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臧)是什么意思
臧-古文字通假字典
臧
(陽精zanɡ)讀為贓(陽精zanɡ),雙聲叠韻
龍崗秦簡二〇二:“坐其所匿税臧與法没入其匿田之稼。”又簡二〇四:“分以上直其所失臧及所受臧皆與盜同法。”睡虎地秦簡中贓賄字皆作臧。《法律答問》:“或盜采人桑葉,臧不盈一錢。”又:“甲盜,臧直(值)千錢,乙智(知)其盜,受分臧不盈一錢,問乙可(何)論?同論。”又:“削(宵)盜,臧直(值)百一十,其妻、子智(知),與食肉,當同罪。”按贓字出現較晚。《玉篇》:“贓,藏也。”《廣韻》:“納賄曰贓。”《漢書》作臧。《尹賞傳》:“其羞辱甚於貪汙坐臧。”漢末已作贓,蔡邕《故太尉橋公廟碑》:“(橋)公糾發贓罪,致之於理。”
臧-古文字通假字典
臧
(陽精zanɡ)讀為藏(陽從canɡ),叠韻,精從旁紐
江蘇盱眙縣南窑莊發現的圓壺圈足外銘:“惟王五年,奠陽陳得再立(莅)事歲,孟冬戊辰,齊臧鈛(戈)、孤(弧),陳璋内伐燕亳邦之獲。”《三代》一二·二四·一所收“陳璋壺”與圓壺銘文相似,“齊臧”作“大臧”。李學勤、祝敏申《盱眙壺銘與齊破燕年代》讀臧為藏,説“大藏戈弧”即把兵器收藏起來,是停止戰鬥之意。又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五行》:“
(聰)也者聖之臧於耳者也。〔明也〕者知(智)之臧於目者〔也〕。”又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九主》:“天復(覆)地載,生長收臧。”又銀雀山竹簡《庫法》:“庫器處臧必高,燥濕適……”字亦作
。銀雀山竹簡《田法》:“叔(菽)叚(萁)民得用之,稾民得用其什一,芻人一斗,皆於民。上家畜一豕、一狗、雞一雄一雌。諸以令畜者,皆
其本,齎(資)其息,得用之。”
殆臧之簡省。又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盜者》“臧於垣内中糞蔡下”,“臧於瓦器間”,“臧東南反(坂)下”,“臧於草木下,必依阪險”。按《史記·平準書》:“出御府禁藏以贍之。”《漢書·食貨志》藏作臧。
臧-古文字通假字典
臧
(陽精zanɡ)讀為臟(陽從zanɡ),叠韻,精從旁紐
馬王堆帛書《陰陽脈死侯》:“三陰疞(腐)臧煉(爛)腸而主殺,□□五死。”臧讀為五臟之臟。又江陵張家山漢簡《脈法》:“動則實四支(肢)而虚五臧,五臧虚則玉體利矣。”
臧-古文字通假字典
臧
(陽精zanɡ)讀為戕(陽從qianɡ),叠韻,精從旁紐
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少(小)過》九三:“弗過仿(防)之,從或臧之,凶。”臧王弼木作戕。臧與戕通,《詩·小雅·十月之交》:“曰予不戕。”釋文:“戕,王肅本作臧。”
臧-古文字通假字典
臧
(陽精zanɡ)或説讀為襄(陽心xianɡ),叠韻,精心旁紐
一九八八年湖北襄樊市北郊團山一號墓出土“鄭臧公之孫”鼎兩件(《考古》一九九一年九期,襄樊市博物館《湖北襄陽團山東周墓》),黄錫全、李祖才《鄭臧公之孫鼎銘文考釋》説器形、紋飾均屬春秋晚期。鼎銘:“余奠(鄭)臧公之孫,余剌之
子
,乍鑄
彝,以為父母。”黄、李二氏以為“鄭臧公”即“鄭襄公”(公元前六〇四~前五八七年在位),在春秋中期晚段,其孫輩應在公元前六世紀中葉,為春秋晚期前段。至臧、襄相通,二氏舉《詩·鄭風·野有蔓草》臧與瀼、揚叶韻。另臧古與藏、葬音義相通,《説文》:“葬,藏也。”《易·繫辭下》:“葬之中野。”《漢書·劉向傳》引葬作臧。古葬事又稱襄事,如《左傳·定公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宋胡繼宗謂葬曰襄事。按黄、李二氏主要從器形、紋飾着眼,並認為祖指父之父輩,故讀“臧公”為“襄公”。但也極有可能臧讀為莊,“臧公”指“莊公”。莊與藏通,見本部從紐“莊(3038)或説讀為藏”條説解;臧與壯通,見本部莊紐“(2976)與壯通”條説解,臧、莊俱从爿得聲,二字通用遠較臧襄通用(文獻上的直接證據一條也找不到)習見。鄭莊公是鄭東遷後的第二代君主,在位四十三年,其時鄭甚强大,“不朝周”,且“射王中肩”,故其在鄭,即太宗,子孫必稱述之。而所謂祖,也並不專指父之父,遠祖亦可稱祖。至鄭襄公時,鄭已衰。襄公八年,楚莊王圍鄭三月,“鄭以城降”、“襄公肉袒掔羊以迎”楚莊王,這樣的君主恐當為子孫諱稱。故臧讀襄與讀莊二説似可並存而以後説為較近事實。參看本部莊紐“
(2979)讀為莊”條説解。
臧同藏-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臧同藏
臧音cáng。臧的本义是善,好。《说文》:“臧,善也。”按:杨树达《释臧》认为“臧获”(即战争中被俘为奴的人)为本义。颜师古《汉书·礼乐志二》注:“古书怀藏之字本皆作臧。”即臧有储藏,收藏的意思。《荀子·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使国家富足的途径,在于节约开支使民富裕,又善于储藏那些多余的物质。)《苟子·天论》:“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万物在春夏茂盛地萌芽、生长,在秋冬收成蓄积、储藏。启,始,萌芽。蕃,茂盛。畜,同蓄。)《管子·侈靡》:“天子臧珠玉,诸侯臧金石。”(天子蓄藏珍珠美玉等贵重东西,诸侯收藏钟磬等乐器。)《汉书·食货志上》:“春耕夏耘,秋获冬臧。”(春天耕种,夏季除草,秋季收获,冬天储藏。按:《汉书》“藏”皆作“臧”。)“储藏,收藏”义,后来加义符“草”写作“藏”。
臧同-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臧同
臧音zāng。臧又有赃(贿赂,或盗窃之物)的意思。《广韵》:“纳贿曰臧。”《汉书·酷吏传·王温舒传》:“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尽没入偿臧。”(王温舒上奏章请求惩罚不法之徒,严重的灭族,略轻的就杀他本人,家产全部没收入官,或偿还失主,或抵脏。族,名词动用,灭族。)《汉书·薛宣朱博传》:“已而阴求其罪臧……条其奸臧。”(不久暗中访察到他的贪赃罪行……分条列举他的贪赃枉法的罪行。)“贿赂,盗窃物”义,后来加义符“贝”写作“
”。今简化为“赃”。
臧同臓(脏)-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臧同臓(脏)
臧音zàng。臧又有内脏、五脏义。《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臧。”(能品五味的是什么?回答说是五脏。五味,指酸、甜、苦、辛、咸。五臧,即五脏,古指脾、肺、肾、肝、心。)《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臧,专意积精以适神。”(吸进新鲜空气吐出体内废气来锻炼五脏,意念专一、聚精会神来使精神平和。颜师古注:“臧,五臧也。”)“内脏”义,后来加义符“肉”写作“臓”。今又简化为“脏”。
臧-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臧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臧-古代汉语字典
臧cáng
【释义】:
见“臧”㈡。
臧-古代汉语字典
臧
【释义】:
㈠zāng ①好,善。《诗经·小雅·小旻》:“谋臧不从,不臧覆用。”《荀子·儒效》:“熙熙兮其乐人之臧也。”(熙熙:温和快乐的样子。)[臧否]1.善恶,得失。《诗经·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臧。”(於呼:同“呜呼”,表叹息。)《荀子·富国》:“观国之治乱臧臧,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疆易:边界。)2.褒贬,评论。《世说新语·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臧人物。”②古代对奴隶的贱称。《吕氏春秋·应言》:“寡人宁以臧为司徒,无用卬。”(卬:孟卬。)司马迁《报任安书》:“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③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物。后来写作“赃(
)”。《汉书·尹赏传》:“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后汉书·陈禅传》:“受纳臧赂。”(赂:财物。)
㈡cáng ④收藏,隐藏。后来写作“藏”。《荀子·天论》:“好恶、喜怒、哀乐臧焉,夫是之谓天情。”《汉书·食货志上》:“春耕、夏耘、秋获、冬臧。”
㈢zàng ⑤储藏财物的仓库。后来写作“藏”。《史记·孟尝君列传》:“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后汉书·张禹传》:“后连岁灾荒,府臧空虚。”又为储藏的财物。《汉书·食货志上》:“宫室苑囿府库之臧已侈。”⑥内脏。后来写作“脏(臓)”。《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臧。”
臧-古代汉语字典
臧zàng
【释义】:
见“臧”㈢。
臧-常用古汉语字典
臧zāng
【释义】:
[形]善,好。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臧-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臧zāng
【中古音】:
【上古音】:
則郎切
【通假字释义】:
精唐開一(精陽) 善也。
【正字及释义】:
藏 cáng
昨郎切 從唐開一(從陽) 收藏;隱匿。
《管子·侈靡》:天子臧珠玉,諸侯臧金石。
《漢書·食貨志下》:出御府禁臧以贍之。
《漢書·食貨志下》:千室之邑,必有千鍾之臧。
《漢書·禮樂志》:臧于理官。
《漢書·賈誼傳》:所貴聖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臧。
《漢書·食貨志上》:其爲物輕微易臧,在于把握。
漢·《中常侍騎都尉樊安碑》:歷中黄門冗從假史,拜小黄門,小黄門右史,遷臧府令中常侍。〔注:臧與藏同。〕
贓 zāng
則郎切 精唐開一(精陽) 納賄、盗竊所得的財物。
《史記·王温舒傳》:郡中豪猾相連坐千餘家,上書請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盡没入償臧。
《鹽鐵論·刑德》:古者傷人有創者刑,盗有臧者罰,殺人者死。〔注:臧同臟。〕
《漢書·尹賞傳》:其羞辱甚于貪污坐臧。
臟 zàng
則郎切 從宕開一(從陽) 内臟的總稱;臟腑。
《漢書·王吉傳》:吸新吐故以練臧,專意積精以適神。
臧-难僻字字典
臧
【释义】:
㈠(zāng赃)①善,好。如:未知臧否。②姓。
㈡(cáng藏)同“藏”。收藏。
臧-通假字小字典
臧zāng
则郎切(精唐开一) 精阳平
善,好。《说文通训定声》:“臧,善也。假借为装,《周语》‘掩贼者为臧’、《左文十八传》‘掩贼为藏’,即俗字之
也。《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臧’,注:‘五臧也’,此即俗字之臓也。”
(一)通“赃”(
)zāng 则郎切(精唐开一) 上古音缺 贪污受贿或盗窃所得的财物。
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尽没入偿臧。(《史记·酷吏列传》)——郡内豪强奸猾被牵连而犯法该罪的有千多家。(王温舒)上书报请惩罚,罪大的直至灭族,罪小的处死,家财全部没收入库以抵偿赃物。〔族:灭族。〕
(薛宣)乃手自牒书,条其奸臧。(《汉书·薛宣传》)——薛宣就亲手在简牒上书写,分条列举其违法贪赃的罪行。
受纳臧赂。(《后汉书·陈禅传》)——接受贿赂财物。
(二)通“藏”cáng昨郎切(从唐开一) 从阳平 收藏,隐藏。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荀子·天论》)——百物在春夏繁茂地萌芽生长,在秋冬就收获储藏起来。〔繁:多;启:萌芽。 蕃:茂盛。 畜:蓄积。〕
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焉。(《荀子·天论》)——形体已具备,意识也就随之而产生,好、恶、喜、怒、哀、乐等情感都蕴藏在形神之中。
天子臧珠玉,诸侯臧金石。(《管子·侈靡》)——天子蓄藏珠玉等珍品,诸侯蓄藏钟磬等乐器。
春耕夏耘,秋获冬臧,伐薪樵,治官府。(晁错《论贵粟疏》)——春天耕种,夏天除草,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打柴草,修理官府的房屋。
(三)通“脏”(臓)zàng 徂浪切(从宕开一) 上古音缺内脏,五脏。
吸新吐故以炼臧。(《汉书·王吉传》)——经常吸进新鲜的东西,吐出陈腐的东西,以锻炼内脏。〔颜师古注:“臧,五臧也。〕
臧-敦煌俗字典
臧zang
S.388《正名要錄》:“右依顏監《字樣》甄錄要用者,考定折衷,刊削紕繆。”
S.133《春秋左傳杜注》:“廿三年,孟孫惡臧孫,季孫愛之。孟孫卒,臧孫入哭,甚哀。”
臧-汉语字源字典
臧zāng
甲
金
篆
古代以战俘为奴隶,为了防止他们反抗和逃跑,往往残酷地将其双眼刺瞎。甲骨文和早期金文的臧字,从戈从臣,象以戈刺瞎人眼睛之形,其本义即指这种在战争中被虏获为奴隶的人,后泛用作奴婢的贱称。在典籍中,臧字则常用作善、好,称许之义。
[臧否]善恶,得失。又品评,褒贬。也作“臧贬”。
[臧获]奴婢的贱称。
臧-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臧zāng
【释义】:
①
〈文〉好;善
谋国不臧。→②
〈文〉褒扬;称赞
臧否(pǐ)人物。〇③
姓。
不读zàng。
臧-汉字异读字典
臧
㈠zāng ①善。《诗·邶风·雄雉》:“何用不臧?”②奴仆。《庄子·骈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③通“赃”。《后汉书·陈禅传》:“受纳臧赂。”④姓。春秋时鲁有臧僖伯。
㈡cáng 〔通〕通“藏”。储藏。《管子·侈靡》:“天子臧珠玉,诸侯臧金石。”
㈢zàng ①〔通〕通“藏”。积贮;库藏。《汉书·食货志下》:“千石之邑,必有千钟之臧。”②〔通〕通“脏”。《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臧”。
臧-金瓶梅字典
臧
zāng 《广韵》:善也,厚也,又姓。 则郎切 宕开一平唐精
姓氏。 次日委典史(吏)臧不息,带领吏书保甲邻人等,前至经济家。(九二15上1)
臧-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