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滑)是什么意思
滑-古文字通假字典
滑
(物匣huɑ)讀為巙(物匣huɑ),雙聲叠韻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十六經·成法》:“黄帝問力黑,唯余一人兼有天下,滑民將生,年(佞)辯用知(智),不可法組(沮?),吾恐或用之以亂天下。”滑讀為巙。玄應《一切經音義》引《三蒼》:“巙,黠惡也。”《韓非子·揚權》:“巙民愈衆,姦邪滿側。”按《史記·酷吏列傳》:“滑賊任威。”《漢書·酷吏傳》滑作巙。
滑-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滑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滑-古代汉语字典
滑
【释义】:
㈠huá△ ①光滑,不滞涩。《论衡·验符》:“爵以为铜也,涉水取之,滑重不能举。”又用作使动,使光滑。《礼记·内则》:“滫
以滑之。”(滫
xiǔsuǐ:淘米水。)引申为流利,流畅。《韩非子·难言》:“言顺比滑泽。”(比:密致。泽:有光泽。)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鸟鸣声。)②使菜肴滑爽的作料。《周礼·天官·食医》:“调以滑甘。”③中医脉象名。《素问·五藏生成论》:“夫脉之大小滑濇浮沉,可以指别。”④狡诈。《史记·酷吏列传》:“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贼:残忍。)⑤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偃师南。《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扬、韩、魏,皆姬姓也。”
㈡gǔ△⑥扰乱。《淮南子·齐俗》:“滑乱万民。”《列子·黄帝》:“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⑦[滑稽]古代流酒器。扬雄《酒箴》:“鸱夷滑滑,腹大如壶。”(鸱chī夷:盛酒器。)比喻巧于言辞,应对如流。《史记·滑稽列传》:“长不满七尺,滑滑多辩。”又形容圆转。屈原《卜居》:“将突梯滑滑,如脂如韦,以絜楹乎?”(突梯:圆转的样子。韦:熟皮。絜xié:测量。楹:柱子。)
滑-古代汉语字典
滑gǔ
【释义】:
见“滑”㈡。
滑-常用古汉语字典
滑huá
【释义】:
[形]①光滑,滑溜。姚鼐《登泰山记》: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②声音婉转流畅。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滑-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滑huá
【中古音】:
【上古音】:
户八切
【通假字释义】:
匣黠合二(群物) 利也。
【正字及释义】:
汩 gǔ
古忽切 見没合一(見物) 汩亂,擾亂。
《莊子·繕性》: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楚辭》屈原《遠遊》:無滑而魂兮,彼將自然。
《淮南子·齊俗》:滑亂萬民,以清爲濁。
《列子·黄帝篇》:美惡不滑其心。〔王叔岷云:《御覽》七九引滑作汩。〕
猾 huá
户八切 匣黠合二(群物) 狡黠。
《荀子·成相》:吏謹將之無鈹(pì通披)滑。
《史記·酷吏列傳·寧成》:爲人上,操下如束濕薪。滑賊任威。
滑-常用字详解字典
滑huá
从水骨声,形声,
,12画。①光滑;滑溜
滑润|滑腻△润滑。②滑动
滑翔|滑冰。③油滑;狡诈
滑头△刁滑△油嘴滑舌。
〈辨〉滑的引申义和猾相通,所以狡猾也作狡滑、奸猾也作奸滑。
滑-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滑huá
【释义】:
①
物体表面光溜,摩擦力小
雨后路滑|缎子被面摸着真滑|滑腻|光滑。→②
在光滑的物体表面迅速移动
滑了个跟头|滑行|滑冰◇滑翔。③
蒙混过去
人证物证俱在,你是滑不过去的|决不能让贪污分子滑过去。→④
狡诈;不诚恳
这个算命的真滑,说出一句话来能作四五种解释|油腔滑调|滑头。〇⑤
姓。
滑-汉字异读字典
滑
㈠huá ①光滑;滑溜。如:下雨路滑。②滑过;溜过。如:滑冰。③古时指使菜肴柔滑的作料。《周礼·天官·食医》:“调以滑甘。”孙诒让正义:“谓以米粉和菜为滑也。”④浮而不实。如:滑头。⑤古国名。在今河南偃师南𦃺氏。⑥姓。
㈡gǔ 〔通〕通“汩”。汩乱。《淮南子·齐俗》:“滑乱万民。”
滑-金瓶梅字典
滑
huá 《广韵》:利也。 户八切 山合二入黠匣
①光滑。 不想那画板滑,又是高底鞋,跐不牢,滑浪一声,把金莲擦下来。(二五1下7)杯盘狼藉,如水洗之光滑。(十二5上2)已而稍觉滑落,颇作往来。(五一13下2)
②游移机动。 我那等分付,写了文书滑着些,立与他三限才还他这银子。(四二8上10)生的眉目清秀,乖滑伶俐。(十二1下4)
(又成讹:消)
滑-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