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是什么意思
汩-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汩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汩-古代汉语字典
汩
【释义】:
㈠ gǔ△①疏通,治理。《国语·周语下》:“决汩九川。”屈原《天问》:“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鸿:大水。)②乱,使紊乱。《尚书·洪范》:“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堙yīn:堵塞。)《抱朴子·用刑》:“夫法不立,则庶事汩矣。”(庶:众。)引申为搅,搅浑。陶潜《饮酒》之十:“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司马光《致知在格物论》:“故水诚清矣,泥沙汩之则俯而不见其影。”③淹没。韩愈《杂说》之一:“水下土,汩陵谷。”引申为沉迷,沉溺。孟简《咏欧阳行周事》序:“不为丽色所汩。”欧阳修《与刘侍读书》:“汩没声利,惟溺惑者不胜其劳。”又引申为沉沦,沦落。《元史·刘秉忠传》:“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④迅疾的样子。这个意义旧读yù。屈原《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我与。”《列子·汤问》:“(詹何)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盈车:可载满一车,形容鱼之大。)⑤[汩汩]1.象声词。水流声。木华《海赋》:“崩云屑雨,浤浤汩汩。”(浤浤hónghóng:波浪腾涌撞击声。)2.水流迅疾的样子。这个意义旧读yù。韩愈《流水》:“汩汩几时休,从春复到秋。”比喻文思勃发,有如泉涌。韩愈《答李翊书》:“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3.盛大的样子。元结《咸池》:“至德汩汩兮,顺之以先。”4.动荡不安的样子。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之一:“汩汩避群盗,悠悠经十年。”
㈡hú△⑥涌波。《庄子·达生》:“与齐俱入,与汩偕出。”(齐:通“脐”,比喻漩涡。)束皙《补亡诗·南陔》:“凌波赴汩,噬鲂捕鲤。”
汩-古代汉语字典
汩hú
【释义】:
见“汩”㈡。
汩-难僻字字典
汩gǔ
【同音字】:古
【释义】:
①汩汩:流水声。②汩没:埋没。
汩-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汩gǔ
【释义】:
[汩汩]gǔgǔ
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泉水汩流淌。
“汩”和“汨”(mì)不同。“汩”字右边是“曰”,“汨”字右边是“日”。
汩-汉字异读字典
汩
㈠gǔ ①治理;疏通。屈原《天问》:“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②扰乱。《书·洪范》:“汩陈其五行。”③水流貌。屈原《九章·怀沙》:“浩浩沅湘,分流汩兮。”④涌出的泉水。《庄子·达生》:“与汩偕出。”⑤光泽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汩硙硙以璀璨。”⑥汩没:沉沦,埋没。罗隐《大梁见乔诩》诗:“迹卑甘汩没。”也指波浪声。《琴苑要录》:“但闻海上水汩没漰澌之声。”
㈡yù 〔语〕迅疾貌。屈原《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