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骨)是什么意思
骨-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骨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骨-古代汉语字典
骨gǔ△
【释义】:
①人及动物的骨头,骨骼。《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韩非子·安危》:“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又指尸骨、骸骨。《战国策·燕策一》:“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②文学作品的体干、风格或书法的笔力。《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卫夫人《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③人的气概,品格。《宋书·武帝纪上》:“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
【说明】“骨”为会意字,从
从肉,表示骨、肉相连。参附录三。
骨-常用古汉语字典
骨gǔ
【释义】:
[名]①骨头。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贾谊《论积贮疏》: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②尸骨,尸体。《国语·勾践灭吴》: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全祖望《梅花岭记》: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左传·殽之战》: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③指人的品质、气质。《宋书·武帝纪上》: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三》: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
一枝。
骨1-常用字详解字典
骨1gǔ
甲
篆
从冎从肉、冎亦声,形声,
,9画。①人和脊椎动物支撑身体的坚硬组织
骨1髓|骨1头△枯骨1|正骨1。②喻指物体内部的支架
骨1架△钢骨1|龙骨1。③品质;气概
骨1气|骨1力△风骨1|傲骨1。
骨2-常用字详解字典
骨2gū
①骨朵儿(gū duor):尚未开放的花朵。②骨碌gūlu:滚动之状。
〈辨〉骨字从冎从肉;冎为骨字象形字,甲骨文象骨架相支撑之形,篆书讹变作冎,加肉为形符,作骨,且将骨与冎区别为二字。冎表示割肉离骨的意思,后写作剮,简化作剐,读guǎ。骨字用作偏旁,表示与骨骼有关的意义,有时也作声符。
骨-敦煌俗字典
骨gǔ
津藝22《大般涅槃經卷第四》:“如是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脈骨體之所成立。”
S.6825V想爾注《老子道經》卷上:“言仙自有骨錄,非行道所臻。”
P.2965《佛說生經》:“王又詔曰:‘荅(若)已虵(蛇)維,更增守者,嚴伺其骨。来取骨者,則是原首。’”按:虵,即“蛇”之俗字,“蛇維”爲梵、漢音義合璧詞,火葬之意(“蛇”在陰陽五行說中與“火”相應)。[正字]
S.388《正名要錄》:“右依顏監《字様》甄錄要用者,考定折衷,刊削紕繆。”[正字]
骨-汉语字源字典
骨gǔ
甲
篆
骨,即骨骼,指人或动物肢体中坚硬的组织部分。甲骨文的骨字,象一堆剔去肉的胫骨之形;小篆骨字加肉旁(月)则表示骨肉相连的意思。汉字中凡从“骨”的字都与人或动物的骨骼有关,如骷、骰、骼、髀、髓等。
[骨干]支撑人或动物形体的骨架,比喻在整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物。
[骨肉]比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又指至亲,如父母兄弟子女等。
[骨格]指人的品质、风格。又指诗文的骨架和格式。
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骨gū
【释义】:
①[骨朵儿]gūduor
〈口〉花蕾,还没有开放的花朵
花骨。〇②[骨碌]gūlu
滚;翻滚
把油桶骨过来|从床上一骨爬起来。
另见gǔ。
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骨gǔ
【释义】:
①
骨头,人和脊椎动物体内起支撑身体、保护内脏作用的坚硬组织
骨肉相连|筋骨|肋骨|软骨。→②
喻指人的精神、品格、气概等
骨气|傲骨|奴颜媚骨。→③
喻指诗文雄浑有力的艺术特色
风骨|骨力。→④
物体内部起支撑作用的架子
伞骨|扇骨|钢骨水泥。
“骨”字的旧字形作“骨”,10画。
另见gū。
骨-汉字异读字典
骨
㈠gǔ ①人和脊椎动物骨胳的组成单位。分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四类。②指在物体内部支撑物体的骨架。如:钢骨水泥。③指文学作品的理路和笔力。《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蓬莱文章建安骨。”①指人的品质、气概。如:傲骨。⑤指死者。《晋书·刘曜载记》:“下无怨骨,上无怨人。”
㈡gú 〔复〕如:用于骨头。
骨-金瓶梅字典
骨( 骨)
gǔ “
”篆书楷化异形。
骨头。 不然,定然骨肉分离。(一百15下3)红粉情多銷骏骨。(十六1上4)今日造化了这狗骨秃了!(五二7上6)
骨-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