文曉xun),雙聲叠韻
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根(艮)》九三:“〔艮其限,〕戾(列)其
(夤),厲熏心。”熏通行本《易》作薰。按《莊子·應帝王》:“
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鑿之患。”《太平御覽》卷九一一引熏作薰。
熏-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熏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熏-古代汉语字典
熏xūn
【繁体字】:燻
【释义】:
①用火烟熏。《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穹:穷尽。窒:指堵塞洞穴。)《论衡·命禄》:“越人熏其穴。”也指火烟。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兰缸烈耀,金炉扬熏。”又为烧灼。《诗经·大雅·云汉》:“我心惮暑,忧心如熏。”②侵袭。鲍照《代苦热行》:“瘴气昼熏体,草露夜沾衣。”引申为熏陶,熏染。《颜氏家训·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款狎:亲近。)今成语有“利欲熏心”。③通“曛”。黄昏。《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至熏夕,极欢而去。”④通“纁”。浅红色。《谷梁传·僖公三十一年》:“为之缁衣熏裳。”⑤[熏熏]1.和悦的样子。《诗经·大雅·凫鹥》:“公尸来止熏熏。”(尸:古代祭祀时,代替祖先受祭的活人。)2.众多的样子。《太玄·交》:“往来熏熏,得亡之门。”
【说明】“熏”为会意字,像火烟自窗上冒出。参附录三。
熏-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熏xūn
【中古音】:
ㄒㄩㄣ
【上古音】:
許云切
【通假字释义】:
曉文合三(曉文) 火煙上出也。
【正字及释义】:
釁 xìn
許覲切 曉震開三(曉文) 同衅。以香料塗身。
韓愈《答吕毉山人書》: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曛 xūn ㄒㄩㄣ 許云切 曉文合三(曉文) 日落的餘光;又黄昏時。
《後漢書·趙壹傳》:陟遂與言談至熏夕,極歡而去。
薰 xūn ㄒㄩㄣ 許云切 曉文合三(曉文) 香草,薰香。
蔡邕《釋海》:下獲熏胥之辜。〔注:謂相熏烝得罪也。〕
纁 xūn
許云切 曉文合三(曉文) 三染絳。
《禮記·禮器》:士,玄衣熏裳。〔熏,《釋文》云:字又作纁。〕
熏1-常用字详解字典
熏1xūn
燻①②
金
篆
□,14画。①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它们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熏1黑|熏1染。②熏制的食品
熏1鱼|熏1鸡|熏1腊。③和暖
熏1风。
熏2-常用字详解字典
熏2xùn
方言。指煤气使人窒息中毒
被煤气熏2着了。
〈辨〉熏字金文从束,上有黑点,象示熏烟的痕迹;后来从束从火,表示火烤成束的香草以散发香气或驱赶蚊虫之类。篆书讹变作从
从黑,仍表火熏香草之意,黑,详黑字下,
读chè,义为草。楷书讹变作熏。异体燻,又加形符火,此字旧时只用于熏1的义项①②。今并作熏。
熏-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熏xūn*燻①②
【释义】:
①
食品加工方法,用烟火接触食物,使具有某种特殊的味道
熏鱼|熏鸡|熏制。→②
烟、气等沾染、侵袭物体(使变色或沾上气味)
熏衣服|烟熏火燎|臭气熏天。③
由于长期接触而受到影响
利欲熏心|熏染|熏陶。
参见“薰”字的提示。
另见xùn。
熏-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熏xùn
【释义】:
〈口〉(煤气)使人中毒窒息
让煤气给熏着了。
另见xūn。
熏-金瓶梅字典
熏(燻 薰)
xūn 《广韵》:火气盛貌。 许云切 臻合三平文晓
熏蒸。更深静峭,把被儿熏了,看看等到月上花稍。(七四18上7)
熏-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