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是什么意思
足-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足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足-古代汉语字典
足zú△
【释义】:
①人体膝盖以下的部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疾:妒忌。断其两足:指挖去膝盖骨使小腿和脚失去作用。黥qíng: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并涂墨。)又指脚。《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度duó:量。)泛指植物接近地面的主干、器物的腿儿。《吕氏春秋·审时》:“得时之菽,长茎而短足。”《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足下]对人的敬称(不直称对方,而指其近旁,以示尊敬)。《史记·陈涉世家》:“足足事皆成,有功。”②足够,充足。《吕氏春秋·察传》:“若夔者一而足矣。”(夔kuí:人名,相传为舜时的乐官之长。)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用于抽象意义,满足。《老子》第三十九章:“祸莫大于不知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今成语有“知足常乐”。又为过分(这个意义旧读jù)。《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令:善,此指伪善。)③够得上,能够,值得。《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贾谊《论积贮疏》:“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孅:通“纤”,指细致。悉:周详。畜:积聚。)张溥《五人墓碑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说明】“足”为象形字,上像膝盖形,下像脚形,表示由膝盖至脚的部分。参附录三。
【辨析】足、止(趾)、脚。见“脚”字条。
足-常用古汉语字典
足zú
【释义】:
[名]①脚,腿。魏学洢《核舟记》: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蒲松龄《促织》: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②脚步。归有光《项脊轩志》: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孔雀东南飞(并序)》: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动]值得。陶渊明《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司马迁《鸿门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司马光《训俭示康》: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形]充足,足够。《陌上桑》: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国语·勾践灭吴》:寡人闻古之贤臣,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罗贯中《群英会蒋干中计》: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足-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足zú
【中古音】:
【上古音】:
即玉切
【通假字释义】:
精燭合四(清屋) 人之足也。
【正字及释义】:
浞 zhuó
士角切 牀覺開二(從屋) 濕潤。
《詩·小雅·信南山》:既優既渥,既霑既足。
足-常用字详解字典
足zú
甲
金
篆
象形,■,7画。①脚;腿
足迹|足球△缠足|画蛇添足△削足适履。②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
鼎足。③充足;足够
足食|足兵△丰足|十足。④够得上某种数量或程度
足额|足数。⑤足以。多用于否定式
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辨〉足字甲骨文有二体:第一体与疋字同形,象人腿脚之形;其实,足、疋初本同字,疋读shū,义为脚。第二体与正字同形,从止从□,可是示意非一,足字殆由疋字讹变,□象股胫;正字的□象城邑,表示正对城邑前进的意思,正详正字下。金文、篆书由甲骨文第二体讹变;楷书作足。足字用为偏旁,表示和足及足部动作有关的意思,偶尔也作声符;足旁在左,讹变为
,俗称足字旁儿。
足-汉语字源字典
足zú
甲
金
篆
足字是个象形字,本义为脚,后借用为充实、充足、足够等义。汉字中凡从“足”之字都与脚及其动作有关,如跟、蹈、路、跳、践等。
[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足色]指金银的成色十足。
[足够]达到应有的或能满足需要的程度。
[足智多谋]智慧高,善于谋划。
足-敦煌俗字典
足zu
浙敦027《大智度論》:“二者卒下千輻輞輪,輪相具卒。”敦研004(2-2)《優婆塞戒經》:“以難得故,要須具卒。”
敦研277《妙法蓮華經》卷第一:“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卒。”
敦博072《妙法蓮華經》卷第四:“雖說此等,未卒爲難。”S.610《啟顏錄》:“卒伎两,有筋脚。”
S.388《正名要錄》:“(上正),(下)相承用。”“右依顏監《字樣》甄錄要用者,考定折衷,刊削紕繆。”
足1-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足1zú
【释义】:
①
人体下肢的总称,也指踝骨以下的部分
手舞足1蹈|削足1适履|足1跟|足1球|足1迹。→②
器物下部形状像腿一样起支撑作用的部分
鼎足1|耧足1。→③
指足球
足1坛劲旅。
足2-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足2zú
【释义】:
①
富裕;充足
丰衣足2食|富足2|干劲很足2|证据不足2|足2月|足2岁。→②
具备(做某事的)充足条件
微不足2道|不足2为凭|足2以胜任。→③
表示充分达到某种数量或程度
这根竹竿足2有三四米长|一小时足2能完成。
足-汉字异读字典
足
㈠zú ①脚。如:足迹。②指器物的脚。如:鼎足。③充实;完备;足够。如:丰衣足食。④值得;够格。如:微不足道。⑤可以。如:差足自慰。
㈡jù ①〔引〕补足。《列子·杨朱》:“以昼足夜。”②〔引〕过分。足恭:过分的恭敬,以取媚于人。
足-金瓶梅字典
足
(一)zú 《广韵》:尔雅云,趾足也。又满也,止也。 即玉切 通合三入烛精
①脚。 伯爵慢慢蹑足潜踪。(五二12下6)
②满、够。 会胜买东西,也不与你个足数,绑着鬼,一钱银子拿出来只称九分半,着紧只九分。(六四2上5)想必两个不知怎的有些小节不足,哄不动汉子,走来后边戳无路。(五一4上3)
③副词,表示数量充分。 两个在雪洞内,足干够约一个时辰。(五二13下1)三朝九日足乱了约一个月多,不曾往潘金莲家去。(八1上10)
(二)当作“是”shì,形近讹。 吃他两贴药过来,休要只顾耽着不足事!(七九13下7)
(三)当作“黑”hēi,草写形近讹。 老鸦笑话猪儿足,原来灯台不照自。(六九17上7)
(又讹成:定)
不足-历代避讳字汇典
不足bù zú
见“46、不具”条。
足-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