匱(匱)是什么意思
匱-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匱kuì
【中古音】:
【上古音】:
求位切
【通假字释义】:
群至合三(群微) 匣(櫃)也。
【正字及释义】:
潰 kuì
胡對切 匣隊合一(群微) 離散,逃散。
《管子·兵法》:進無所疑,退無所匱,敵乃爲用。〔劉師培云:匱與潰同。〕
《管子·兵法》:器成教施,散之無方,聚之不可計,教器備利,進退若雷電,而無疑匱。〔丁士涵云:匱皆潰字之假借。〕
簣 kuì
求位切 群至合三(群微) 盛土的畚。
《漢書·王莽傳》顔師古注引《論語》云:孔子曰:“譬如爲山,未成一匱。”〔今本《論語》作簣。〕
《漢書·王莽傳上》:紀綱咸張,成在一匱。〔顔師古云:匱者,織草爲器,所以盛土也。〕
《漢書·禮樂志》:孔子曰:辟如爲山,未成一匱。止,吾止也。〔今本《論語》匱作簣。〕
《後漢書·班彪傳》:並開迹於一匱。
匱-敦煌俗字典
匱kuì
天津市文物公司藏卷16號《大般般若波羅蜜多經》:“然我貧匱,無有花香、澤香。”
S.388《正名要錄》:“右依顏監《字樣》甄錄要用者,考定折衷,刊削紕繆。”
匱-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