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扩走国学,专注于成语、字典、词典查询的国学网站平台,涵盖丰富的国学知识,帮助用户轻松学习成语、汉字和词语,提升国学素养。
当前位置:首页 > 字典 > 宏

宏(宏)是什么意思

  • 宏-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 宏-古代汉语字典

    宏hóng

    【释义】:

    ①大,宏大。《尚书·康诰》:“汝惟小子,乃服惟宏。”(惟:语气词。服:治。)张衡《南征赋》:“非纯德之宏图。”又特指声音大,洪亮。《周礼·考工记·梓人》:“其声大而宏。”又用作使动,使宏大,发扬。《颜氏家训·勉学》:“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宏圣人之道。”②广博,普遍。任昉《王文宪集序》:“宏览载籍,博游才义。”

  • 宏-常用古汉语字典

    宏hóng

    【释义】:

    [动]扩大。《尚书·盘庚下》:非敢违卜,用宏兹贲。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宏兹九德。[形]宏大,宏伟。苏轼《凌虚台记》: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

  • 宏-常用字详解字典

    宏hóng

    从宀厷声,形声,,7画。广大;博大宏大|宏伟|宏观|宏旨|宏愿△宽宏。

    〈辨〉宏形符从宀,本义指房屋宏大深广。厷读hóng。

  • 宏-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宏hóng

    【释义】:

    广大;广博宏大|宏伟宏图|宏论。→②使广大;发扬宏扬。现在通常写作“弘”。〇③姓。“宏论”“宏图”“宏愿”“宏旨”的“宏”,《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荐使用,不要写作“弘”。

  • 宏-历代避讳字汇典

    宏hóng

    (一)

    东汉孝灵帝刘氏名宏。

    〔代字〕《后汉书·灵帝纪》注引伏侯《古今注》曰:“‘宏’之字曰‘大’。”

    (二)

    北魏高祖孝文皇帝元氏名宏。

    〔改称〕〈人名〉崔宏字玄伯。(1)《魏书·崔玄伯传》则云:“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名犯高祖庙讳”,改以字称。

    前秦苻坚太子名宏,(2)《魏书·临渭氐苻健传》亦以其字“永道”称之,而云:“永道名犯高祖庙讳。”

    又,《南齐书·魏虏传》云:“隆昌元年,遣司徒参军刘斅,车骑参军沈宏报使至北。宏称字玄览。”彦按:此沈宏之改称字,亦避魏主元宏讳。

    〔代字〕①以“容”代“宏”:

    〈名字〉《魏书·世宗纪》:正始三年五月乙亥,“衍将萧容陷梁城。”《校勘记》曰:“卷六五《邢峦传》、卷九八《萧衍传》‘容’作‘密’。按《梁书》卷二《武帝纪》天监五年(3)五月乙亥称‘临川王宏前军克梁城’,‘容’或‘密’当是避元宏讳改。”

    同书《李先传》:“李先,字容仁,中山卢奴人也,本字犯高祖庙讳。”张森楷《北史校勘记》曰:“《魏书》云‘本字犯高祖庙讳’,则是字‘宏仁’也。”

    ②以“横”代“宏”:

    〈人名〉晋末雍州刺史刘义真,有参军名段宏,(4)《魏书·刘裕传》则云:“参军段横,名犯高祖庙讳。”是以“横”字易“宏”。

    彦按:北魏不讳嫌名,故献文帝名弘,子孝文帝仍得名宏。“萧宏”之作“萧容”、“宏仁”之作“容仁”,及“段宏”之作“段横”,皆取以音近字相代之避讳法,犹《魏书》避献文帝讳,往往以“洪”字易“弘”也。至于“萧宏”之成“萧密”,则疑“密”为“宏”或“容”字形讹。

  • 宏-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