噈(噈)是什么意思
噈-敦煌俗字典
噈cù
P.2965《佛說生經》:“使乳母抱行,周遍國中,有人見與有嗚噈者,便縛送來。”“抱兒終日,無嗚噈者。”按:鳴噈,又省作“嗚”,義爲“親吻”。後文單用“鳴”字二例,傳世本皆誤作“嗚”。《說文》:“
,
也。從欠,鼋聲。噈,俗
,從口,從就。”“
,……一曰‘口相就也’。”
噈-敦煌俗字典
噈zu
P.2965《佛說生經》:“使乳母抱行,周遍國中,有人見與有嗚噈者,便縛送来。”又:“抱兒終日,无嗚噈者。”按:“嗚噈”義爲“親吻”,又省作“嗚”。本卷後文單用“鳴”字二例,傳世本皆誤作“鳴”。“嗚”同“
”,“口”部、“欠”部可通用,例如“嘆”又作“歎”,即同此理。《說文》:“
,心有所惡若吐也。從欠,烏聲。一曰口相就。”考《說文》凡言“一曰”者,皆爲另一義項,且大多比較常用者。所謂“口相就”,即爲親吻義,或吻之,或接吻,各有其例。又《說文》:“
,
也。從欠,
聲。噈,俗
,從口從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