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是什么意思
灼-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灼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灼-古代汉语字典
灼zhuó△
【释义】:
①烧,炙。《国语·鲁语下》:“如龟焉,灼其中,必文于外。”(龟:占卜用的龟甲。文:出现裂纹。)《宋史·蔡襄传》:“宫人多灼臂落发者。”引申为烧伤。《韩非子·内储说上》:“夫火形严,故人鲜灼。”②鲜明,明亮。曹植《洛神赋》:“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抱朴子·君道》:“四灵备睹,芝华灼粲。”又为照亮。《抱朴子·喻蔽》:“夜光焕而灼天。”[灼灼]1.鲜明、光盛的样子。《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美盛的样子。)傅玄《明月篇》:“灼灼朝日晖。”2.明白的样子。《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咎败灼灼若此,岂可以忽哉!”又为显著的样子。潘岳《夏侯常侍诔》:“英英夫子,灼灼其俊。”3.盛烈的样子。陆云《汉高祖功臣颂》:“灼灼淮阴,灵武冠世。”(淮阴:指淮阴侯韩信。)③明白。《尚书·立政》:“我其克灼知厥若。”(克:能。厥:其。若:顺。)又为明显,彰著。《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事已彰灼,无所复疑。”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灼有名声。”
灼-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灼zhuó
【中古音】:
【上古音】:
之若切
【通假字释义】:
照藥開三(端藥) 炙也。
【正字及释义】:
焯 zhuō
之若切 照藥開三(端藥) 明徹。
《書·立政》: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見三有俊心,以敬事上帝,立民長伯。〔《説文·火部》焯下引灼作焯。〕
《書·立政》:我其克灼知厥若。〔蔡《傳》:明知其所順。〕
《文選》潘岳《射雉賦》:鸎(yīng文章貌)綺翼而
撾,灼繡頸而袞背。〔注:吕延濟云:灼,明也。〕
灼-难僻字字典
灼zhuó
【同音字】:酌
【释义】:
①烧,炙。如:灼伤
灼热。②明显。如:灼然可见。
灼-通假字小字典
灼zhuó
之若切(章藥开三) 章藥入
烧。《说文》:“灼,灸也。”段注:“凡训灼为明者,皆由经传假灼为焯。《桃夭》传曰:‘灼灼,华之盛也’,谓灼为焯之假借字也。《周书》‘焯见三有俊心’今本作‘灼见’。”
通“焯”zhuó 之若切(章藥开三) 章藥入 明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周南·桃夭》)——桃树长得正茂盛,红红的花儿多鲜艳。〔夭天:茂盛的样子。 华:同花。〕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曹植《洛神赋》)——靠近她仔细看看,真象一朵鲜艳的荷花出绿波。〔芙蕖:荷花的别称。 渌:水清貌。〕
灼-常用字详解字典
灼zhuó
从火勺声,形声,
,7画。①火烧;火烫
灼热|灼伤△烧灼。②明亮
灼灼|灼见。
灼-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灼zhuó
【释义】:
①
烧;烤
灼伤|灼热|烧灼。→②
亮
灼然可见|目光灼灼|闪灼。③
明白透彻
真知灼见。
统读zhuó,不读sháo或shuò。
灼-金瓶梅字典
灼
zhuó 《广韵》:烧也,炙也,热也。 之若切 宕开三入药章
①烧灼。 不如请施灼龟来,与他灼一个龟板。(五二11下7)
②鲜明。 阑干灼
,栋宇光新。(九八4上9)
灼-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