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字典 > 游

游(遊)是什么意思

  • 游-古文字通假字典

    (幽喻you)讀為留(幽來liu),叠韻,來喻準旁紐

    馬王堆帛書《春秋事語·吴伐越章》:“吴伐越,復其民,以歸,弗復□□刑之,使守布周(舟)。紀武曰:‘刑不(粦讀為慎),使守布周,游其禍也……’吴子餘蔡觀周,閩(閽)人殺之。”按斿與留聲字通。《爾雅·釋蟲》:“蜉蝣渠略。”《孟子·滕文公上》趙岐注“蜉蝣”作“蜉”。

  • 游-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 游-古代汉语字典

    游liú

    【释义】:

    见“游”㈡。

  • 游-古代汉语字典

    【释义】:

    ㈠ yóu ①在水中浮行。《诗经·邶风·谷风》:“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淮南子·地形》:“食水者善游能寒。”引申为浮动,流动。《孔子家语·颜回》:“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原。”《涑水记闻》卷六:“其游兵至临淄。”[游目]纵目,纵览。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游兮,将往观乎四方。”②水流。《诗经·秦风·蒹葭》:“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sù:逆流而上。)陈师道《送外舅郭大夫夔路提刑》:“天险连三峡,官曹据上游。”③虚浮,不切实际。《周易·系辞下》:“诬善之人,其辞游。”《礼记·缁衣》:“故大人不倡游言。”④行走,运行。《淮南子·览冥》:“麒麟游于郊。”杨炯《浑天赋》:“阳动而阴静,天回而地游。”特指帝王春季巡行。《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豫:秋巡。)⑤游玩,游览。《诗经·大雅·卷阿》:“岂弟君子,来游来歌。”(岂kǎi弟:同“恺悌”,和乐平易。)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生好入名山游。”引申为游历,外出求学或求官。《韩非子·和氏》:“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江淮。”又引申为游说。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游说shuì]指战国时代策士奔走各国、劝说君主采纳其政治主张的活动。左思《咏史》之八:“苏秦北游游,李斯西上书。”后泛指劝说别人采纳其意见。《汉书·司马迁传》:“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游。”(仆:谦称自己。沮:败坏。贰师:指贰师将军。)⑥交往。《左传·隐公三年》:“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厚、州吁:人名。)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⑦闲散,空闲。《荀子·成相》:“臣下职,莫游食。”(游食:游手好闲,不劳而食。)《陈书·程灵洗传》:“伎妾无游手,并督之纺绩。”

    ㈡liú ⑧同“斿”。古代旌旗上飘带一类的垂饰。《左传·桓公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鞶pán:革带。厉:鞶带的垂饰。数:命数,礼数。)

    【辨析】1.游、遊。浮行为游,行走为遊。两字音同义通,古籍中往往互相通用。但凡有关水中的活动,一般只用“游”,很少用“遊”。2.游、泳。见“泳”字条。

  • 游-常用古汉语字典

    游yóu

    【释义】:

    [动]①游玩,游览。亦指求学、求官、旅游。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欧阳修《醉翁亭记》: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袁枚《祭妹文》: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②在水上漂浮。亦泛指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吕氏春秋·察今》: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③交往,交游。司马迁《鸿门宴》: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④放纵,纵。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⑤游动,运转。《庄子·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贾谊《论积贮疏》: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蒲松龄《促织》: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案:凡有关水中的活动,一般用“游”,不可用“遊”;有关陆地的则“游”、“遊”互用,今二字通用作“游”。

  • 游-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游yóu

    【中古音】:

    【上古音】:

    以周切

    【通假字释义】:

    喻尤開四(余幽) 旌旗之流也。

    【正字及释义】:

    旒 liú 力求切 來尤開三(來幽) 古代旗幟下邊懸垂的飾物。

    《管子·小匡》:龍旗九游。〔《書鈔一百二十》引作九旒。〕

    遊 yóu 以周切 喻尤開四(余幽)

    (一)遨遊。

    《荀子·宥坐》:數仞之牆而民不踰也,百仞之山而竪子馮而游焉,陵遲故也。

    (二)交友,往來。

    《史記·酈生傳》:吾聞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願從游,莫爲我先。

    裕 yù 羊戌切 喻遇合四(余侯) 豐富,充足。

    《文子·微明》:至治優游,故下求不賊。

  • 游-常用字详解字典

    游yóu

    遊②—④

    从水斿声,形声,,12画。①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游鱼|游艇△浮游|回游。②随意行走;闲逛游玩|游览△导游|旅游。③交游;来往游侠。④不固定的游牧|游击|游民。⑤江河的一段△上游|中游。

    〈辨〉游字甲金文作游,象小孩子执旗的样子,本义为古代连缀于旗帜正幅末端的飘带之类。篆书作游,《说文》释为从汗声,读yǎn,义为旗上的飘带;汗读qiú。其实,游可视为从水斿声,本义为在水中行动,借用为斿,斿读yóu。异体作遊,从辵斿声,辵义为在路上走,旧时把在陆地行动写作遊,义项②③④皆作遊。今并作游。

  • 游[遊]-汉语字源字典

    游[遊]yóu

    甲 金 

    古代重大的户外活动或军事行动,都要大张旗鼓以壮声威。甲骨文和早期金文的遊字,象一人手持大旗在行走,大旗上方旗幅飘扬的样子。它的本义为执旗行进,又特指旗幅上的飘带饰物,“斿”是其本字。金文的遊字或加“止”形,表示行动之意,有遨游、行走的意思。至于小篆中从水斿声的游字,则是表示在水中浮行的意思。斿、遊、游本来表示三个不同的词,现在都统一作游,不再加以区别了。

  • 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游yóu*遊①-①

    【释义】:

    流动;移动游动哨|游击|游移。→②从容行走;闲逛游山玩水|云游四方|游荡|游览|旅游。游戏|游玩|游艺|游乐。交往交游。→⑤在水里行动鱼在河里游来游去|畅游长江|游泳|游弋。→⑥河流,特指江河的一段上游|下游。〇⑦姓。

  • 游-汉字异读字典

    ㈠yóu ①游泳。②犹“流”。指河流的一段。如:上游;下游。③流动。如:游骑。④虚浮不定。如:游谈无根。⑤姓。⑥同“遊”。

    ㈡liú 〔通〕同“斿”。

  • 游-金瓶梅字典

    游(游 遊 )

    yóu “游”草写楷化得形,见《字彙》。

    游玩。 往来游女,每乐此而忘疲。(五四6上5)

  • 游-金瓶梅字典

    游(游  逰)

    yóu 《广韵》:浮也,放也。又姓。 以周切 流开三平尤以

    交游。 知己难逢,胜游易散。(四八1下3)

  • 游-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