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字典 > 拜

拜(拜)是什么意思

  • 拜-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 拜-古代汉语字典

    拜bài

    【释义】:

    ①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卜偃使大夫拜。”②拜见,拜谢。《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时:通“伺sì”,趁。)《吕氏春秋·察微》:“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③授予官爵。《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又用作接受的敬词。《左传·成公十六年》:“不敢拜命。”④通“拔bá”。拔掉。《诗经·召南·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说yuè:喜欢。)

    【说明】“拜”是会意字,从两手至地。参附录三。

  • 拜-常用古汉语字典

    拜bài

    【释义】:

    [动]①谒见,拜见。《资治通鉴·孙权劝学》:肃遂拜蒙母。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拜夫人于堂上。《孔雀东南飞(并序)》: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②以礼会见,拜访。吴敬梓《范进中举》: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方便。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王老爷来拜。③古时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行礼时两足跪地,头下低与腰平,两手至地。后通称行礼为“拜”。司马迁《鸿门宴》:再拜献大王足下。张溥《五人墓碑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④就任,接受任命。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⑤拜谢。《左传·殽之战》:三年将拜君赐。⑥授给官职。范晔《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 拜-常用字详解字典

    拜bài

    从两手从下,会意,,9画。①表示礼敬的礼节拜贺|拜会|拜年△跪拜|礼拜|团拜△礼拜天。②用一定礼节确定某种关系拜将|拜相|拜师|拜把子△结拜。③敬辞拜托|拜读△甘拜下风。

    〈辨〉拜字左边为手字;右边上部亦为手字,下部的丅是古文下字,只不过楷书写在了一起;两手相叠俯身下引为这种礼节的基本动作。

  • 拜-敦煌俗字典

    拜bài

    S.388《正名要錄》:“不須點。”[正字]

    敦研242《妙法蓮華經》卷第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

    敦研007《大慈如來十月廿四日告疏》:“一心禮拜,稽首和南。”

    S6983《妙法蓮華經·觀世音顯聖圖》:“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得男。”

    Ф096《雙恩記》:“留連雖切無心住,懇至拜辭須欲去。”

    S.203《度仙靈錄儀》等:“如前再拜出官。”

  • 拜-汉语字源字典

    拜bài

    金 

    拜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古之拜礼,惟拱手弯腰而已,如今之“揖”。后来称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为拜。金文的拜字,从手从页,即象人弯腰拱手之形;字或作从手从有快步趋前之意,表示快步趋前拱手行礼的意思;篆书的拜字或又作从二手,则表示双手下拜及地之意。拜字的引申义,还有拜访、拜谢、授官等。

    [拜官]授官。

    [拜堂]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唐宋以后,特指新妇于堂上参拜舅姑及新夫妇行交拜礼。

    [拜节]节日里亲故相互拜贺,称“拜节”。

  • 拜-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拜bài

    【释义】:

    古代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行礼时双膝着地,拱手与心平,俯首至手;后来也作为行礼的通称再拜顿首|请受我一拜|跪拜|叩拜。→②尊崇;敬奉崇拜|拜服|拜物教。→③以礼会见拜公婆|拜客|回拜。→④〈文〉通过一定的礼仪授予官职拜为上卿|拜将。→⑤见面致敬表示祝贺拜年|拜寿|拜。→⑥敬辞,用在自己的动作前,表示对人的恭敬拜读|拜托|拜领|拜辞|拜访|拜见。→⑦通过一定的仪式结成某种关系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〇⑧姓。

  • 拜-金瓶梅字典

    bài 《广韵》:周礼曰,大祝辩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 博怪切 蟹开二去怪帮

    会面行礼。 王六儿出来拜见了。(四七6上5)见因家中俗冗所羁,久失拜望。(九三8上4)

  • 拜-历代避讳字汇典

    拜bài

    清鄂西人林氏名拜。

    〔代字〕〈文书式〉《茶馀客话》卷六云:“鄂西林相公名拜,其子孙写刺,止用‘顿首’,不写‘拜’字。”

  • 拜-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