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毫)是什么意思
豪通毫-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豪通毫
豪音háo。豪和毫上古同属匣纽宵部,同音通假。豪的本义是箭猪项脊之间的长而刚硬的毛。通毫,长而尖细的毛,常喻细微的东西。《广韵》:“毫,长锐毛也。”《庄子·秋水》:“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人众聚集在九州,粮食生长的地方,舟车通行的地方,个人只是其中的一分子;个人和万物相比,不象一根毫毛长在马身上一样吗?人卒,人众。)《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我进入函谷关,连象毫毛那样细微的财物也不敢动用它。)《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且先人亡国,赖高祖得复国,德流子孙,秋豪皆高祖力也。”(况且当年先王亡了国,靠着高祖的支持才得以复国,恩德流传到子孙,一丝一毫都靠皇上的力量呵。)
毫-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毫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毫-古代汉语字典
毫háo
【释义】:
①长而尖细的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荀子·赋》:“精微乎毫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②毛笔。陆机《文赋》:“或含毫而邈然。”黄庭坚《病起荆州亭即事》:“对客挥毫秦少游。”③长度单位。《孙子算经上》:“十丝为一毫。”《大戴礼记·保傅》:“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毫-常用古汉语字典
毫háo
【释义】:
[名]①细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②比喻极细小的东西。《老子·六十四章》:合抱之木,起于毫末。[形]极小,极细微。刘鹗《绝唱》: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毫无踪影。
毫-常用字详解字典
毫háo
从毛高省声,形声,
,11画。①细长而尖的毛
毫发|毫毛△秋毫。②指毛笔
狼毫|羊毫△挥毫。③一点儿,数量极少
毫厘△分毫|丝毫。④长度、重量等的计量单位。10丝为1毫,10毫为1厘
毫安|毫克|毫米|毫升。⑤货币单位。一毫即一角
毫洋|毫子。⑥旧式秤或戥子上的提绳△秤毫。
毫-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毫háo
【释义】:
①
动物身上细而尖的毛
狼毫|羊毫笔|明察秋毫。→②
毛笔
挥毫泼墨。→③
计量单位。a)市制长度,10丝为1毫,10毫为1厘。b)市制重量,10丝为1毫,10毫为1厘。
毫米|毫安|毫克|毫升。c)〈方〉货币,一元的十分之一,相当于“角”。
④
一点儿(只用于否定式)
毫不费力|毫无办法。
⑤
(某些计量单位的)千分之一
毫克|毫米|毫升。〇⑥
秤或戥子上的提绳
头毫|二毫。
毫-金瓶梅字典
毫
háo 《广韵》:毫,长毛。 胡刀切 效开一平豪匣
①毛。 指沧溟为砚,简(管)城毫、逮(健)笔如椽。(四六2下3)
②光芒。 黄金殿上,列天帝三十二尊;白玉京中,现毫光百千万亿。(三九4上3)
③极少,极小。 家活等件,分毫不动。(七11上5)
毫-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