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極)是什么意思
极-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极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极-古代汉语字典
极jié△
【释义】:
裙带。杜甫《丽人行》:“背后何所见?珠压腰极稳称身。”
极-古代汉语字典
极chā
【释义】:
见“扱”㈡。
极-古代汉语字典
极jí
【释义】:
见“扱”㈢。
极-古代汉语字典
极jí△
【繁体字】:極
【释义】:
①房屋的脊檩,房脊。《庄子·则阳》:“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极者。”《汉书·天文志》:“后流星下燕万载宫极,东去。”(万载宫:宫名。)也指井梁。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
断干。”(霤liù:指下注的水。
gěng:井架上汲水的绳索。)②顶点,终极。《诗经·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吕氏春秋·制乐》:“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又为到达极点。《史记·李斯列传》:“物极则衰。”今成语有“物极必反”。又引申为至、到达。《国语·鲁语》:“齐朝驾则夕极于鲁国。”③中正,准则。《尚书·君奭》:“作汝民极。”《诗经·商颂·殷武》:“四方之极。”特指北极星。《太玄·玄莹》:“天圜地方,极植中央。”(圜:圆。)④最,非常。《论衡:本性》:“徒谓中人,不能极善极恶也。”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⑤疲困,疲劳。《史记·淮阴侯列传》:“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罢:通“疲”。《汉书·王褒传》:“人极马倦。”⑥通“亟”。急。《荀子·赋》:“出入甚极,莫知其门。”《淮南子·精神》:“随其天资而安之不极。”
极-常用古汉语字典
极jí
【繁体字】:極
【释义】:
[名]极点,顶点,尽头。《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孟子·庄暴见孟子》: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蒲松龄《促织》: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动]①穷尽,竭尽。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杜牧《阿房宫赋》: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黄宗羲《柳敬亭传》: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②到达,到达极点。范仲淹《岳阳楼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袁枚《祭妹文》: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形]①最大。刘鹗《绝唱》: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欧阳修《纵囚论》: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②遥远。姚鼐《登泰山记》: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王勃《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③疲困。司马迁《屈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副]表示程度高。非常,极其。陶渊明《桃花园记》:初极狭,才通人。沈括《活板》: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极-常用字详解字典
极jí
極
从木及声,形声,
,7画。①顶点;尽头
极点|极端|极刑△终极△乐极生悲。②喻称皇位△登极。③地球的南北两端;磁体的两端;电源或电器上电流进入或输出的一端
极光|极化|极板△南极|正极|阴极。④非常,达到最大限度
极量|极限|极权主义。⑤竭尽
极力|极目|极口。
〈辨〉极字繁体作極,从木亟声,本义为屋脊之处的横梁,为屋之最高处;引申为义项①。亟,读jí。简化作极。然极字旧有,本义指放在驴背上用以载物的木架。其字罕用,以同音借用为極。
极-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极jí極
【释义】:
①
最高点;顶端;尽头
登峰造极|无所不用其极。→②
用尽;达到顶点
极目远眺|物极必反|乐极生悲。→③
最高的;最终的
极刑|极点|极度|极端|极限。④
表示最高程度
极兴奋|极重要|极认真|极个别|极大|累极了|好看极了。→⑤
特指地球的南北两端;磁体的两端;电源或电器上电流的流入端或流出端
南极|北极|极地|阴极|阳极。
极-历代避讳字汇典
极jí
元代表章禁用凶恶字,“极”属其中之一。参见“2、哀”条之(一)。
彦按:《广韵·职韵》:“极,终也。”于义不吉。又《集韵·职韵》:“殛,《说文》:‘殊也。’或作极。”是“极”又通“殛”,义“殊”。而《说文·歹部》云:“殊,死也。”故“极”为凶恶字。
极-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