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紀)是什么意思
己同纪-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己同纪
己音jì。甲骨文、金文皆作己,象一条弯曲的丝,正是纪的初文。所以它的本义是纪识,识别。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己即纪之本字,古文象别丝之形,三横两纵,丝相别也。”《释名·释天》:“己,纪也。”《谷梁传·桓公二年》:“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于是为齐侯陈侯郑伯讨,数日以赂,己即是事而朝之,恶之。”(桓公在国内让坏人刺杀了隐公,在国外酿成宋国之乱,于是被齐侯陈侯郑伯讨伐,几天后又接受了赠送的大鼎,识别了这些事却去朝见他,这是令人厌恶的。按:《公羊传》、《谷梁传》前的经文皆作“纪侯来朝”。)《纪侯钟》:“己侯卜虎乍宝钟。”(纪侯卜虎铸造了宝钟。乍,同作。)后来“己”被借为天干的第六位和第一人称代词,于是加义符“纟”造“纪”字,取代“己”的本义。
纪通记-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纪通记
纪音jì。纪和记上古同属见纽之部,同音通假。纪的本义是丝的头。《说文》:“纪,丝别也。”通记,记载,记述。《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照临百官。”(行为的准则、节俭应有一定制度,增减也该有一定数量,用文饰、色彩来记录它,用声音、明亮来使它发扬,以此向百官作明显的表示。)《左传·昭公十七年》:“自颛顼(zhuānxū)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自从上古帝王颛顼以来,不能记述远古的事情,就从近古开始记述。)王充《论衡·须颂》:“司马子长纪黄帝以至孝武。”(司马迁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的事。)李朝威《柳毅传》:“既至,而宾主盛礼,不可具纪。”(夫妻同去朝见洞庭君,可是宾主的极隆重的礼节,不能够全部记述。)
纪-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纪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纪-古代汉语字典
纪jì
【释义】:
①丝的头绪。《墨子·尚同上》:“譬之若丝缕之有纪。”《淮南子·泰族》:“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统:丝的头绪。)引申为事物的端绪。《韩非子·主道》:“道也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②网上的大绳。《吕氏春秋·用民》:“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引申为纲要,关键。《礼记·乐记》:“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③准则,法度。《吕氏春秋·孟春》:“无乱人之纪。”又指事物发展的规律。司马迁《报任安书》:“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纲]1.法度。《左传·哀公六年》:“乱其纪纪,乃灭而亡。”2.治理。《淮南子·要略》:“经纬治道,纪纪王事。”④治理,经营。《左传·定公六年》:“而改纪其政,以是楚国。”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⑤古代纪年的单位。《尚书·毕命》:“既历三纪,世变风移。”这里“纪”指十二年。《淮南子·天文》:“凡二十纪,一千五百二十岁。”此指七十六岁。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此指世、代。⑥记载。《吕氏春秋·序意》:“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论衡·超奇》:“文墨之士,难得纪录。”⑦史书的一种体裁。《史记》有十二本纪,《汉书》有十纪。《文心雕龙·史传》:“纪传为式,编年缀事。”
纪-常用古汉语字典
纪jì
【繁体字】:紀
【释义】:
[名]①丝的头绪。《墨子·尚同上》:譬如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说苑·权谋》:袁氏之妇,络而失其纪。②道德关系,法度准则。《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无乱人之纪。《墨子·小取》:审治乱之纪。[动]①治理,管理。《国语·周语上》:纪农协功。《诗经·大雅·棫朴》:纲纪四方。②用同“记”。记载。《论衡·须颂》:司马子长纪黄帝以至孝武。袁枚《祭妹文》:海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量]记年单位。①十二年为一纪。《尚书·毕命》:既历三纪,世变风移。②一代为一纪。史岑《出师颂》:历纪十二。
纪1-常用字详解字典
纪1jì
紀
从糹己声,形声,
,6画。①法度
纪1纲|纪1律△违法乱纪1。②同“记”
纪1念|纪1年|纪1要|纪1录|纪1行。③纪年的单位。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公历以一百年为一世纪;亦泛指更长的地质年代分期
纪1元△年纪1|中世纪1|寒武纪1。
纪2-常用字详解字典
纪2jǐ
紀
姓。
〈辨〉古文字中己象区别丝缕的绳的形状,详己字下;己为纪之初文,后又加形符作纪,引申有法度义◇又纪与记引申义相通,纪有条理识别义,因而记录亦作纪录、记念亦作纪念、记要亦作纪要。
纪-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纪jǐ紀
【释义】:
姓。
另见jì。
纪-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纪jì紀
【释义】:
①
〈文〉丝的头绪或条理。→②
法度;纪律
风纪|法纪|军纪|违纪。→③
古代以12年为一纪,现代指较长的时期
世纪。④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级,在代以下,世以上,如寒武纪、侏罗纪。跟纪相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叫系(xì)。〇⑤同“记”,用于“纪元”“纪年”“纪念”“纪要”“纪行”等词语中。
“纪念”的“纪”,《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荐使用,不要写作“记”。
另见jǐ。
纪-汉字异读字典
纪
㈠jì ①丝缕的头绪。《礼记·礼器》:“纪散而众乱。”②整理;综理。《国语·周语》:“稷则遍诫百姓,纪农协功。”③道。《吕氏春秋·孟春纪》:“无乱人之纪。”④纪律。如:军纪。⑤年岁。《后汉书·郅恽传》:“显表纪事。”李贤注:“纪,年也。”⑥纪年单位。若干年循环一次为一纪。⑦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⑧日月交会之处。《礼记·月令》:“月穷于纪。”⑨旧时仆人之称。纪纲:统领仆隶之人,后亦泛指仆人。《聊斋志异·长清僧》:“夫人遣纪纲至,多所馈遗。”⑩通“记”。如纪录。⑾旧时史书的一种体裁,专记帝王的历史事迹及一代大事。如《史记·高祖本纪》。⑿通“基”。⒀古国名。一作“己”,在今山东寿光东南。
㈡jǐ 〔专〕姓。
纪-历代避讳字汇典
纪jì
南朝梁武帝萧衍第八子、武陵郡王名纪。
〔改称〕〈职官〉《汇考》卷一二云:“纲纪之名,自汉魏迄齐,未之或改,惟《梁书》王府称签押,郡称典签,县称掾属或主者,绝不复道纲纪,盖以太祖讳纲,(1)武陵名纪,此名已革于承圣间也。”(2)
汁光纪-历代避讳字汇典
汁光纪xié guāng jì
见“13、白招拒”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