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誅)是什么意思
诛-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诛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诛-古代汉语字典
诛zhū
【释义】:
①谴责。《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杇wū:同“圬”,涂刷。予:宰予,孔子的学生。与yú:语气词。)今成语有“口诛笔伐”。引申为讨伐。《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鲧gǔn:夏禹之父。)《史记·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又引申为惩罚。《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钩:衣带钩。)《荀子·乐论》:“审诛赏。”②杀戮。《荀子·议兵》:“诛桀纣若诛独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汤:开水。镬huò:大锅。)引申为铲除,除掉。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史记·秦始皇本纪》:“诛乱除害。”③要求,索取。《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诛求无时。”《国语·吴语》:“以岁之不获也,无有诛焉。”
【辨析】诛、杀、弑。见“杀”字条。
诛-常用古汉语字典
诛zhū
【繁体字】:誅
【释义】:
[动]①讨伐,诛灭。司马迁《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黄宗羲《原君》: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②杀戮。司马迁《鸿门宴》: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司马迁《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曹无伤。张溥《五人墓碑记》: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③惩罚。《韩非子·五蠹》: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荀子·富国》: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
诛-难僻字字典
诛zhǔ
【同音字】:主
【释义】:
智慧;知识。亦见于人名。
诛-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诛zhū誅
【释义】:
①
指责;惩罚
口诛笔伐。〇②
杀死
天诛地灭|罪不容诛|诛戮。
诛-历代避讳字汇典
诛zhū
元代表章禁用凶恶字,“诛”属其中之一。参见“2、哀”条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