蹛(蹛)是什么意思
蹛-古代汉语字典
蹛
【释义】:
㈠ dài ①环绕。《史记·匈奴列传》:“秋,马肥,大会蹛林。”(蹛林:环绕林木祭祀。)
㈡zhì ②同“滞”。停滞,积聚。《史记·平准书》:“留蹛无所食。”又:“于是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县官:官府。)
蹛-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蹛zhì
【中古音】:
【上古音】:
直例切
【通假字释义】:
澄祭開三(定祭) 踶也。
【正字及释义】:
滯 zhì
直例切 澄祭開三(定祭) 停滯,積聚。
《史記·平準書》:留蹛無所食。
《史記·平準書》:蹛財役貧。〔《索隱》云:蹛,今滯字。〕
蹛-汉字异读字典
蹛
㈠dài 环绕。蹛林:古时匈奴绕林而祭之处。《汉书·匈奴传上》:“秋,马肥,大会蹛林,课校人畜计。”
㈡zhì 〔通〕通“滞”。停滞。《史记·平准书》:“蹛财役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