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字典 > 犅

犅(犅)是什么意思

  • 犅-古文字通假字典

    (陽見ɡanɡ)文獻或作剛(陽見ɡanɡ),雙聲叠韻

    殷墟甲骨文犅字作(《寧》二·一四八),从网从牛从刀,當是犅字,《説文》:“犅,特牛也。”不過甲文犅字多用為地名,《寧》二·一四八:“甲寅卜,在犅貞,今夕亱不怪。”而與特牛義有關的祭名、用牲法多作剛。《南明》一五六:“剛羊。”《合集》三二七二五:“辛……貞,其剛父乙。”金文犅作。大作大仲坭:“易芻(犓)(犅)。”文獻多作剛。《詩·魯頌·閟宫》:“秋而載嘗,夏而楅衡,白牡騂剛。”《禮記·明堂位》:“用騂剛。”金文又有字。大鼎:“王召走馬帬令取誰(騅)卅二匹易大。”孫詒讓《名原》云字从馬从岡,當與犅聲義略同。郭沫若云犅為特牛,則為特馬。

  • 犅-古代汉语字典

    犅gāng

    【释义】:

    公牛。《公羊传·文公十三年》:“鲁公用騂犅。”(騂xīng:赤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