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字典 > 只

只(只)是什么意思

  • 只-古文字通假字典

    (支照zhi)或説讀為技(支群ji),叠韻

    郭店楚簡《尊德義》簡一四~一五:“(教)以埶(藝),則民埜(野)以靜(爭),(教)以,則民少以咁(吝)。”字影本未釋,張光裕《文字編》隸作只,以為是支之誤,讀為技,劉信芳《郭店竹簡文字考釋拾遺》説同。按支與只聲字相通,《説文》胑或作肢,故只未必是支之誤。又《爾雅·釋地》:“中有軹首蛇焉。”漢孫叔敖碑“軹首蛇”作“枝首蛇”。

  • 只-古文字通假字典

    (支照zhi)

  • 止通只-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止通只

    止音zhǐ。止,上古属章纽之部;只,上古属章纽支部。二字为双声通假。止的本义是脚。通只,仅仅,只有。《庄子·天运》,“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仁义象是先王的旅舍,只可以停留一宿而不能够久居。蘧庐,传舍,即今之旅馆。)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老虎于是高兴起来,估量一下情况,说:“本事只不过这样罢了。”)《聊斋志异·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一个屠夫在夜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全部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沈括《梦溪笔谈·活板》:“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只印二三本,还不算简便。)方苞《狱中杂记》:“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只把主谋的一二个人立即处死,其余的人经过秋天的大审,都遣发到远地服役。)

  • 只-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 只-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 只2-古代汉语字典

    只2zhī△

    【繁体字】:隻

    【释义】:

    ①鸟一只。《说文》:“只2,鸟一枚也。”潘岳《悼亡诗》:“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2。”(翰林:鸟栖息的树林。)泛指一个,一只。《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匹马只2轮无反者。”(反:返回。)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当场只2手,毕竟还我百夫雄。”②单数。《宋史·张洎传》:“肃宗而下,咸只2日临朝,双日不坐。”(肃宗:指唐肃宗。)③量词。李白《奔亡道中五首》之三:“仍留一只2箭。”

    【说明】1.“隻”为会意字,像手持鸟有所获之意。甲骨文即用其捕获义。参附录三。2.古代“只”和“隻”是意义不同的两个字。现在“隻”简化为“只”。

  • 只3-古代汉语字典

    只3zhǐ

    【繁体字】:祇

    【释义】:

    仅仅。《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事未可知,只3成恶名。”

    【说明】在“仅仅”的意义上,古籍中“衹”、“祗”、“衹”、“衹”多混用。现在“衹”简化作“只”。

  • 只1-古代汉语字典

    只1zhǐ

    【释义】:

    ①语气词。用于句中或句末。《诗经·周南·樛木》:“乐只1君子。”又《风·柏舟》:“母也天只1,不谅人只1。”②仅仅,只。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1是近黄昏。”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1缘身在此山中。”

  • 只-常用古汉语字典

    只zhī

    【繁体字】:隻

    【释义】:

    [形]单。与“双”相对。《宋史·张泊列传》:肃宗而下,只日临朝,双日不坐。关汉卿《窦娥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量]本专用于鸟类,后也用于其他物类。《说文解字·佳部》:只,鸟一枚也。罗贯中《群英会蒋干中计》: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吴敬梓《范进中举》: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

  • 只-常用古汉语字典

    只zhǐ

    【释义】:

    [副]表示专独。仅仅,只有。施耐庵《景阳冈》:只剩下口里喘气。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只上了一年学。刘鹗《绝唱》:只摆了一张半桌。

  • 只1-常用字详解字典

    只1zhī

    从口、下加两短竖,指事,□,5画。①单独的;极少的只1身|只1字|只1言片语△形单影只1。②量词船只1△两只1手|一只1鸡|三只1箱子|四只1小船。

  • 只2-常用字详解字典

    只2zhǐ

    祇、秖

    ①副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只2顾|只2管|只2消△不只2。②只有,仅有只2当|只2怕|只2此一家△仅只2。

    〈辨〉复字从又从隹,甲骨文象捕鸟在手的形状,是获的本字,读huò;后来获字作獲,简化为获。隻又表示一鸟在手,义为鸟一枚,读zhī,引申为只1的义项,今写作只。衹字,今作只2的繁体字,从衣氏声,本义指一种橘红色的丝织品,同“缇”,读tǐ;后来借用为副词仅只、不只字,读zhǐ,直到唐代。还有秖字,从秖声,读zhī,本义为谷始熟,亦借用为仅只、不只字。唐代以后,副词仅只、不只字多借用祇,读zhǐ;而祇,从示氏声,本义为地神,读qí。近代,副词字也写作只。只字,以口下加两竖表示口气下引的意思,本是个语气词,语气词往往长出气;后来上述各义项才逐渐通用只。

  • 只-汉语字源字典

    只zhǐ

    只字在古籍中用作语气词。篆书的只字,从口,下有两道,象人口说话时,声气外出之形,用以表示语气。后因同音的关系,借用为“祗”,表示仅仅的意思;又借用为量词的“隻”。简化字中,则只、祗、隻三字合用一体。

    [只今]如今,现在。

  • 只[隻]-汉语字源字典

    只[隻]zhī

    甲 金 

    作为单位量词“一只”、“两只”的只字,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中,均象是用手抓住一只鸟形,其本义为一只鸟。后来引申为“单”,与“双”的意思相对。如《宋史》:“肃宗而下,咸只日临朝,双日不坐。”(从唐肃宗李亨以下,都是单日上朝,双日就不坐朝问政。)简化字的只字,乃是借用了另外一个同音字的字形。它又有“仅仅”、“只有”等意,而这个意思却是从繁体的“衹”字而来的。

  • 只-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只zhī隻

    【释义】:

    单个的;极少的只身|只字不提|只言片语。→②a)用于动物(多指飞禽走兽)一只鸟|一只鸭子|两只老虎|三只猫。b)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中的一个一只耳朵|两只脚|一只手套|两只袜子。c)用于船和某些器物两只船|两只手表。

    另见zhǐ。

  • 只-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只zhǐ祇*祇

    【释义】:

    用来限定范围,表示除此以外没有别的,相当于“仅仅”我只学过英语,没学过别的外语|只找到了一本书|教室里只有一个人|这种事只能慢慢来,不能着急|只去了一年就回来了|只他一个人在家。㈠“只”一般用在动词之前,限制与动作有关的事物、事物的数量或动作本身;直接用在名词或代词之前、限制事物的数量时,可以理解为中间隐含了一个动词“有”“是”“要”等。㈡“祇”读zhǐ时是“衹”的异体字;读qí表示地神的意义时,仍作“祇”。

    另见zhī。

  • 只-汉字异读字典

    ㈠zhǐ ①作语助。用于句中。《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②表决定或感叹语气。《诗·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③仅。如:只顾自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㈡zhī ①〔语〕作量词。一个。《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匹马只轮无反者。”②〔引〕独;单。《宋史·张洎传》:“肃宗而下,咸只日临朝,双日不坐。”

  • 只-金瓶梅字典

    (一)zhǐ 《广韻》:语辞。 诸氏切 止开三上纸章 又《广韻》:专辞。章移切 止开三平支章

    副词,仅。 你孤眠,我孤眠,只是梦里相见。(五二15下5)

    (二)通“直”zhí。 小儿从初四日往东京,与他叔父六黄太尉磕头去了,只过了元宵才来。(七八9上5)

    (三)当作“正”zhèng,“只”“止”通,“止”“正”形近讹。 门面七间,到底五层,……街道又宽阔,只好天泉住。(七一7上10)西门庆鬅着头,只在厅上收礼,打发回帖,旁边排摆桌面。见伯爵来,唱喏毕让坐。(七二22上3)

    (又讹成:是、自)

  • 只-历代避讳字汇典

    只zhī

    见“46、不具”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