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棘)是什么意思
棘-古文字通假字典
棘
(職見ji)讀為救(幽見jiu),雙聲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德經》:“塞其叐,閉其門,冬(終)身不堇(勤)。啓其叐,齊〔其事,終身〕不棘。”甲本已殘,通行本棘作救。
棘-古文字通假字典
棘
(職見ji)通,雙聲叠韻
馬王堆帛書《春秋事語·晉獻公欲襲虢章》:“君胡〔不以〕屈産之乘與垂革璧假道於虞?”事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三書“垂革”均作“垂棘”。按《詩·大雅·文王有聲》:“匪棘其欲。”《禮記·禮器》引棘作革。
棘-古文字通假字典
棘
(職見ji)或説與
棘通戟-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棘通戟
棘音jǐ。棘,上古属见纽职部;戟,上古属见纽铎部。二字为双声通假。棘的本义是丛生的酸枣树。通戟,兵器。《周礼·天官下·掌舍》:“为坛
(qiǎn)宫棘门。”(在平地,就筑土为坛,又在坛外周堆土作围墙,竖戟作门。坛,土堆。)《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zhōu)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子都和颍考叔争夺兵车,颍考叔挟起车辕就跑,子都拔起戟就追赶他。)《战国策·楚策四》:“春申君后入,止棘门;园死士夹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春申君晚到一步要进宫,被阻止在宫门外;李园的敢死武士从两面动手刺杀春申君,割下他的头,扔到宫门外面。棘门,即戟门,宫门,古时宫门、辕门都插戟。)
棘通亟-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
棘通亟
棘音jí。棘和亟上古同属见纽职部,同音通假。棘的本义是丛生的酸枣树。通亟,急促,急躁。《诗经·小雅·采薇》:“岂不日戒?玁狁(xiǎnyǔn)孔棘。”(哪能不每天都戒备?玁狁入侵太紧急。玁狁,古族名,即秦汉时的匈奴。孔,很。)《诗经·小雅·出车》:“王事多难,维其棘矣!”(王朝大事多灾难,军事情况很紧急!维,发语词。郑玄笺:“棘,急也。”)《诗经·大雅·江汉》:“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不要忧患、没有急切,四方把周王朝作为准则。匪,通非。疚,忧虑。极,中,准则。)王夫之《船山记》:“蠲(juān)其不欢,迎其不棘。”(抛弃那不喜欢的,逢迎那不急躁的。蠲,通捐,除去,免除。)
棘-简明篆刻正字字典
棘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甲骨文、金文、古玺及战国文字、缪篆及汉代文字、鸟虫篆。
棘-古代汉语字典
棘jí△
【释义】:
①酸枣树。《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交交:鸟叫声。)泛指草木的刺或带刺的草木。《诗经·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茨cí:蒺藜。抽:除。)②刺伤。黄庭坚《龙眠操》之一:“为我直兮棘余趾。”③通“急”。急迫。《诗经·小雅·出车》:“王事多难,维其棘矣。”④通“戟”。兵器名。《左传·隐公十一年》:“颍考叔挟车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⑤通“瘠”。瘠薄。《吕氏春秋·任地》:“棘者欲肥,肥者欲棘”
【说明】“棘”为会意字。从二“束”,表示棘是丛生的。
棘-常用古汉语字典
棘jí
【释义】:
[名]①有刺的灌木。蒲松龄《促织》: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②用同“戟”。一种兵器。贾谊《过秦论》: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棘-古汉语通假字字典
棘jí
【中古音】:
ㄐí
【上古音】:
紀力切
【通假字释义】:
見職開三(見職) 小棗叢生者。
【正字及释义】:
亟 jí ㄐí 紀力切 見職開三(見職) 急切,急迫。
《詩·大雅·文王有聲》:匪棘其欲,遹追來孝。〔棘,《釋文》作亟。〕
《詩·小雅·采薇》:豈不日戒,玁狁(xiǎn yǔn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孔棘。
瘠 jí ㄐí 秦昔切 從昔開四(從錫) 瘦弱;土地不肥沃。
《詩·檜風·素冠》: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兮。〔惠棟云:棘,古瘠字。〕
《吕氏春秋·任地篇》:凡耕之大方……棘者欲肥,肥者欲棘。
《吕氏春秋·任地篇》: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戟 jǐ ㄐǐ 几劇切 見陌開三(見鐸) 古兵器名。合戈矛爲一體,可以直刺和横擊。
《左傳·隱公十一年》:子都拔棘以逐之。
《周禮·天官·掌舍》:爲壇、壝(wéi環繞壇周的矮牆)宫棘門。〔鄭司農云:棘門,以戟爲門。《小爾雅》棘訓戟。《疏》云:經典戟字多作棘。〕
《禮記·明堂位》: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棘-通假字小字典
棘jí
纪力切(见职开三) 见职入酸枣树,又泛指有刺的灌木。
(一)通“戟”jǐ 几剧切(见陌开三) 见铎入 兵器。
子都拔棘以逐之。(《左传·隐公十一年》)——子都拔出戟来追赶他。〔逐:追逐。〕
鉬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锻也。(《史记·秦始皇本纪》)——(陈涉起兵用的)锄头、耰、木柄等并不比钩戟、长矛等兵器锋利。 〔(鉏chú):同“锄”。 耰(yōu):一种碎土的农具。 棘矜:司马贞索隐:“矜,今戟柄;棘,戟也。”(注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铦(xiān):锋利。 锻(shā):长矛。〕
(二)通“瘠”jí 秦昔切(从昔开三) 从锡入 瘦,与“肥”相对,引申指土质贫瘠。
棘者欲肥,肥者欲棘。(《吕氏春秋·任地》)——贫瘠的土地就想把它弄肥沃一点,太肥沃了的就想它贫瘠一点。〔高诱注:“棘,羸瘠也。土亦有瘠土。”〕
(三)通“亟”jí 纪力切(见职开三) 见职入 急促,急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棘”字下曰:“古多假棘为亟字。”
岂不日戒?
狁孔棘。(《诗·小雅·采薇》)——岂能不每天戒备?只因
狁入侵太紧急。〔
狁(xiǎn yǔn):我国古代民族名。 孔:很,太。〕
蠲其不欢,迎其不棘。(王夫之《船山记》)——弃除那不喜欢的,迎合那不急躁的。〔蠲(juān):通“捐”,除去。〕
棘-常用字详解字典
棘jí
甲
金
篆
从二朿,会意,
,12画。①酸枣树。落叶灌木,一种野生枣树。②泛指多刺的
棘爪|棘皮动物△荆棘。
〈辨〉棘字从二朿;朿,读cì,甲骨文象树上长刺之形,金文、篆书讹变,楷书作朿。◇又,朿与束异,详束字下。注意:统读jí,不读jǐ或jì,更不能读cì。
棘-敦煌俗字典
棘jí
S.6825V想爾注《老子道經》卷上:“不見人民,但見荊棘生。”
P.2524《語對》:“九棘。”
S.328《伍子胥變文》:“王夢見殿上神光者有大人至,城頭鬱鬱蒼蒼者荊棘備,南壁下有匣、北壁下有匡(筐)王失位。”
S.328《伍子胥變文》:“王殿上荊棘生,刺臣脚,是以褰衣而下殿。”
P.3873《韓朋賦》:“南山有樹,名曰荊棘,一枝兩形(莖),葉小心平。”
棘-汉语字源字典
棘jí
金
篆
棘,是一种丛生的小枣树,即酸枣树。棘字由两个“束”并列组成,表示它是一种低矮丛生的带刺小灌木,而非挺生的乔木。此外,棘字还可用来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和带刺的草本植物。
棘-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棘jí
【释义】:
①
酸枣树,落叶灌木,茎上有刺,开黄绿色小花,果实较小,味酸,是我国北方常见的野生枣树。种子可以做药材。→②
泛指有刺的草木
荆棘丛生|披荆斩棘。→③
草木刺人;刺
棘手。
㈠统读jí,不读jǐ或jì。㈡“棘”的构字部件是“束”(cì),不是“束”(shù)。
棘-金瓶梅字典
棘
jí 《广韵》:小棗也,亦越戟名,又箴也,羸瘠也。 纪力切 曾开三入职见
酸枣树。 穿荆棘往来跳跃,寻野食前后呼号。(八四8下1)
棘-金瓶梅字典
棘(囊)
náng “囊”涉“腫”增“月”符得形。
囊肿。 顷刻间,只见这内裆县乞砲打成堆,个个皆肿眉𦣘眼。(七八10下8)
棘-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