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藝)是什么意思
蓺同藝(艺)-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蓺同藝(艺)
蓺音yì。蓺的本义是种植。《说文》:“蓺,草木不生也。”(草木的种子种下还没生出来。)《诗经·唐风·鸨羽》:“王事靡盬(gǔ),不能蓺稷黍。”(王事总没有停息,不能够种植稷黍。盬,休息,休止。)《诗经·大雅·生民》:“蓺之荏菽,荏菽旆(pèi)旆。”(后稷小时就爱好种植大豆,豆苗长得蓬勃茂盛。荏菽,又称戎菽,即大豆,黄豆。旆旆,枝叶繁盛上扬的样子。)《后汉书·张衡传》:“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蓺。”(到三辅游学,随即进入京都游历太学,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三辅,汉以京兆尹、左冯翊郡、右扶风郡为三辅。六蓺,即六种技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种植”义,后来写作“藝”。今简化为“艺”。
艺-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艺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艺-古代汉语字典
艺yì
【繁体字】:藝
【释义】:
①种植。《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后稷:名弃,周的始祖。)陶潜《桃花源诗》:“黍稷随时艺。”②才能,技艺,本领。《尚书·金縢》:“能多材多艺。”《论语·子罕》:“吾不试,故艺。”(不试:不被任用。艺:用如动词,有技艺。)《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三保:冯三保,人名。)[六艺]1.古代贵族教育子弟的六种科目。《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艺艺:礼、乐、射、御、书、数。”《后汉书·张衡传》:“遂通五经,贯艺艺。”(贯:通,精通。)2.指儒家的“六经”,即《诗》、《书》、《易》、《礼》、《乐》、《春秋》。韩愈《师说》:“艺艺经传皆通习之。”③准则,限度。《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布:公布。常:指法令。)《国语·晋语八》:“贪欲无艺。”④区分。《孔子家语·正论》:“合诸侯而艺贡事,礼也。”
艺-常用古汉语字典
艺yì
【繁体字】:藝
【释义】:
[名]①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教学的科目。范晔《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②古代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动]种植。陶渊明《桃花源记》:桑竹重余阴,菽稷随时艺。
艺-难僻字字典
艺yì
【同音字】:艺
【释义】:
衣袖。
艺-常用字详解字典
艺yì
藝
甲
金
篆
从艸乙声,形声,
,4画。①技术;技能
艺徒△工艺|手艺|园艺。②艺术
艺林|艺人△文艺|曲艺。③准则;限度
贪贿无艺。
〈辨〉艺字初文为埶。埶读yì,甲骨文象双手持植株栽种的形状,义为种植,引申为技能。金文繁化,加土、加女,土表示土地,女表示种植最初为妇女的事情。篆书形体讹变,楷书作埶。后又加形符艸作蓺,艸为草的本字,古文字形体甲
篆
象众草丛生的样子,用为偏旁表示跟植物有关的意思,楷书中作为偏旁在上写作
,讹变作艹,俗称草字头儿。后又加声符云作藝,今简化作艺。
艺(藝)-汉语字源字典
艺(藝)yì
甲
金
篆
甲骨文、金文的艺字,象一个人双手捧着一棵树苗,树下有土,表示种树于土之义。它的本义为栽树,泛指种植。种植在古代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所以艺术又可以引申指某种特殊的才能或技术,如艺术、工艺等。
[艺术]泛指各种技术技能。
艺-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艺yì藝
【释义】:
①
技能;本领
多才多艺|艺高人胆大|手艺|工艺|技艺。→②
艺术
文艺|曲艺|艺坛新秀。→③
表演技艺
艺人卖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